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厂桩基(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 资料大小:0.83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2-04
-
资料介绍
施工准备
某电力工程41#(K4+453.538)、49#(K5+304)、53#(K5+859)为了减少拆迁量及文物保护的需要,由原先的明挖设计改为暗挖法施工。
该工程41#(K4+453.538)是由于为了保护文物(影壁)而改为暗挖法施工,该井为4.5的直线井,位于段琪瑞府对面的影壁东侧,该段东西两侧与明挖方沟相接,向西穿越25米长的影壁。53#、49#是由于拆迁不到位,不阻断交通而由明挖改为暗挖法施工、49#、53#均为5.7米四通井,49#西侧在K5+280处与明挖方沟对接,东侧在K5+350处与明开方沟对接,且穿越路口,北侧穿越平安大街作55米长的支线,南侧作20米长的支线。
该工程总长约为200余米,隧道埋深为5—10米,现况覆土约2.5米—7米。该工程隧道断面采用二心圆拱、直墙、加厚平底板型,净高为2.35米,净宽为2米,隧道采用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喷射防水砼支护衬砌,衬砌厚度为0.25米,底板厚为0.35米,由于该工程经探测发现部分区域有地下水,水位标高不一,所以施工难度较大。
该工程由 投资兴建,由 设计院设计,由 负责施工。
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 年 月 日
工程计划竣工日期为: 年 月 日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预应力管桩的进场质量检验
预应力管桩到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对运抵现场的预应力管桩我们将会同甲方、监理方对此进行复检,并且每根桩对施压前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桩不得入土,以杜绝事故隐患。桩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表面应光洁平整,每米长度局部麻面和粘皮面积不得大于长度总面积的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得超过10mm,面积累计不得超过800cm2且应修补。
(2)合缝处漏浆深度应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的长度不得大于200mm,且累计长度不大于桩节长的10%,钢板圈接头与桩身结合面不允许漏浆。
(3)不得有环向或纵向裂缝。
(4)内外表面均不得露筋,内表面砼不应有坍落。
2、预应力管桩的现场堆放、起吊
(1)预应力管桩的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产品堆放支点垫木位置应与吊点相同,并保护在同一平面上,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三层。堆放位置和方法根据打村顺序和起吊式以及产品的规格等综合考虑将采用分组堆放在桩机前方就近处。尽可能做到随打随运,以减少二次搬运。
(2)桩起吊时必须做到平稳,且不使桩体受到损伤。起吊时应进行试吊,确认安全后进行,并严格控制速度,均匀平稳施工。
3、预应力管桩的打桩工艺要求
(1)桩的就位对中根据桩外径放样标记准确插入,调整桩帽与打桩机导杆,使之与打入方向成一直线,随后在桩的前方,左(右)方成90度处用经纬仪校正桩身的垂直度。确保桩身垂直偏差在0.5%范围内。
(2)桩的初沉应缓缓压入,并且经纬仪随时校正,若桩产生偏移时应拔出重打,确保桩位准确。当桩下沉到接近设计标高。
(3)焊接法接桩。
1)焊条采用E4303型焊条。
2)接桩时,下节桩在地面的预留高度一般在50-80cm检查接点间两钢板圈表面应保持清洁。
3)焊接前,校正好桩身垂直度,上下两下桩之间因施工误码差而出现的间隙应用厚薄适当的楔形铁片填实焊牢。
4)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节的1%。
5)焊接时应采取对称焊接,减少焊接变形,焊缝要求连续饱满,厚度不少于6mm,并加厚焊短钢筋补强。
6)两节桩焊接后,应清除焊渣,检查焊缝的饱满程度,并经监理方检查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作好隐检记录。
(4)送桩
送桩时桩帽、送桩器和桩的曲线应在同一轴线上,以减少偏心影响,以免因送桩产生的桩顶偏位。
(5)沉桩控制原则
沉桩控制原则根据设计桩顶标高及桩长来控制入土深度。遇特殊问题将及时会同甲方、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4、静压法沉桩施工注意事项
(1)沉桩前应掌握现场土层分布特点,做好沉桩设备的检查和调试,确保使用可靠,以免发生施工的中途间断,造成沉桩力增大,发生滞桩事故。
(2)合理选择接桩高度,应尽量避免桩尖位于硬夹层中时接桩。
(3)确保桩处理轴心受压状态(桩机平正,桩要垂直),如有偏移,应及时调整,以免发生断桩事故。
(4)接桩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缩短接桩时间,以免发生滞桩事故。
(5)压桩测力仪(传感器)使用中注意经常保养与核定。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