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县新建污水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资料大小:0.22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1-11
-
资料介绍
根据施工场地具体情况,在布置施工总平面时尽量将本工程的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布置。为满足工程的正常施工,现场内设置钢筋加工房、民工宿舍、食堂、现场办公室,材料工具室,水泥库房等,加强现场平衡调度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文明施工。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在主体阶段配搅拌机台(6#、7#各一台)。现场临时设施均采用活动板房。
3.1.1 临设布置
驻地建设,为了工程的有效实施和管理,在可供使用的区域内,应按工程规模大小设置和维护全部办公室、宿舍、库房和储料场,并使项目监理满意。在工程完工后,将用作临时性通道的任何地区,恢复到用作通道之前这些地区的状况,除非得到项目监理的同意。工程完工后,拆除其驻地设施,并将该区域恢复原态,但在竣工前双方中有协议者除外。
3.1.2 现场交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粘粘土铺筑宽6-8米,长100米的施工便道,上铺15cm厚砂砾石。具体位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1.3 施工用水用电
施工用电在甲方提供的电源接头上就近搭接,具体方案见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净水和污水,在实施和维护本工程期间负责提供安装和保养全部施工和生活用水设施。
3.1.4 通讯
安装固定电话一部。
3.1.5 工程用地和相邻关系.
业主负责提供永久工程用地。施工活动须严格限制在工地内,或那些通过协商获得许可证使用的区域进行,不得干扰附近农作物,永久或临时建筑物及其它财产,并维持工地的清洁,施工工地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得随便堆放,应倾倒至城市市政有关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处于工程用地范围以外的现有公用设施和民用设施如果影响施工或受施工影响,在施工期间对其采取—切必要的措施,加以防止或保护,若施工活动造成工程用地以外的现有公用设施和民用设施的损坏,施工方负责赔偿。如果临时或永久工程施工有可能对靠近工程用地的现有公用设施或民用设施产生影响时,只有通知占有和管理这些设施的代表,并在他们应邀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施工作业。应谨慎施工,防止工程用地范围以外的建筑物、道路、庄稼、树木等财产的损坏。除非项目监理另有指示,在工程附近的任何建筑物及财产未经项目监理批准不得拆毁和移动。工程施工期间,在开沟、挖方及拆毁原有建筑物等操作时,均应及时采取支撑或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影响附近建筑物和财产的安全。
3.1.6 现场办公及相应设施.
将提供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建议图,由甲方,项目监理审核后实施。场地平面布置应包括:现场办公室、库房、混凝土搅拌站、材料堆存设施、场内道路、临时供排水、供电线路等。
3.1.7 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2施工工期及总进度计划
依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仔细的踏勘,结合我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力量,按照业主的要求(本工程于2008年12月9日前竣工),作好施工总体计划、施工工期安排及工期保证的计划,确保本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地完成。
施工总工期:2008年10月1日—2008年12月9日
施工总进度计划:
根据业主对工期的要求,结合本工程规模、特点,拟定进度计划安排(详见工期进度横道图)。
第四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4.1 施工测量
4.1.1施工测量原则:
工程测量是实施本项目的特殊工序,也是确保工程质量成败的关键。为保证本工程的平面定位控制、垂直度控制和各轴线间距,所区道路中心线,各地下预埋管线均能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加强现场测量放线工作。
4.1.2建筑物、构筑物测量:
1、平面轴线控制:
a、控制方格网建立:本标段场地开阔,建筑物、构筑物布局分散;为保证轴线、标高测量的准确性,整个场地建立控制方格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座标点和设计总平面图,确定主、辅控制线,按每隔100米建立一个控制桩,形成方格网标桩,标桩用C20砼加以保护,用以控制站区轴线、标高。
b、根据主控轴线网,找出各建筑物、构筑物与邻近方格网的关系,以控制各细部轴线。
2、水准点设置:
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复核现场已有的高程标志,设置每个建筑物、构筑物测量高程控制桩(不受挖土及降低地下水位的影响),原则上每个建筑物和构筑物设置1~2个控制桩,但每个施工区域内需保留一个永久高程控制桩,以便地下管线沟槽开挖时使用。整个标段内应设置三个永久高程控制桩(工作基点),便于如有一个被破坏后复核或补足三个。
4.1.3各施工阶段测量
1、基础施工测量
(1)、放灰线:根据设计图和施工方案中确定的工作面和放坡尺寸,先绘制平面图,标清灰线和轴线关系。用经纬仪控制,采用钢卷尺、弦线测量,根据放坡比例撒出挖土灰线。
(2)、挖土、垫层标高:根据基准点,用水准仪向基坑下引测,当挖土距基础底200mm左右时,钉出坑下水平小木桩,距基底100mm时,可在龙门桩上拉线测水平。最后修土阶段,再钉小竹桩,距离基底100mm,必须用水准仪控制挖土、垫层的标高。
(3)、基础轴线:根据定位点,用经纬仪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从而在垫层上弹出轴线位置线。
(4)、基础墙体轴线、标高:基础短柱浇好后,在柱表面标上轴线作为墙体轴线依据,同时弹出水平标高,作为砌墙轴线和标高的依据。
2、主体施工测量
(1)、轴线控制:本工程由于高度在20m以内,考虑采用外控法。基础施工后,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建筑物四角柱外侧面或四角外墙侧面上,作为主体砌体控制轴线。上部主体施工时,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轴线龙门桩上,对准底层柱或外侧面控制轴线,向上投测,逐层传递。
(2)、标高引测:一层柱施工结束,将±0.00基准点引测到某一角或边柱上,作好红漆标记,作为标高控制的基准点,每层均在基准点上拉长钢卷尺,确定标高,然后同一水平标高采用水准仪照测。
3、测量标识
(1)、平面控制桩(龙门桩)采用素砼固定钢管的方法,控制轴线用钢锯锯印,红漆三角标志,箭头方面表示拉尺方向。
(2)、工程水准点采用埋置并加盖砼板的方法,板面注明标高,或在相邻的相对稳定的建筑物上做好红漆标识,并注明标高。
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按设计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进行布置,沉降观测之水准基点不少于两个,按图纸要求,并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标准施测。沉降观测的周期,以增加单位荷载及稳定性决定,观测做到三同,即:同一观测人员、同一观测仪器、同一观测路线。每次观测均作好原始记录,并累计沉降观测成果。
4.2 井点降水
井点管布置:基坑开挖采用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井点管采用直径38mm的水泥管。滤管长度为1.2m,直径与井点管直径相同。
泵站井点平面布置采用环形布置,在基坑边6m处设井点,井点间距10-15m,井点管埋深35-40m,共设13眼降水井(其中6#泵站5眼,7#泵站8眼)。
为了能及时了解降水效果,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在适当的位置设置2组观察孔,每组由4根φ10钢管组成,管长为20m,观察孔必须每天由专人量测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坑稳定,使工程能顺利进行。
4.3 基坑开挖、边坡保护及土方平衡
永久建(构)筑物的基坑开挖必须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基坑的宽度范围应满足建(构)筑物的施工工作面和基坑排水的需要,所有开挖均不应带水作业,现场必须有相当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地下水入侵基坑。如果项目监理确认为施工详图规定的开挖高程的地基土仍不理想,就继续开挖到项目监理认定的新开挖线,修正基础的开挖。
土方开挖应采用不破坏地基土质状况的施工方法。如果因采用不当的施工方法或因为其它因素扰动了地质原结构的状态,使土质变软、松、流动,不宜作基础时,这部分软弱土应予清除,回填到符合技术要求和材料要求为此。
填方基底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方及基坑、管沟回填凡有压实要求的均按设计压实要求填土。填方基底为软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前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基坑土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槽,验收合格并征得项目监理同意,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在土方开挖前,需详细记录地表本来特征,还应对地表及地下排水管、给水管、电缆、通讯线管等标出其详细位置和记录其尺寸。对将来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段,必要时可使用相片进行记录,这些资料将做为将来恢复的依据。还需进一步向物主调查、询问有关细节,将记录交给项目监理。以上调查数据随开挖工作进行,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补充更新。
边坡开挖,应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边坡下部设有挡土墙及排水沟时,应在边坡修完后,立即处理台阶的反向排水坡和进行挡土墙和排水沟砌筑,以保坡面不被冲刷和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来不及修筑时,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构、建筑物基坑(槽)沟的开挖,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被破坏。
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为使不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用人工清理。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工作,相邻基坑(槽)和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作好基础,以防止对基土的扰动。基坑(槽)和管沟的开挖过程中,应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标高等的变化经常检查,作好原始记录及绘出断面图。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合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由于施工场地较小,并且施工工期短,故开挖出的泥土需全部转运出场地,待回填时再转运回来。
在永久性恢复以前,对于开挖中损坏的沟应清除。项目监理需查出更换的范围。新沟旧沟保持一致的标准,如口径、材料等,回填之前应通知物主到现场检查,达成一致,方可回填,竣工记录副本需移交项目监理。土方施工机械的选择,土方施工工程中,除对小型基坑(槽)、沟或少量零星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外,较大量土方一般均采用机械开挖。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土方施工机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规模(开挖断面、范围和大小)、不同工程对象、地质情况、土方机械的特点(技术性能、适应性)以及施工现场条件而定。
填土和压实,处理地表土层,清除填土、基底上的树墩、主根及坑穴中的积水、淤泥和杂物等,在房屋和构筑物地面下的填方或厚度小于0.5m的填方,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垃圾和耕植软弱土层。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或碾压密实。在水田、沟渠或池塘上填方,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或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进行处理。填土区如遇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必须设置排水措施,以保证正常施工。
材料要求,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含膨胀土的土或土夹石回填,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应符合下列规定: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厚的2/3)可用于表层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层填料;碎石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只有含有通常的无机成分和足够矿物质并在松散和有水状态下可为植被的营养媒介的土壤,可作为上层土壤。
土料处理,填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应检验。作业要求,对于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进行水平分层铺土碾压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于无密实度要求或允许自然沉实的填方,可直接填筑,不压(夯)实,但应预留一定的沉陷量。
人工填土方法,用于推车送土,用人工进行填方,由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铺土厚度,用人工夯实时:砂质土不大于30cm;粘性土为20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深浅坑相连时,应先填深坑,相干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填夯。如必须分段填筑,交接处填成阶梯形。最后填成高于自然地面5cm。墙基及管道回填应在其两侧用细土同时细心回填,防止墙基及管道中心线偏移。
机械填土方法,推土机填土须自下而上分层铺填,一般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大亦应分层推平,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一次推填。
池体基坑土方开挖,为大型土方开挖,利用二台挖土机挖土,八台自卸汽车配合,随挖随运,人工修坡检底的方法,边坡及底宽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工程土方开挖线。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回填土数量,将此部分留在附近场地,其它多余土方按业主指定地点弃土,土方施工中测量应密切配合,防止超挖,减少土方持力层的暴露时间,加快基础垫层施工。由于本工程地质情况决定,在土方施工时应注意,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大面积开挖其排水量较大,故土方开挖时可在所挖基坑四周打井降水、排水井、作好排水设施的准备,保证土方开挖正常进行。在所挖土方场地坡顶设置截水沟进行排水,其整个现场排水有良好的走向和布置。
本工程均采用砂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由于原始场地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施工时,应做好降水措施,使水位降至地基之下。对于基础埋深较浅的,采用集水坑降水法。
土方回填:构筑物主体施工完毕后,其它专业应相应插入,条件成熟后可进行土方回填,但必须视各构筑物的抗浮要求,在基本满足抗浮要求或采取措施保证构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利用机械、人工配合、其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辅以人工沿结构物周边均匀进行。分层回填,厚度为250mm,最后夯实高度高出设计面50mm,预留沉降量。质量控制与检验,土料运至施工现场应有专职人员检验土质,是否符合要求,用插钎检验铺土厚度。有密实度要求的土方工程中,每层填土压实之后,要对碾压(夯实)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一般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取样试验干密度,求出密实度,或用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锤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测定干密度与含水量相关性和原位土密度及含水量的试验在现场进行。测试的次数将根据测试对象(填土)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决定。
在土方回填之前,承包人将征得项目监理对回填方法陈述的同意,并进行测定干密度、含水量相关性,原位土含水量和干密度等资料。
4.4 脚手架及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物的特点及施工单位的材料、设备、工艺等条件,尽可能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模板型式。模板工程采用的材料及制作、安装等工序的成品均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能发生变形和下沉,模板的内侧面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置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对承重模板的支架,应加强检查、维护。模板如有变形走样,应立即采取措施,直至停止混凝土浇筑。固定模板的螺栓(或铁丝)不宜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避免水沿缝隙渗透。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模板采用组合定型钢模和木模相结合。根据各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分为三类:1:水池类2:框架类3砖混类.
1:水池类:
(1)、底板侧模:采用240mm厚砖墙侧壁兼作外模,外模内侧作1:3水泥砂浆15mm厚抹灰层,便于作外防水;
(2)剪力墙:采用组合式钢模,用3X30的对拉片来控制剪力墙的厚度,间距500,外墙加焊-60X60X3的止水片。模板支撑及止水片构造见附图。
(3)、楼板模板采用1800×900×20覆膜竹胶板作底模,100×50木枋作支承,φ4.8×3.5mm钢管脚手架作支架。
2:框架类
(1)基础模板
采用组合钢模,支撑系统用48X3.5mm的架管构成。
(2)柱模板
采用组合钢摸,
(3)梁模板
采用组合钢摸
(4)板摸板
采用2000X1000X10的竹胶板
3:砖混类
(1)基础模板
采用组合钢摸,
(2)构造柱,圈梁模板
采用组合钢摸,
(3)板模板
采用2000X1000X10的竹胶板
4.5 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其种类、钢号、直径等均应符合有关设计文件的规定。热轧钢筋的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l499—84的要求。钢筋必须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立牌以资识别。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钢筋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使用前,仍应作拉力、冷弯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尚应作好焊接工艺试验。钢号不明的钢筋,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重要部位上应用。使用进口钢筋时,应??行国家建委有关规定。钢筋的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b.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其全长的1/6。成盘的钢筋或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后,才允许使用。
c.钢筋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伤痕不得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
d.如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则其短直冷拉率不得大于1%。
在钢筋架设完毕,未浇筑混凝土之前,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本标书的标准进行详细检查,并作出检查记录。检查合格的钢筋,如长期暴露,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按上述规定重新检查,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在钢筋架设安装后,应及时妥善保护,避免发生错动和变形。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安排值班人员经常检查钢筋架立位置,如发现变动应及时矫正。严禁为方便浇筑擅自移动或割除钢筋。
钢筋连接采用对接,局部采用绑扎,焊接时应避免虚焊、假焊。绑扎应绑扎牢固,避免滑动、移位。钢筋表面要求清除干净,搭接长度应满足钢筋工程的规范要求。具体如下
水池底板钢筋绑扎前应先制作细石砼垫块,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得用卵石、碎砖或短钢筋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叠加。铁支撑下端应安放垫块,不得直接置于基层上。下层钢筋绑扎好后先放垫块,再绑上层钢筋。为保证双层钢筋间位置准确,双层钢筋间应用Φ25钢筋作铁马凳支撑,间距@1000要求设置,并在各层网片筋下按@1000的间距双向设置Φ25通长钢筋,作为支撑上部各层网片的横梁,以保证上部钢筋平整和位置准确。
2、楼板钢筋:楼板扎筋必须保证板面负筋的有效高度和正确位置,扎筋完毕后,严禁在上面行人与推车。安装柱模板时,模板不得直接承放在钢筋骨架上,以防钢筋位移变形;
3、柱钢筋: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根数及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柱截面有变化时,主筋应按设计要求或按1:6斜度收缩伸至上柱。柱预留插筋底端定位应准确、牢固,必要时可与主筋焊接,且宜先将其外伸部分扳至与主筋平行,并紧贴模板,折模后将插筋扳复原位。柱中纵向钢筋,不应在节点中切断。安装柱模板时,模板不得直接承放在钢筋骨架上,以防钢筋位移变形;
4、梁钢筋:在主、次、边梁相交节点处1m范围内的箍筋,应待附加钢筋穿入后再按间距扎牢。当主、次梁上层钢筋交叉时,主梁筋应设在次梁筋的下面;当主(或次)梁与上层边梁上层钢筋交叉时,主(或次)梁筋应设在边梁筋的上面;
5、剪力墙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时,先预埋插筋,待底板浇筑完后再采用电渣压力焊对接钢筋.插筋底端定位应准确、牢固,可与底板钢筋焊接,并错开焊接.预留插筋高度应符合规范及图纸规定.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