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1 编制依据
(1)新建xx至xx高速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国家、交通部、xx省现行的法律、法规。
(3)国家、交通部、xx省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则等。
(4)石锁沿线的自然、地理、社情民情等及我单位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10)《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 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2.1.1 工程范围
xx合同段施工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其它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等工作(含交通、绿化、环保、水保工程等)。
2.1.2 线路概况
新建xxxx至xx高速公路项目二分部xx合同施工段(K65+139.36~K71+800),全长6.661公里。
(一)路基
本段路线大部分为山岭区地形,路基高度由路线纵坡、地形条件和河流水位标高决定。路堤高度保持在合理的高度,以便设置通道,同时可避免受地面积水、地下水等因素影响,使路基保持干燥,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减少占用农田、耕地,填方路堤及半填半挖的路基采用挡土墙。
路基排水综合考虑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并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完整排水系统。路基防护设施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及有关规范进行选择,合理布置。不良地质主要是溶洞,软土、膨胀土等,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处治。
(二)路面
本合同段内路面一般采用柔性路面,路面总厚度为76.6厘米,各结构层厚度为: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厘米,Ⅰ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厘米,0.6厘米粘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38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20厘米。
(三)桥涵
本段线路跨越的河流主要有甸溪河,大部分桥梁以跨越箐沟,桥涵以改善线行为主而设置,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桥梁与路基同宽,全线共有3座大桥,桥长761米(单幅),1座中桥,桥长107.16米(单幅),3座小桥,桥长123.4米(单幅),10座盖板涵洞、11座盖板通道。
(五)交通工程设施及管理设施
为保证发挥高速公路快速、安全、高效的功能,沿线均设置各种标志、标线、防护栏、导流块、金属防撞护栏、防护网等交通安全及养护管理用房等设施。
2.2 主要技术等级指标
2.2.1 技术等级
高速公路,路面类型为柔性沥青路面,全线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路基宽度: 26米。
2.2.2 主要技术指标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交通量 Pcu/d 32381 设计末年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100
路基宽度 整体式断面 米 26
分离式断面 米 13
圆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 米 700
极限值 米 400
最大纵坡 % 4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I级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g 0.15
设计洪水频率 1/300(特大桥)
1/100(qita1)
连接线等级 一、二级
2.3 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路线通过区段地处滇东高原南部,地层受构造控制,在漫长的地质应力作用下,本合同段地形地貌主要为低中山岩溶峰丛洼地地貌。该地貌区属xx期第一级剥夷面,多由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玄武岩组成,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峰呈锯齿状排列,山体多呈浑圆状展布,山顶平缓,个别山峰尖锐,山峰基座之间分布有洼地,山峰与洼地一般高差50~100m;岩溶现象发育,其表现形态有溶洞、落水洞、岩溶洼地等,多呈串珠状分布。
2.4 水文及气象
2.4.1 水文
本标段路线通过区段从区域上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地下水埋藏深度、地下水径流强度、岩溶水等十分明显地随地形变化而产生规律性的演变。
2.4.2气候及植被
本标段位于弥勒县境内,弥勒县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海拔差异较大,具有北、中、南亚热带和暖温带立体气候特点,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
据当地气象等资料,弥勒多年平均气温17.1℃,最热月平均气温22.2℃,最冷月平均气温9.8℃;多年平均日照2168小时,日照率49%;年均无霜期349天;雨季多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多年平均降雨量928.5mm;相对湿度69.5%。
路线通过区段土壤以红壤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xx松和华山松林为主,森林覆盖率18.8%。
2.4.3 水系
本标段地表水系不发育,除了一些人工坑塘外,其它无地表水。但从区域水系上看,仍属南盘江水系。雨季时,地表径流多以垂直下渗为主;地下水主要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
2.5 工程地质
2.5.1 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孔结果表明,线路所经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第三系(N)地层及第四系(Q)地层。现将各地层岩性自下至上分述如下:
(1)上第三系(N)
区内主要分布上第三系河头组(N1-2h)地层,其岩性以灰黄色、褐黄色、兰灰色粘土、亚粘土,局部夹薄层亚砂土、砾砂等组成,呈硬塑状态,稍湿。本合同段均有分布。
(2)第四系(Q)
第四系地层主要由坡洪积(Qdl+pl)层组成,本合同段仅局部地段有分布其岩性多以褐红色、褐黄色亚粘土及少量红粘土组成,属高液限土,多呈硬塑状态,稍湿。
2.5.2 地质构造
本标段路线处于构造抬升盆地地貌区,构造形迹被上第三系河头组(N1-2h)粘土及亚粘土覆盖,据有关资料表明,其沉积厚度大于100M,未发现有构造产物存在,线路处于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中.
2.6 地震烈度
本标段路线通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