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1)广州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四标段】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2010年9月);
(2)广州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暹岗站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2010年5月);
(3)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长湴站~香雪站)施工图【暹岗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5月);
(4)《关于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四标段】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澄清的函》。
(5)业主在合同文件中明示的和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
序 号 名 称 编 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1
3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07-1999
4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 111-98
5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6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8-1999
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9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围护技术规定 GJB02-98
2、编制原则
(1)根据本标段工程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合理设置降水井,确保地下水位在开挖面下2m。
(2)坚持以《详勘报告》和试验井的量测数据作为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施工技术参数。
(3)加强降水过程的施工监测,把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4)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保证降水质量。
二、地质条件及工程概况
1、自然环境
1.1地面条件
苏元站地处广州市萝岗区,位于开创大道与水西路交叉路口处,车站北侧为暹岗新村、规划绿地,东北侧为广州市公安局萝岗分局110指挥中心,南侧中西部为万科在建地块,东南侧为岭南医院。站内开创大道来往车流量较大,水西大道车流量较小。地面高程约26.20~30.5m。
1.2 地形地貌
车站主体场地较平坦,本场地地貌属山前冲积平原区,苏元站及车站南侧、西北侧地形平缓,站北侧为丘前岗地,岗地地面标高32~36.5m;岗地南侧边缘为人工开挖边坡,相对坡脚高度3.0~5.6m,坡面被植树绿化。车站距东北侧最近山体约58m,丘顶标高约70m。
2、地质情况
2.1工程地质
依据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总体技术要求中提供的统一岩土分层标准《广州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根据沿线所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风化程度等工程特性,将沿线岩土层分为九大层,各层内再细分亚层。各岩土层描述如下:
区内地层从新到老大致可分为9个大层,地层性状描述见表2-3-1《地层特性表》,各地层物理参数见表2-3-2《地层物理参数表》。
表2-2-1 地层特性表
序号 地层编号 时代成因 地层类别 地层厚度 地层性状描述
1 <1> Q4ml 人工填土 平均
3.36m 土性:场地内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中粗砂、碎石等,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
2 <4-2A> Q4al 淤泥层 平均
2.34m 土性:深灰色、黑灰色,流塑,局部软塑状淤泥质土,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含有机质及腐殖质,局部含少量细砂,土质较纯,具有腥臭味。
3 <3-2> Q4al+pl 中粗砂层 平均
3.13m 土性:灰黄色,浅灰色,饱和,主要呈稍密状,局部为中密状,级配不良,主要成分以石英中粗砂为主,局部含较多砾砂,
4 <3-3> Q4al+pl 砾砂层 平均
2.76m 土性:青灰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中密,主要由砾砂、粗砂组成,含较多中细砂及少量粘粒,属中等压缩性土。
5 <4N-2> Q4 al 淤泥质土 平均
3.32m 土性:褐黄色、青灰色、浅灰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及软塑状,主要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含砂粒,
6 <4N-3> Q3 dl 坡积土层 平均4.76 m 土性:褐黄色、青灰色,硬塑为主,局部与砂层接触地带呈可塑~软塑状,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含较多粗砂
7 <5H-2> Qel 花岗岩残积土 平均
9.21m 土性:呈褐红色、褐黄色、灰绿色,硬塑状为主,局部为可塑状、坚硬状,以粉粘粒为主,
8 <6H> γ5 3-1 花岗岩石全风化带 平均
10.17m 岩性:褐黄色、灰褐色,岩石风化剧烈,原岩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硬塑~坚硬土状,易扳开捻碎,遇水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碎块
9 <7H> γ5 3-1 花岗岩石强风化带 平均
10.3m 岩性:黄褐色、褐灰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多呈坚硬土状、半岩半土状,局部呈碎石状,岩芯手可折断,遇水易软化崩解
10 <8H> γ5 3-1 花岗岩石中风化带 平均
3.58m 浅肉红色、浅灰褐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裂隙较发育,裂面见铁质浸染,岩芯较破碎,以短柱状为主,局部碎块状
11 <9H> γ5 3-1 花岗岩石微风化带 平均
4.76m 岩性:青灰色、浅灰绿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裂隙发育,裂面新鲜,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柱状
表2-2-2 地层物理参数表
岩土
分层 岩土名称 天然密度 天然含水量 剪切试验 渗透系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钻(冲)孔桩
直接快剪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桩的极限阻力标准值
粘聚力 内摩擦角
ρ w c Φ K fak/fa qsa qpa
(g/cm³) (%) (kPa) (°) (cm/s) (kPa) (kPa) (kPa)
<1> 人工埋土 1.86 25.16 31.24 18.04 1.51×10-4 50
<3-1> 冲击~洪积粉细砂层 1.99 19.1 42.25 16.42 1.73×10-3 110 10
<3-2> 冲击~洪积中粗砾砂层 1.88 22 30 7.68×10-3 150 20
<3-3> 含卵石粗砾砂层 1.89 23.65 30 8.19×10-3 180 30
<4-1> 冲击~洪积土层 1.84 33.62 22.75 12.66 3.23×10-4 150 20
<4-2> 河湖相淤泥质土层 1.54 65.9 7.7 6.58 5.91×10-4 50 5
<4-3> 坡积土层 1.82 26.71 25.06 15.88 3.94×10-6 180 30
<5H-1> 可塑状花岗岩残积土层 1.82 29.79 25.82 17.01 1.7×10-4 180 15
<5Z-1> 石英黑云母片岩、花岗片麻岩残积可塑状粘性 1.83 30.44 30.83 17.44 3.61×10-5 180 15
<5H-2> 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 1.82 27.28 28.77 18.13 1.8×10-4 250 25 450
<5Z-2> 花岗片麻岩残积硬塑状粘性 1.83 24.83 27.67 17.29 1.03×10-4 250 25 450
<6H> 花岗岩全风化带 1.89 21.68 31.81 19 1.67×10-4 350 60 700
<6Z> 花岗片麻岩全风化带 1.87 20.43 30.18 18.53 330 60 650
<7H> 花岗岩强风化带 1.9 18.25 29.35 18.41 9.88×10-5 700 80 1000
<7Z> 花岗片麻岩强风化带 1.88 18.73 38.48 18.03 9.8×10-6 680 80 1100
<8H> 花岗岩中风化带 2.29 0.3
<8Z> 花岗片麻岩中风化带 2.6 0.2
<9H> 花岗岩微风化带 2.65 0.08
<9Z> 花岗片麻岩微风化带 2.47 0.09
2.2水文地质
2.2.1地下水位
六号线二期工程苏元站地貌上总体属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地貌,站北侧为山前岗地地貌。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沉积层、河湖相沉积层及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勘察期间揭露本站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8~5.30m,平均埋深约为3.31m,水位标高为21.52~30.84m,平均标高为25.22m。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二月起随降雨量增加与农灌水的增大,水位开始逐渐上升,到六月至九月处于高水位时期(丰水期),九月以后随着降雨量与农灌水的减少,水位缓慢下降,到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处于低水位期(枯水期)。
2.2.2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松散土层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3-2>中。砂层主要被淤泥及粉质粘土层覆盖,地下水具微承压性。<3-2>砂层分布连续,但还有粉粘粒,富水性弱~中等,透水性弱~中等。
(2)块状基岩裂隙水
主要含水层为基岩层的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中,岩性为花岗岩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