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0+160二干渠中桥施工
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施工图设计文件 2009年10月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
二、工程概况
xxx中桥中心桩号k10+160,桥梁全长65.54米,平面线形为圆曲线,与流水方向夹角80°,桥梁设计荷载按照城市-A级荷载进行,下部为圆柱式墩台接盖梁,基础为钻孔灌注桩,上部为3×20预应力砼简支预应力空心板。主要分项工程量:桩基40根1240米,C25砼2191.2m3 ,立柱40根75米,C30砼84.82m3 ,盖梁16个,C30砼385.52m3 ,防撞护栏360米,钢栏杆120m,搭板8个,预应力砼空心板126片。
三、施工计划与资源配置
本着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平行流水作业方法,遵循“机动车道的墩柱、盖梁优先施工。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桥台一并施工”的原则安排施工。
计划从2010年3月28日开始施工2010年8月30日完成,工期为156天,桩基施工时间是28天(3.28日-4.21日),墩柱施工时间是37天(4.15日-5.21日),盖梁施工时间是34天(4.24日-5.27日)预应力砼空心板在南干道预制场在5月下旬开始预制,梁板架设施工时间是11天(7月10日-7月16日),铺装施工日期是9天(8月2日-8月10日),附属工程施工时间是19天(8月12日-8月30日)。
配备机械设备是2台正循环钻机,装载机1台,电焊机6台,挖掘机2台,砼运输车5辆,发电机2台,砼搅拌机2套,吊车2个,施工负责人曹利,技术负责人高党志,试验负责人高保生,安全负责人郭清晨,配备民工52人。
四 、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方法
(1)桩基定位:
测量内业数据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使用全站仪对桩位精确放样且通过用钢尺对桩位横向、纵向间距进行校核,放样结果经测量监理工程师校核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二干渠2#桥墩在河中,在施工完其它桩基后,将采取改河道的方式进行施工。
(2)护筒的埋设:
使用2m~3m高的钢护筒,直径大于孔径30cm,壁厚4mm。钢护筒底部及四周应用粘土填筑,并分层夯实处理,护筒顶要高出地面0.3m左右并高出地下水位2m以上,并在顶部焊加强筋和吊耳,开出水口。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并要及时处理。
(3)钻孔及清孔: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主要机具设备的检查的维修。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机转盘中心与钢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开始钻进时,应稍提钻杆,在护筒内打浆,并开动泥浆泵进行循环,待泥浆均匀后方开始钻进。进尺要适当控制,对护筒底部,应低档慢速钻进,使底脚处有较坚固的泥皮护壁。如护筒底土质松软出现漏浆时,可提起钻头,向孔内倒入粘土块,再放入钻头倒转,使胶泥挤入孔壁堵住漏浆空隙,稳住泥浆后继续钻进。钻至护筒底部以下1m后,则可按土质情况以正常速度钻进。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每进尺2m或在土层变化处应捞取渣样,判断土层,记入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随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钻孔过程中要保持孔内有1.5m~2m的水头高度,并要防止扳手、管钳等金属工具或其它异物掉落孔内,损坏钻机钻头。钻进作业必须保持连续性,升降锥头时要平稳,不得碰撞护筒或孔壁。拆除和加接钻杆时力求迅速。
钻孔泥浆采用的优质粘土在泥浆池内制备,设1个泥浆池和2个沉淀池串联并用,其容积根据孔径、孔深等确定。造浆用的粘土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胶体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大于4%,造浆率不低于0.006m3/kg~0.008m3/kg。钻孔过程中配置泥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第40页 表6.2.2泥浆性能指标选择选用。
桩孔钻至设计标高后,用探孔器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和倾斜度等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成孔检验,检验标准和方法按钻、挖孔成孔质量标准表检验,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作业,拟采用换浆法清孔。
钻、挖孔成孔质量标准表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100;单排桩: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钻孔:小于1%;挖孔:小于0.5%
孔深 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
沉淀厚度(mm) 摩擦桩:t≤0.2D(D为桩径)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
(4)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地分段制作,运至现场后吊入孔内,并在孔口进行焊接接长。焊接时焊缝长度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将接头错开50cm以上。主筋接头采用对焊。钢筋骨架用吊车起吊,第一段放入孔内后用钢管或型钢临时搁支在护筒口,再起吊另一段,对正位置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至设计标高,最后将最上面一段的挂环挂在孔口并临时与护筒口焊牢。钢筋骨架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插入。钢筋骨架安放后的顶面和底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不得大于±5cm。
钢筋加工及安装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受力钢筋
间距(mm) 基础、墩台、柱 ±10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用尺量
灌注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0,-20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mm) 长 ±10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宽,高或直径 ±5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每骨架抽查30%
5 保护层厚度(mm) 基础、墩、台 ±10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5)灌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接头为卡口式,直径300mm,壁厚10mm,分节长度1m~2m,最下端一节长5m。导管在使用前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灌注混凝土前应将灌注机具如储料斗、溜槽、漏斗等准备好。导管在吊入孔内时,其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20cm±2cm,并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适量减水剂,初凝时间为3小时40分,终凝时间为4小时44分。现场采用砼运直接倒入导管内进行灌注,灌注混凝土之前,要对孔内进行二次清孔,使孔底沉淀层厚度符合规定,认真做好灌前的各项检查记录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灌注。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cm~40cm,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剪球灌注开始后,应连续地进行,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深锤探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m~6m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m或大于6m。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骨架底部时,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采取以下措施:
a)使导管保持稍大的埋深,放慢灌注速度,以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
b)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1m~2m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置深度,增大钢筋骨架下部的埋置深度。为确保桩顶质量,桩顶加灌0.5m~0.8m高度。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除钢护筒,清理场地。灌注水下砼过程中,按规范要求每桩抽取不少于4组试件,试件在施工现场随机制取。
(6)声测管的安装和保护
声测管接头采用Φ64钢管套箍连接,底部、顶部均用10mm钢板封口,连接处和封底均满施焊,防止砂浆杂物堵塞管道。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