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况
本水库位于某市境内,坝址距市中心3KM,在柴汶河支流的渭水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型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229.50m,相应兴利库容6626万m3,死水位216.55m,相应死库容630万m3,百年一遇设计水位230.78m,千年一遇校核洪水位230.92m,总库容8612.5万m3。本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东、西放水洞和电站五部分组成。本水库为中型水库,工程等别为三等,主要建筑物溢洪道、放水洞为三级,次要建筑物为四级。
溢洪道现状:
溢洪道位于主坝东端,为正槽开敞式,由引水渠、闸室、泄槽、尾水渠等部分组成。引水渠为弯道,中心场293.6米,渠底为平底,进口宽55米,末端宽46米,至铺盖起点与闸前翼墙连接。引水渠翼墙未设排水孔,墙后土体不均匀沉陷,墙体产生裂缝。闸前铺盖为混凝土结构,长11.8米。闸室总宽46米,分4孔,每孔净宽10米,设10×12米弧形钢闸门。东边墩下设内径1.2米的钢筋混凝土放水管,为东放水洞。
泄槽及尾水渠为风化岩石,受当时条件限制,未做消能工程,尾水渠为复式河槽。平面图如下所示:
本水库溢洪道平面图
第二节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址
1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地表高程在205~218米之间,上段为山前丘陵区,下段两侧为较平坦的耕地,地势起伏不平。地表覆盖第四系坡洪积物,左岸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中粗砂,粉质粘土厚1.4~3.1米,中粗砂厚0.5~6.3米;右岸为粉土夹中粗砂,厚5.3~6.6米。溢洪道基岩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混花岗岩分布于0+471.6以下,呈深灰色,片麻理构造,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体中夹有长英质岩脉和闪长岩脉。
溢洪道钻探,最大揭露深度23.8米,覆盖层厚1.8~7.7米,花岗片麻岩上部风化强烈,岩芯采取率低,呈颗粒状、粉末状,总体上风化不一,均匀性差强风化厚度6~9米弱风化厚度4~9米。
2水文地质
溢洪道地下水以第四系堆积物中空隙潜水为主,埋深1.36~5.1米,混合花岗岩透水性差,大多为弱透水层。
3地震烈度
依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4水文气象
本水库所在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27mm,多年平均气温12.7℃,最大冻土深度46.0cm。降水年际变幅大,年内分配很不均匀,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大旱的局面。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m/s,主要风向为东北方向。
第二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与现场规划
第一节 施工总平面规划
施工总平面规划以方便施工、便于管理、节约用地,又符合文明建设为前提,充分利用现场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期等因素,严格按照招标设计文件要求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标准,因地制宜,紧凑合理,科学规划施工临时生产区、生活区、场内施工道路、供水、供电等临时设施,同时应做到科学性、实用性、灵活性相结合。
第二节 临时设施
1.施工交通
本水库距某市城区5公里,一期工程中坝顶路面混凝土硬化,并将水坝西原有8m宽的防汛公路拓宽为20m宽,并与某市28m宽的外环路相连。距京沪高速公路10公里,距某铁路5公里,交通便利,能满足施工车辆进出场及物料运输的要求。
2.施工供电
溢洪道右岸有变电室一座。大变压器负荷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及生活用电从变电室接线,架设380V低压线路输电到施工区和生活区的全部配电装置。另外,拟配一台120KW的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3.施工供水
施工用水可直接从库区抽取,生活用水可从附近村庄的水源抽取,直接用附近村庄的生活用水。
4.施工照明
所有的施工作业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以及施工道路,安装合理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