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砼心墙堆石坝施工组织设计
- 资料大小:0.25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1-14
-
资料介绍
坝址区主要岩溶形态有岩溶峡谷、溶蚀洼地、落水洞、暗河、岩溶泉。
一、岩溶发育程度
坝址左岸有Kw1、Kw2及Kw3系统。右岸有Kw14、Kw12、Kw51系统。右岸凉桥河侧有神仙洞系统。右岸坝线下游有W103系统。
左岸的P1、P3硐,岩溶发育的主要特点一是沿卸荷带发育岩溶,另一个是沿Kw2系统岩溶发育。右岸P2硐,卸荷带宽36.60m,岩溶强烈发育,硐尾的K5溶洞,填厚>4.0m,充填软泥夹砂,成硐困难。高程512m的P4硐,揭露硐长全部在卸荷带中,不能自稳而整体坍塌。
坝址区河床及右岸溶洞平均直线率为12.78~10.84%,岩溶强烈发育;左岸溶洞直线率较低为5.59%,岩溶呈相对孤立的管道。
坝址区钻孔,遇见溶洞370个,累计溶洞高度460.09m,平均溶洞直线率10.25%;溶蚀裂隙499条,平均100m有11.11条。
设计对心墙堆石坝轴线及两岸防渗线进行物探,其成果:
钻孔声波测试完整岩体时Vp>5680m/s、较完整岩体Vp=4860~5680m/s。溶隙及小溶洞发育的岩体Vp值平均为2540~4860m/s。溶洞段Vp一般在1650m/s左右。
二、岩溶层的划分
强岩溶层:∈3m、O1t1、O1t3、O1h;
弱岩溶层:∈3h,右坝肩及上游ZK7、H11孔附近受断层影响为强岩溶层;隔水层:O1d、O1t2。
三、溶洞充填物
对堆石坝坝基基岩面以下0~30m共42个钻孔中溶洞充填物统计,坝基基岩面以下0~30m溶洞物质填充率79.72%,坝轴线上溶洞物质填充率77%。
四、岩溶发育的方向及规模
(一)岩溶发育的方向
左岸各岩溶系统主通道大致与岩层走向一致。河床基岩∈3m1岩溶发育的方向与河流流向近乎一致,右岸岩溶发育的方向既顺岩层、断层的走向,又顺岩层的倾向方向发育,
(二)岩溶发育规模
从坝址钻孔统计来看,>10m溶洞有4个,占溶洞总个数的1.1%;10~5m溶洞有16个,占溶洞总个数的4.3%;溶洞高度<3m的占绝大部分,约占溶洞总个数的91.9%,其中<0.5m的溶洞164个,占溶洞个数的44.5%。
五、岩溶发育程度的大致分区及岩溶发育深度
(一)左岸在H41孔一带溶洞底板高程低于500m。
(二)左岸公路上下溶洞底板高程480m~490m。
(三)坝基坐落在∈3m1层上,岩溶强烈发育,溶洞发育由于受层位控制,最低高程在380m以上。
(四)河床坝基及左岸坝肩深部为∈3h层,岩溶发育最低一般在330~370m,少数达到308.07m。
(五)王家坟洼地以东正常蓄水位以下∈3h和左岸及左河槽深部∈3h岩溶发育弱。
2.3.3坝址水文地质特征
经勘探证明两岸钻孔地下水位一般都高于河水位,坝址两岸有暗河及泉水,均为地下水补给河水。连通试验证实右岸地下水主要运动方向是由东向西补给。
坝址两岸及河床对设计蓄水位以下34个深孔基岩共进行646段压水试验。其中左岸共进行186段压水试验,反映坝址左岸岩体透水性中等,河床岩体透水性强烈,其中∈3m层又比∈3h层岩体透水性强烈;右岸岩体透水性比河床更强烈。强透水下限高程与溶洞下限高程基本一致。深部∈3h少量小溶洞填泥透水性弱。
河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一般酸性型、碳酸型、硫酸镁型及硫酸盐型腐蚀。
2.3.4物理地质现象
经地表测绘及平硐探测,左岸水平卸荷带深度20~39m。右岸强烈卸荷带水平深20m,弱卸荷带水平深37m。右岸隘口中学变形体位于右坝肩偏下游,体积约1×104m3。清除表层溶蚀填泥及松散岩块后,可作为坝基。左岸危岩体为向北东及南东两侧临空的山体。危岩体底部高程在326国道以上(即515~535m),最高点高程约620m。危岩体稳定主要由外倾结构面L4溶蚀裂隙控制,目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建议清除危岩体表面的松动岩体,施工期间对危岩体进行监测,如有变形扩大趋势,采取锚固等工程措施。
2.3.5软弱夹层
坝址区的软弱夹层主要见于平硐中,地表未见明显的软弱夹层面。部分风化填泥或溶蚀夹泥,甚至有溶洞发育。这些夹层对堆石坝方案影响较小。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