第二章 工程测量方案
奥运主体育场工程占地面积大、工程规模大、造型复杂,涉及到土建施工、道路、管线大型钢结构安装及大跨度可开启屋盖安装。测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提高施测效率,体现科技奥运的精神,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智能化施工的第一道工序。
第一节 控制网测量
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两级。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施工控制网。
1.1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的布设。根据场区平面规划和招标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城市导线)为依据。建立以体育场中心为原点的十字型场地平面控制网。(详见示意图)首级高程控制借用平面控制网的桩点,进行布设。这两个控制网是工程整体控制和变型监测的依据和基准,用以保证各单项工程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1.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控制网是根据施工进度分不同阶段进行测设。它的布设原则是要满足相关施工细部测量或施工控制的要求,全面覆盖。其网形依具体使用对象而定。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为矩形网,采用场地坐标系,市政管线施工控制网为导线网,采用城市坐标系。
1.3控制网的精度设计。平面设计网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附表2-1 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相邻两点距离误差
第一级 200~300 ±5 1/40000 ±3mm
第二级 <100 ±10 1/20000 ±3mm
一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 ± 0.1mm。二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 ±1.0mm。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或结点水准测量。
对于钢结构,比赛设施及辅助系统等高精度安装工程,建立局部高精度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测控的精度。
1.4首级控制网测设
平面控制网测设在满足规划主要条件的前提下,根据红线桩用坐标测量的方法首先测设出中心点KO;用全圆归零测法依次定出KN、KW、KS、KE的方向点位;依次测量相邻两点的距离及∠KN、∠KW、∠KS、∠KE的角度值;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根据平差结果对桩点进行修正。首级高程控制采用精密数字水准仪附合水准测量进行引测;引测校核精度合格后,根据观测数据对高程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根据平差结果对桩点高程进行修正。
1.5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措施
高精度控制网的精度保证的关键是其桩点的长久稳定性的保持。因此其埋设要按照国家二级变形监测基准点位的要求进行。对于施工控制网,其控制点位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位称现象,因此在使用期间要适时的对其进行校测,平差后解算出每个点位数据修正值。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
1.6桩点的设置
首级平面控制桩基准点应布设在无变形影响的区域;半永久性二级平面控制桩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较小的区域;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对于使用时段较短或精度要求较低的控制桩可采用木桩;水准基点借用平面控制桩。
混凝土桩直径0.5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标高下0.3m,顶部预埋100mm×100mm×6mm钢板,点位中心镶嵌φ1mm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5~10mm,一级网埋深不小于2m,二级网埋深不小于1m。控制桩四周用钢管做1500×1500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扰动,要保持控制桩间的通视。
1.7标识
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数据及管理单位;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性质和相关数据。
附图2-1 平面控制网
第二节 建筑施工测量
2.1建筑物定位及施工控制网的测定
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控制网以首级精密控制为依据,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的方法进行。在控制网中应包含重要点位和重要轴线;要和主要轴线保持平行关系;要保证每施工流水段中至少有四条两两相交的控制线。高程控制点布设以保证施测为原则。
2.2轴线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2.2.1土方及结构施工阶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向待测面投测控制点,为保证测设的精度要求,在两个控制桩上进行。每个待测面至少要投测3个控制点。使用前应做角度、距离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为便于测设,每个施测面的控制点应保持上下一致。
2.2.2 ±0.000以上结构施工阶段亦可使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进行竖向传递控制。内控点设在±0.000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30m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3个。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托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内控点必须连测,平差后才能使用。
2.2.3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投测施测面上控制点的测设精度按Ⅰ级平面控制实施,测角中误差为±9",边长相对中误差1/25000,相邻两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2.5mm。在施测面上局部临时加密的控制点相对精度为测角±10",量距1/20000。内控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0。
2.3高程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2.3.1 ±0.000以下标高传递,采用全站仪间接高法进行。基坑底水准点设在塔身上,在塔身附近的混凝土底板上设水准导线点。水准路线的两端用全站仪链接到基坑上的现场水准点上。待水准路线闭合后再将水准标高引测到塔身上。标高在基底到±0.000阶段用钢尺沿塔身铅直向上传递。为减少建筑沉降对建筑物标高的影响,在±0.000处重新确定建筑物的标高基准。±0.000以上标高用钢尺沿结构外皮或塔身垂直向上传递。用钢尺传递标高时,每个施测面至少要从三处向上传递,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3.2 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附合误差小于±4mmn钢尺竖向传递标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每30天对塔身上的水准基点与混凝土底板上的水准基点进行一次校测。
2.4曲线测设
2.4.1曲线测设时,首先测设欲设曲线的等距控制线(借线),然后依据控制线沿法线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轴线及结构外廓(曲)线。控制线到欲设曲线的距离控制在1m以内。曲线上相邻两点的矢高小于8mm,弹线时将墨线中间向外捻至矢高点,再分两段弹线,将曲线的实际矢高控制在2mm以内。
2.4.2圆曲线测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设,辅以长弦纵距法、四分高法和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施测时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测法,对于半径小于15m的圆曲线采用钢尺直接量设的方法。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