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8.1 总则
18.1.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和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不适用于环
境温度高于80℃;侵蚀性介质对混凝土构成危害以及建筑结构其他部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18.1.2 规范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9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 224—91);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95);
《预拌混凝土》(GB 14902—9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18.2 术语
18.2.1 大体积混凝土
最小断面任何一个方向尺寸大于 0.8m 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大到必须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降低其温差,控制温度应力与裂缝开展的混凝土。
18.2.2 补偿收缩混凝土
以膨胀剂取代部份水泥或采用膨胀水泥拌制的具有膨胀性能的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变
形、减少无害裂缝或消除有害裂缝的混凝土。
第 1 页
@
18.2.3 基准混凝土
WWW.ZHULONG.COM
@ 筑 龙 网 www.sinoaec.com 《18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资料编号:GYHNT18-2003
与掺有掺合料、外加剂混凝土相对应的,目的在于与不含某种掺合料、外加剂相对比而
拌制的不含该种掺合料、外加剂的混凝土。
18.2.4 预拌混凝土
相对现场搅拌而言,在具有严格管理,设备完善的专业搅拌站,实行工厂化生产的混凝
土,又称商品混凝土。
18.2.5 后浇带
整体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为减少温度收缩与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临时性的变
形缝。
18.2.6 加强带
分块施工改连续整体浇筑混凝土,原伸缩缝、后浇带、施工缝被大膨胀率混凝土取代部
分或整体施工原设计需增加混凝土膨胀率的部分。
18.2.7 混凝土的龄期
自浇筑混凝土时起算所经历的日期。
18.2.8 后期强度
指定超过 28d 龄期(例如60d,90d)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该值不低于设计强度即认
为满足设计要求。
28 f
18.3 基本规定
18.3.1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尚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8.3.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加强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四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选择确定最优设计与施工方案。
18.3.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体现技术先进。可行、可确保工程质量且经
济的施工方案报施工监理批准后实施。
施工设计应对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和最后的收缩应力进行双控计算,采取
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
18.3.4 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和裂缝控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第 2 页
@
18.3.5 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掺合料、外加剂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
报告;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规定,
同时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WWW.ZHULONG.COM
@ 筑 龙 网 www.sinoaec.com 《18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资料编号:GYHNT18-2003
18.3.6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不适宜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必须施工时要对原材的
加热,混凝土搅拌、运输的保温,浇筑环境的升温以及混凝土的养护制订严密的冬施方案。
18.3.7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贯彻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
制订有效的技术措施;实施技术交底及各工序的自检。专检和交接检查。
18.3.8 承担配合比设计和试配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资质。
18.4 施工准备
18.4.1 技术准备
(1)准备工作
1) 熟悉图纸,与设计沟通:
① 了解混凝土的类型、强度、抗渗等级和允许利用后期强度的龄期。
② 了解底板的平面尺寸、各部位厚度、设计预留的结构缝和后浇带或加强带的位置、
构造和技术要求。
③ 了解消除或减少混凝土变形外约束所采取的措施和超长结构一次施工或分块施工所
采取的措施。
④ 了解使用条件对混凝土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采取的措施。
⑤ 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2)依据施工合同和施工条件与业主、监理沟通:
① 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在交通管制方面提供连续施工可能性时,才能满足大方量一次
浇筑的要求。否则,则宜分块施工。
② 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业主应提供足够的施工场地以满足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和料
场的需要,同时尚应提供足够的能源或设置发电设备设施。
③ 施工部门为保证工程质量建议采取的技术措施应报告监理,并通过监理取得设计单
位和业主的同意。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配
第 3 页
@
1)委托设计需提供的条件包括混凝土的类型、指定龄期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混凝
土场内外输送方式与耗时、混凝土的浇筑坍落度、施工期平均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其
他要求。委托单位尚应提供混凝土试配所需原材。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必须满足上述各条件的要求外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于缩与温差
WWW.ZHULONG.COM
@ 筑 龙 网 www.sinoaec.com 《18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资料编号:GYHNT18-2003
收缩。
①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需提供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附按预定程序施工的坍落度
损失和坍落度现场调整方法,普通混凝土7d、28d 的实测收缩率,所选用外加剂的种类和技
术要求。
② 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尚应按 GBJ 119 的试验方法提供本试验室的,试块在水中养护14d
的限制膨胀率,该值应大于0.015%(结构厚在1m 以下)或0.02%(结构厚在1m 以上);一般
底板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以0.02%~0.025%,加强带、后浇缝以0.035%~0.045%为宜;6 个
月混凝土干缩率不大于0.045% 。
③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以依后期强度换算的 28d 强度为准。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若以7d
强度推算换算的28d 强度则应以限制膨胀试块的7d 强度为依据。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 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抗渗水压加 0.2MPa 控制,储备不可过高。
②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填加掺合料,粉煤灰应不低于二级,
其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当有充分根据时掺合料的掺量可适当调高。
③ 送达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泵送宜为 80~140mm ,其他方式输送宜为60~120mm,
坍落度允许偏差±15mm,到达现场前坍落度损失不应大于30mm/h,总损失不应大于60mm。
④ 混凝土最小水泥量不低于 300kg/m3 ,掺活性粉料或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不少于280kg/m3 。
⑤ 根据水泥品种,施工条件和结构使用条件选择化学外加剂。
⑥ 水灰比宜控制在 0.45~0.5 之间,最高不超过0.55;用水量宜在170kg/m3 左右;用
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用水量在180kg/m3 左右。
⑦ 粗骨料适宜含量≤C30 为1150~1200kg/m3 ;
>C35 为1050~1150kg/m3。
⑧ 砂率宜控制在 35%~45%,灰砂比宜为1:2~l:2.5。
⑨ 混凝土中总含碱量使用碱活性骨料时限制在 3kg/m3 以下。
⑩ 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 0.3%,当结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