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三十八所无线测试塔工程
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
编 号: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06年8月25日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桩基础,本工程开挖深度为-6m,周围场地狭小,采用加强型土钉和锚杆的协同作用进行边坡支护。
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安徽省地质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腐植土,0.00~1.50m厚;
②层粉质粘土,1.50~3.70m厚,软塑~可塑状;
③层粘土,3.70~6.0m厚,硬塑~坚硬状;
三、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为确保边坡绝对安全,本工程采用土钉墙和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围护方案。
3.1土钉墙
考虑到本工程地质条件、基础布置、周边环境等因素,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放坡系数1:0.3,墙面层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喷射砼),厚度80㎜,水泥采用32.5级普硅水泥。
3.2 基坑排水方案设计
在四周基坑坡脚处设置200×300排水沟,做好边坡上的泄水孔,泄水管采用ф50PVC管,呈梅花形错开按层布置,泄水管长度500~1000mm,水平间距3000mm,布置在土钉下方200mm左右。应注意保持泄水管畅通,砾料选择10~30㎜。坡顶严禁积水滞留,坡肩线8m以内积水须及时抽尽排干。根据土层情况调整。
3.2.1地面防渗措施
1) 严格控制基坑四周的用水点。
2 )基坑四周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坑内。
3 )妥善处理各种管道渗漏水。
4)基坑四周地面沉降观测及其预防措施
四、移位、沉降监测
4.1墙顶监测
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 必须对土钉墙边进行监测。本工程的围护结构墙顶位移警戒值为30㎜。
4.2 变形观测的基本工作点和观测点的布置
1、基本工作点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3点,其型式采用300×300×1000mm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2、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设置
设定墙顶位移观测点8组,在阳角和较深基坑边沿应适当加密。观测点形式采用200×200×500mm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
4.3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地质状况和基坑开挖方法,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变形观测按二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水平位移观测使用J2级经纬仪。按视准线和小角度法观测;而沉降观测则使用DSZ2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技术要求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执行。
水平误差控制<6.00mm,垂直误差控制<0.5mm。
4.4观测时间的确定
1、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作基坑变形观测。
2、观测时间间隔每周一次,必要时可连续观测!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一次到3天一次,15天后每周观测一次。
4.5场地查勘与记录
1、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 照相存档。
2、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4.6观测要点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4.7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