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施工测量
1.1 施工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平面控制网法。
(一)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 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 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 角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二)建筑坐标系的建立
为便于施工中测量数据计算,需要建立建筑坐标系,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原点,建立建筑坐标系。
施工中的数据计算,放样工作均应以此坐标系为依据。
(三)控制点的建立
先用经纬仪根据平面控制网放出建筑物轴线,并在场地上做好轴线控制点,并定期(一星期左右)复测一次。
控制点的做法为用2m长钢管打入地下,地面上留200mm,上焊铁板并在铁板上划十字线。并在控制点外砌500mm高砖墙,中间浇捣素混凝土至控制点面并在砖墙上加盖,防止垃圾等杂物进入。
(四)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
控制点布设完成后,要根据施工控制网精确测定建筑物位置,并进行控制网加密,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范要求。
(五)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
等 级 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 级 ±12 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量仪器采用电子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
1.3 高程控制网布设
(1)高程控制网起始依据
高程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基点测设。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考虑到施测方便,高程控制网,拟布设在护坡上。为了便于施测及校核,每段布设2~3个控制点。在控制点的设置位置,用清水冲刷掉墙面浮土,薄抹一层水泥砂浆,做成一块10cm×10cm的平整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涂上红色“”标志,并在旁侧注明相对标高。
(3)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高控制网拟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每千米
高差误差 路线
长度 水准仪
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次数 附合闭合差(mm)
三等 6 mm 50 km AL25A 双面 往返各一次 ±12L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测量仪器选用DS3型水准仪,往返观测。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较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基辅分划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三级 DS3 75 m 2 m 5 m 0.3 m 2.0 mm 3.0
1.4 质量保证措施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1) 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3) 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6) 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7)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8) 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第二章 桩基工程施工方案
2.1 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JT08-92-200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0沪G502)
(7)《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2.1.1国家及苏州市颁布的安全操作规程、文明施工的规定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5)《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9
桩位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图等施工图纸资料
质量手册及质量体系程序文件(SMCC),和工程质量策划(SMCC)。
2.2 工程概述和主要内容
工程名称:方正集团苏州制造研发基地桩基工程
建设单位: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设计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
2.2.1施工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本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东路。设备及商品桩进出运输便利。
2.周边环境及场地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东路,周围无建筑物,地貌类型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3.工程地质条件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