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
第一节编制的技术依据
1、重庆大学城木鱼石四路南延段B段道路工程《招标文件》
2、重庆大学城木鱼石四路南延段B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3、与业主签定的工程施工合同
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5、本公司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6、我司的综合施工能力即现可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资金实力;
7、国家、行业和重庆市颁发的有关现行规范、标准: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1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1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S0/1—2004
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17、《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第二节 编制原则
1、根据工程设计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抓紧重点对整个工程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
2、以采用流水作业及均衡生产为基本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保证工期目标实现。
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采用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
4、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5、优化施工平面布置,科学组织施工。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项目背景
重庆市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占地20多平方公里。背倚缙云秀峰,远眺歌乐美景,地势平坦,林木葱笼,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规划入驻大学6~10所,教师、学生人数15~20万人。大学城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功能分区、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资源共享区、大学校园区、学生居住区、教师居住区、集中研发孵化区。
建设大学城,是重庆市为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而确定的重点工程,是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
为加快大学城的建设,完善城区的基础设施,迎接新的大学入住,更好地为大学城入住的学校服务,大学城城区建设委员会决定对大学城内的木鱼石四路南延段道路工程B段基础设施实施建设。
二、项目概况
本次所设计的木鱼石四路南延段B段道路工程为木鱼石地区路网的一部分,是重庆市大学城南北走向的一条重要干道,肩负着建设及运输的重要作用,它南起于规划的重大南路,向北经过建设中的科技学院南路,终点与木鱼石四路南延段(一期)道路相交。
木鱼石四路南延段B段道路全长1222.412米,为城市I级次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32米。
三、工程地质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属浅丘地貌区,区内丘顶浑圆,丘顶高程一般315.70m~306.00m。在丘体之间,冲沟发育,且较宽缓,沟床高程一般在292.50~298.70m,相对高差6.20~9.70m。场区地形最低点位于拟建道路设计终点位置,整个场地最大高差约23.20m,地形总体平缓开阔,坡角一般5~12°。
(二)气象水文
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冬暖夏热、春早夏长、秋雨连绵之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7°C,最高年平均气温19.4°C,最低年平均气温18.3°C。日极端最低气温-4°C(1977年1月30日),最高气温43.6°C(2006年8月15日)。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5mm,日最大降雨量达192.9mm,小时最大降雨量超过65mm。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场区内地形低处广布季节性水田和耕地。
(三)地质构造
拟建道路区位于北碚向斜西翼。无断层发育,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08°∠11°。在场地拟建道路桩号K0+580~K0+680中线西侧斜坡地带测得裂隙二组,其产状、特征分别为:①270°∠70°,裂面平直,结合差,较软,无充填,宽1~2mm,延伸长3~5m,裂隙间距0.8~2.8m。②211°∠79°,裂面较平,裂面结合较差,较软,呈褐黄色,无充填,宽1~2mm,延伸长1~2m,裂隙间距2.1~4.8m。根据钻探揭露裂隙不发育,倾角近70°,裂面多平直,裂面结合较差,呈褐黄色,褐黑色。从钻孔岩芯观察,岩体较完整,属整体块状结构岩体,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
(四)地层岩性
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内分布有第四系填筑土(Q4me)、残坡积土层(Q4el+d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
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
填筑土(Q4me):紫红~褐黄色,结构松散~稍密,干燥。主要成分由紫红色粘土及砂泥岩碎块组成,块径3~15cm不等,土石比约3:7~7:3,堆积年限1~7年,该层厚度0.44~1.43m,主要分布在已建陈曾路周边,在勘察场地范围内零星分布。
残坡积土层(Q4el+dl):为粘土,褐灰、紫红色,呈可~软塑状(水田及渔塘地带表层土0.44~0.45m厚呈流塑状),切面较光滑,具滑腻感,砂感强(局部地带切面较粗糙),可搓成直径3mm长条,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一般无摇振反应。该土层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斜坡地带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厚度为0.29~0.93m,地形低洼地带土层较厚,一般1.07~5.94m,土层表部多含植物根须。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砂岩。
泥岩(Ms):紫红色,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重。岩质较软,易风化崩解,该层在全区范围内分布。
砂岩(Ss):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巨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多呈碎块、粉土状,该层在全区范围内分布。
3、强风化层情况
强风化岩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一般层厚1.79~3.56m,底界面高程286.11~312.07m。场地基岩面起伏不大,倾角一般2~15°;场地拟建道路挖方段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倾角一般15~25°左右。
(五)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拟建道路区内粘土层隔水性较好,下伏基岩层连续、完整,岩层倾角平缓,裂隙不发育,赋存地下水条件差。根据对各钻孔内水位观测及对钻孔ZY38进行简易提水试验,提水后水位降至孔底后,基本不恢复。根据对拟建道路周围一带居住农户水井的调查,其水井深度一般20m~60m,水量较小,一般5~20T/d。水田集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蓄存,并且水田蓄水后,一般不易漏失,说明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差。整个拟建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参考以前虎曾路工程勘察时取虎溪河水样分析报告,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场地内土层为残坡积粘土及较薄的人工填筑土(素填土),根据重庆地区同类土的化分资料,本场地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