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施工方案1
- 资料大小:0.57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1-19
-
资料介绍
拟采用新型装修材料的资料收集:
1)隔墙板:采用轻质增强隔墙板。
2)外墙外保温:采用70厚膨胀聚笨板+10mm厚空气层保温做法。
3)不采暖地下室顶板:50厚挤塑聚笨板。不采暖楼梯间内墙:25厚挤塑聚笨板。
4)屋面保温:聚苯板。
5)屋面:采用彩色水泥砖屋面。
3.1.2 交底:班组在进行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2 专业施工队伍准备:
装修阶段参与施工的主要专业分包队伍有:涂料公司、门窗安装公司等。在各专业分包队伍进场施工前,要检查其营业执照及资质等级证明,并上报监理及甲方,通过后方可进场施工。
HYPERLINK l "_top" 3.3 材料准备:
所有材料均需提前定货,进场时要有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3.4 设备准备:
装修阶段拟设置3台外用电梯。
3.5 场地准备:
将水泥、砂子堆放场设置在23#楼北侧,木工房设置在23#楼西南角。
4、施工部署
4.1 装修工程的施工目标:
4.1.1 施工质量目标:分部工程达到优良标准,分项工程优良率在90%以上。
4.1.2 施工工期目标:确保2010年4 月 25 日前达到竣工交验标准。
4.1.3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安全生产方面:杜绝重伤、死亡事故;轻伤事故发生频率控制在5‰以内。
文明施工方面:达到北京市“文明工地”。
HYPERLINK l "_top" 4.2 装修工程施工的总原则:
○ 各工种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禁止工序倒置。
○ 应先进行湿作业,后进行干作业;先进行粗装作业,后进行精装作业。
○ 水电安装要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水电安装为土建施工创造条件,土建施工为水电安装创造便利。
○ 对于复杂节点、复杂工序,必须按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杜绝盲目和随意性,保证该部分的施工质量。
○ 加强成品保护:装修工程的每道工序完成后,都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破坏。每道工序的施工人员都应做到保护上道工序,做好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4.3 装修工程施工程序:
○ 外装修:施工程序为自上而下进行。
○ 内装修:主体施工阶段内装修提前插入,自下而上进行初装修施工;主体结构封顶后,装修调整为自上而下进行,尽快完成抹灰等湿作业,这样有利于装修基层的干燥。
4.4 装修工程交叉施工的控制措施:
○ 装修阶段由于工序较多,材料品种也复杂多样,很多材料极易受到破坏;同时,分包商之间、各工序之间、内外装修之间、上下楼层之间均存在较多的交叉作业现象,彼此之间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为减少彼此间的相互影响,造成不必要的窝工和破坏现象,在施工管理中,必须注意交叉作业施工时各工种的配合协调工作,加强经理部内部的调节和控制,使各工种、各工序间能顺畅衔接。
○ 在结构封顶后,应及时安装穿过屋面的各种管道,并及时对各种预留洞口用微胀混凝土加以封堵,防止向室内漏水。同时要抓紧完成屋面找平层和防水层施工,以保证室内装修作业的顺利进行。
○ 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之间的交叉作业:
1)在装修工程施工中,土建与水电设备安装的交叉作业相当多。为了保证工程的工期和施工后的最终质量,必须避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局面出现,要做到相互穿插、相互渗透,做到土建施工首先为水电安装创造条件,同时水电安装施工人员也应注意对工程结构的成品、半成品的保护。
2)土建施工中,应加强对水电管井等预留洞的留设工作,保证位置准确、尺寸满足要求;同时,水电安装应按照建筑做法的要求进行立管及套管等的安装就位,以利于土建对预留洞口等的塞堵、封闭工作的开展。封堵前,双方应认真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避免返工。
3)水电安装时,应特别对土建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如:厨卫瓷砖、防水层的破坏及墙面、顶棚等的污染。水电安装时不得对墙体、顶板任意开洞剔凿。
4)为保证装修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水电安装人员与土建管理人员应定期开生产协调会,制订完善的施工计划,指导各专业的施工生产。
4.5 施工进度安排:
4.5.1 施工安排
○ 外装修:门窗安装→外保温→屋面保温→屋面防水→屋面铺砖→外墙涂料。
○ 内装修:二次结构墙体砌筑与隔墙板安装→卫生间防水→地面工程(水泥地面及地面砖施工)→内墙面抹灰施工→内墙涂料施工
具体见施工进度计划表(附表)
4.5.2 保证工期措施
○ 由于本工程工期非常紧,因此所有工作都必须做到前头,达到预见性和提前性,计划安排应周密严谨。根据总工期控制编排周、月生产进度计划,并在过程中随时检核调整。所有的材料、机械、劳动力必须提前部署安排。
○ 技术部门提前编制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并加强施工过程图纸审核及与生产部门经常交流,及时办理工程洽商,排除技术障碍,为工程顺利进展创造条件。
○ 各专业工种之间要紧密配合,合理快速穿插施工。
○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工长、质量员严格监督检查全部施工过程环节,及时纠正错误,避免返工,做到施工质量一次成优。
5、主要施工方法
5.1 二次结构砌体施工
本工程二次结构墙体厚度为200mm的按设计要求选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
5.1.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熟悉图纸,提前编制施工方案。
1.1.2所有原材已做完复试并合格,做好砂浆、砼试配配合比。
1.1.3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全面的技术交底。
1.2材料准备
1.2.1砌块:规格及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立即通知技术、质量、监理、材料部门共同验收,并做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所使用的小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1.2.2水泥:宜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复验。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使用前用5mm孔径筛子过筛。
1.2.3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圈梁构造柱的砼强度等级为C20,由试验室做好试配。
1.2.4钢筋:φ10,φ6 的Ⅰ级钢筋;Φ12、Φ14的Ⅱ级钢筋。
1.2.5木砖必须浸刷防腐剂。
1.3现场准备
1.3.1二次结构墙体轴线校核无误后,由轴线引出砌体墙位置控制线,放出墙体洞口位置线并办完预检手续。
1.3.2根据不同类型的砌块模数,按合理灰缝制作好皮数杆。
1.3.3办好各种交接检、隐、预检手续。
1.3.4砌体底部基层清理干净,浇水湿润。
5.1.2、施工方法
2.1排砖,砌块砌筑前先用叶岩砖(灰砂砖)砌筑四层(200mm高),如墙厚不符合模数需支模用砼浇筑,高度不少于200mm,宽度同墙厚。
砌体上、下皮错缝搭接,在墙面中,砌块排列的搭接长度需要予以保证,上、下皮要有一定错缝长度,一般应为砌块长度的1/2,最少不能小于90mm。
2.2墙体拉结筋
填充墙沿墙体全高每隔600mm设2ф6拉结筋,延墙长通长布置。砌墙时将其埋入水平灰缝内。
2.3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所有填充墙体在门窗洞口顶标高或墙高的一半处设一道通长钢筋混凝土带。板带宽同墙厚,高为60mm,配筋为2φ8,拉筋为φ6@200,混凝土为C20。
2.4构造柱
在砌筑墙体的端部、转角处、十字相交处、丁字相交处均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m。当填充墙洞口宽度大于1800mm时,洞口两侧应设置抱框立柱。构造柱截面尺寸为墙厚×200mm,受力主筋为4Φ12,箍筋为φ6@100/200。抱框立柱截面尺寸为墙厚×120mm,配筋:纵筋为4φ10,水平筋为S形筋φ6@200。
2.4.1构造柱钢筋
①钢筋连接:钢筋与结构连接采用专用结构植筋胶进行拉接,钢筋锚入结构内的深度应符合植筋胶使用说明书要求。构造柱钢筋接长可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35d,钢筋采用Ⅰ级钢时末端应做180°弯钩。
②箍筋:末端做135°弯勾,平直长度10d,箍筋开口方向错开螺旋向上布置。
2.4.2构造柱模板
①模板面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5×10cm木方为次龙骨。沿柱高每隔600mm设置一道Φ48钢管,用Φ10穿墙螺杆配合“3”形件进行加固,穿墙螺杆穿过填充墙体时,应使用直径16的电钻提前在墙体相应位置处打孔,不得随意剔凿,造成大面积填充墙体破坏。
②为使混凝土不污染已经砌好的墙体,在支模前要在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粘海绵条,支模时在粘贴海绵条处应拉紧模板,防止混凝土表面与砌体接槎处不平整。
2.4.3构造柱混凝土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坍落度160±20mm。
②抗震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以下构造柱混凝土同板带一起浇筑,板带以上待该段墙体砌筑完毕后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每层浇筑振捣高度不大于500mm。
③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需先剔出石子,用水冲洗,湿润,再铺50mm同配比砂浆,方可继续浇筑上部混凝土;混凝土接槎处应保证平整,无错台。
马牙槎:墙体在构造柱部位留置马牙槎,马牙槎构造见下图。
EMBED AutoCAD.Drawing.15
2.4.4填充墙体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采用叶岩砖(或灰砂砖)将其斜砌挤紧。
2.4.5门窗洞口处,为了安装门窗,应将洞口底部、顶部和中部的砌块改用叶岩砖砌筑,使门窗框固定在叶岩砖上。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