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二级公路1-130米箱形拱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资料大小:0.34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2-07
-
资料介绍
2、主拱桥台桩基开挖及护壁、模板制作:
人工成孔之前,首先清除基坑内松动的碎土,同时搭设安全防护拦,人工清除到承台底面设计标高以上20cm为止。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由设计院提供的当地地质、水文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本桥设计桩与桩之间距离小,桩基础开挖时,采用交叉开挖桩基的施工方法,开挖机械需要:机械绞架、风镐、鼓风机等。开挖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每开挖5m深度或地质变化大时,需要做好地质情况记录及取样,设专人管理此项工作。并且随挖随作好孔壁支护工作。因为规范规定:“挖孔灌注桩深度不宜大于15m”,而设计图纸设计为18m和20m桩深,所以护壁工作视当地地质情况,有必要时需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厚为15cm,护壁上部设计成1m深的直锁扣,顶面高出开挖地面20cm,防止土、石杂物落入孔内伤人。下部护壁须做成上口小下口大的阶梯状。相应的桩护壁模板设计成4块带一定弧度的木模,4块一起拼装成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状,上口直径为1.5m,下口直径为1.6m,每块上口弧长为1.27m。模板之间的接头缝做成顺方向的剖口,这样有利于脱模。挖孔时,应注意施工安全。挖孔工人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绳、必要时应搭设掩体。提取土的吊桶、吊绳、吊钩、卷扬机等机具,经常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孔内岩石须爆破时,应采用浅眼爆破法,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并在炮眼附近加强支撑和护壁,防止震塌孔壁。当桩底进入倾斜岩层时,桩底应凿成水平状或台阶形。孔内经爆破后,应先通风排烟,经检查无毒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继续作业。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以后,应清除孔底松土、沉渣、杂物:如地质复杂,应用钢钎探明孔底以下地质情况,并报经监理工程师复查认可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
⑴混凝土及钢筋骨架的施工参照《招标文件》第405节并应符合第410节及第403节的要求。
⑵当自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较小(参考值:≤6mm/min)时,可不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桩的方法。因孔内设置钢筋骨架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坍落度为70——90mm。在桩基础上口处设置漏斗,下接串通,串通底距孔桩底60cm,砼分层灌筑,层层捣实,振捣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要保证振捣器作用范围的嵌接性。
⑶当自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的上升速度较大(参考值:>6mm/min)时,则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桩的方法,导管应对准孔中心,灌筑前孔底积水保证不超过50cm。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端始终埋入混凝土2~4m,混凝土在导管中自由坠落,灌注速度应尽可能加快,使混凝土对孔壁的侧压力尽量大于渗水压力,以防水渗入孔内。距桩顶2m 以下的混凝土可利用其自由坠落捣实,在2m上的混凝土必须用振捣器捣实。孔内混凝土一次连续灌注,直至灌筑的砼顶面高出图纸规定的高度,再停止浇注,以保证顶面以下的全部砼密实。若施工缝不可避免时,在施工缝上设置上下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截面面积可按桩截面的1%设置。若在施工缝上设有钢筋骨架,则钢筋骨架的截面面积可作为上述1%的配的筋一部分;若钢筋骨架的总截面积超过桩截面的1%,则可不设置连接钢筋。为确保桩顶质量,桩顶加灌0.5m~1m高度。同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钢筋骨架
⑴桩的钢筋骨架:应在砼灌筑前整体放入孔内。如果砼并不能紧接在钢筋骨架放入之后灌筑,则钢筋骨架应从孔内移出。在钢筋骨架重放前,应对孔的完整性,包括孔底松动物重新进行检查。
⑵钢筋骨架应有强劲的内撑架,防止钢筋骨架在运输和就位时变形,在孔顶面应采取有效方法固定,防止混凝土灌筑过程中钢筋骨架上升。支撑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移动。
⑶钢筋骨架上应事先安设控制钢筋骨架与孔壁净距的砼垫块,这些垫块应可靠地以等距离绑在钢筋骨架周径上,其沿桩长的间距不超过2m,横向圆周不得小于4处,但图示者除外,或者采用其他有效方法以保证图纸要求的保护层得到满足。钢筋骨架底面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
钢筋骨架的制作严格按图纸设计尺寸的精度要求,技术人员做好钢筋绑扎、焊接技术工作、并做好质量、精度检验工作,孔桩开挖成形、钢筋制作好后要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桩基、钢筋骨架尺寸及其质量。安装就位之前要在桩基口上用钢管架设排井字架。钢筋骨架就位后随即浇筑孔桩砼。孔桩施工采用流水作业,每次开挖4根柱基,桩基成形一根随即浇筑一根,以免第二轮施工影响已成形孔桩质量。
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检查和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1 网的长、宽(mm) ±10 用尺量
2 网眼尺寸(mm) ±10 用尺量,抽查个3网眼
3 对角线差(mm) 10 用尺量,抽查个3网眼对角线
4 骨架的宽、高(mm) ±5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5 骨架的长(mm) ±10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6 箍筋间距(mm) 0~-20 用尺量,每方向抽查3~5个
7 受力钢筋
间距(mm) ±10 用尺量,每构件二个断面,每断面每间距
排距(mm) ±5
3、混凝土的运输及浇捣:
混凝土采取在拌和站集中拌合,用砼运输车运送至工地,视地形情况搭设脚手架、流槽,考虑到地形高差较大,需要在适宜高度设置中转台。中转台上用手推车运输。
4、混凝土的浇筑:
引孔桥台基础及抗滑体砼浇筑,清基时要注意基底开挖边要增加30~50cm的工作宽度。基础部分片石混凝土的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片石的掺入量,当基底为土质时,基础底层一般不宜直接浇筑混凝土,要先铺一层片块,片石直接铺于基土上;当基底为岩石层时则要先浇筑一层混凝土后再铺片石,片石间距10cm左右,厚度不宜小于15cm,卵形块石和薄片石不得使用,尺寸较大的要加以修整,第一层宜尽可能挑选稍大一点的,平放铺砌,轮流顺放或丁嵌,间距较大的用小石块填塞空隙,一层片石一层混凝土,层层混凝土均需振捣密实,每铺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均要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抗滑体上部面积较大,考虑到砼水化热的影响,可分块进行浇筑,按每块面积50m2分块,层高为60cm左右,上下邻层砼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做成企口,在浇筑次层砼之前要先处理好施工缝。
承台施工要用模板支撑,再绑扎或焊接钢筋网,网下混凝土垫块要保证保护层厚度,最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并层层捣实。
台身及横墙混凝土数量大,工作时间较长。当抗滑体或承台浇筑完毕,并检查平面位置和标高、及混凝土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以后,即可搭架支模浇筑台身片石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将基础或承台顶面洗刷干净。片石应水平铺放,每层高度 15~20cm,空隙以小片石堵塞,保证片石掺入量不超过20%。其上浇筑流动性大一些的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注意振捣作用半径的互相嵌接。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流入片石缝隙为止,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距离,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震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撞击模板及其它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其标志为:混凝土停止下流,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混凝土浇筑时力求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若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所允许的时间以实验确定,若超过允许时间,需按工作缝处理。上下邻层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位置做成企口,在浇筑次层混凝土之前,对垂直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对于水平施工缝应铺一层厚为1~2cm的1:2水泥砂浆,施工缝处理后,需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需要达到强度一般为1.2Mpa以上,数据由实验确定。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果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需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修整、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必须注意安全及质量检查,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稳固情况,如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等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好相应工序的混凝土施工记录;在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各段浇到距模板上口10~15cm位置为止,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注意移动间距和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序号 结 构 类 型 保护层厚度mm 说 明
1 墙和板 厚度≤100mm 10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按设计规定施工,在设计图纸未注明时按本表选用。
厚度>100mm 15
2 桩、梁和柱 25
3 基础 有垫层 35
无垫层 70
4 箍筋和横向钢筋 15
5 分布钢筋(板和墙中) 10
嵌接,强度为0.2—0.5Mpa后再脱模,脱模后发现混凝土浇筑有缺陷应及时修整。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