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阳台山古香道园林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 资料大小:0.18 MB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1-24
-
资料介绍
5.1施工现场生产准备
在现场生产准备期内,重点完成驻地建设、临时水源、临时电源、交通便道、人员、机械设备、工程材料准备及进场计划,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测量交桩及基准点复核。及时完成上述工作,并提交申请报告交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现场重点准备工作如下:
5.1.1水准点、导线点
开工前对建设单位所交付的中线位置桩、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导线等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在交桩后5天内,将复测结果及引测导线点、水准点报监理工程师认定后,作为永久桩点保护。
5.1.2测量放线:引测临时水准点及导线点,设置定位中心桩。
5.2施工现场技术准备
5.2.1施工要研究和熟悉本标段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核实。项目部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设计文件、监理程序及其它有关资料,使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的具体内容,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现场校对。对现况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设计管道中线、主要控制点、水准点、三角点、基线等是否准确无误进行复核,并确定最优方案。
5.2.2详细进行设计交桩与设计交底工作。项目部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详细复核设计交桩内容,并对所交的桩点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在由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设计交底后,组织施工、质量、测量人员对交底内容认真学习,形成纪要,并把交底内容与设计文件同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5.2.3编写技术、质量、安全等交底材料,在施工前进行书面交底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技术交底采取双层三级制,即技术负责人组织各分项技术员向班组长和质检员交底,班组长和质检员接受交底后要认真反复地学习,班组长接受交底后要组织工人进行反复学习,认真执行。
5.2.4具体的技术准备工作内容:
5.2.4.1内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审报施工图纸,编写审核报告
(2)临时工程设计与施工
(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编制施工工艺标准和保证措施
(5)制定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6)进行岗前技术培训
5.2.4.2外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现场详细调查
(2)现场交接桩与复测
(3)料源合格性测试分析
(4)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验
(5)测试仪器计量标定
(6)布设导线点、水准点及测量放样
技术准备工作需要做到项目齐全,标准正确,内容完善,计划超前,交底及时,重在落实。
5.3人员组织与调配
根据工程需要,项目部管理人员约20人,施工准备期间约80人,高峰期250人。工程正式开工前,完成施工人员技术培训需要。
5.4设备配备及调转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数量和特点,在准备期内,要完成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确定机械和作业时间、数量、完成对机械设备的预检维修,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及正确使用。
5.5材料准备与周转
针对本标段的施工内容及业主招标文件、补遗文件的内容,在开工前要对水泥、钢筋、砖、水泥构件和石材等材料进行详细计算,提出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验收与检验,确保原材料和构件的合格。
6.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6.1测量方法
6.1.1控制点检测
根据所交导线的等级按相应的精度要求,使用全站型光电测距仪,采用三联脚架法,在有利观测时间内进行观测,观测时各种数据参数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输入以做改正。外业测完后,及时进行成果的整理,复测成果由技术部测量室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勘测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6.1.2横断面复核
根据现状地形及设计横断面进行横断面复核,按业主要求确定横断面间距,起伏较大地段,适当进行加密。横断面复核从已知高程控制点开始,每200m左右与另一已知水准点闭合。
6.1.3桩位保护
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栓桩。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栓桩标记,并填写栓桩计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砌筑保护,并立标牌注明“测量栓桩,注意保护”字样。
6.1.4定期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对所有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导线点和加密水准点定期进行复测,一般三个月一次。所有测量资料,也需及时真实的进行填写,并归档保存。
6.1.5导线点、水准点的增设
6.1.5.1导线点增设
对业主提供的控制桩及资料进行复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加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地理环境和现有的测量依据进行控制点加密。
加密导线拟采用三级导线,布成附合导线,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导线标准。平均边长100m,测角中误差12″,测距中误差15mm,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7000,方位角闭合差24 ,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5000, 如导线全长小于400m,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mm。根据三级导线标准,使用全站仪,在一测站水平角测一测回,观测两个方向的边长,形成对每个边往返测。加密的三级导线点即路线中线控制桩,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三级导线标准,满足技术规范中线路中线控制桩误差不大于1/5000的精度要求。
6.1.5.2水准点增设
水准点增设采用《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四等水准测量标准,采取附合水准测量,平地限差20 mm,采用水准仪往测一次,水准尺为双面尺。
6.1.6施工测量
6.1.6.1根据测绘院给定的角点及角点与相应轴线的距离进行引柱,布置施工控制网。
6.1.6.2施工控制图:其图形角度,闭合差应小于5〃,最弱点平面偏移,应小于5mm,采用J2经纬仪纵横往返测,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在施工控制网四边交点处埋设控制桩,并将四条轴线,向外延长,埋设永久性控制桩,以便能及时恢复控制轴线,控制桩埋设在不受机械等影响的地方及固定建筑物上,施工控制网测设后及时通知监理验收。
6.1.6.3高程:运用已知水准点为原始观测点,将绝对标高换算成相对标高,采用四等水准手段往返测,将高程引到施工现场内,如围墙上,电线杆上,在施工现场地内埋设S-4个水准点,以组成水准网相互检核测量方法,采用S3水准仪往返测,取平均值为引进标高值。
6.1.6.4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土方开挖前,根据高程控制桩将主体结构±0.000引测到临时设置的龙门桩上,以控制挖土深度,防止超挖或欠挖。
6.1.6.5基础放线:将经纬仪置于基坑边缘,向基坑内投测控制轴线,并在防水层的保护层上,弹出墨线交圈闭合,检查四角及边长,精度满足要求后,以控制线为基准放其他轴线。
6.1.6.6特殊部位的施测:外墙窗洞弹洞口边线,外墙大阳角放出30cm控制线。
6.1.6.7墙体放线要求弹出轴线、墙身边线、控制线。结构施工抄测结构+50cm标高线,装修施工抄测建筑+50cm标高线。
6.1.7安全注意事项
6.1.7.1测量钉桩要注意周围行人的安全,不得对面使锤。钢钎和其它工具不得随意抛掷。
6.1.7.2测量人员在高压线附近工作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遇雷雨时不得在高压线、大树下停留。
6.1.7.3在街道、交通繁忙的道路上测量时,必须由专人警戒,防止交通事故。
6.2土建结构工程
6.2.1钢筋工程
6.2.1.1钢筋试验
钢筋进场前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出厂证明书不齐全或没有证明书的情况不允许进场。在此基础上试验检查人员对钢筋作全面试验检查,严把质量关。试验内容:拉力试验、冷弯试验等机械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并应分批取样,一批中必须是同型号、同厂家、同炉号的钢筋,每批重量为20吨。不足20吨者作为一批试验,每批钢筋取三根,每根取三段,再从每一根中取一段组成一组试件,分别做拉伸、冷弯和可焊性试验。
6.2.1.2钢筋的保管
钢筋进场后应注意妥善保管,堆放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处,下设垫块或其他支承,使钢筋离地不小于30cm,上设料棚覆盖,使其免受雨淋或由于暴露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不同规格等级分别堆放并设立标识,且避免同酸、盐、油类物品一起堆放,以免污染。
6.2.1.3钢筋加工
(1)钢筋按设计尺寸和形状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弯制。
(2)钢筋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要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
(3)钢筋调直时,直径小于10mm的圆盘钢筋用调直机,直径在10mm以上的钢筋人工调直。
(4)钢筋下料严格执行配料单制度,项目填写完整准确,下料时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
6.2.1.4钢筋接头
本工程钢筋连接根据工程部位和施工情况拟采用焊接连接、绑扎连接、直螺纹连接等不同的连接方式。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6.2.1.5钢筋的安装、支承及固定
安装钢筋时,位置应准确,为保证底模与钢筋之间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在钢筋下面垫以预制好的半圆形混凝土垫块,并用预埋在垫块中的铁丝绑在钢筋上,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动。钢筋与侧模之间的净距离按设计图中应有的保护层尺寸,用垫块控制,但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混凝土块要相互错开,以免把混凝土受拉区域截断,垫块间的距离采用0.7~1m。不得用卵石、碎石或碎砖、金属品及木块作为钢筋的垫块。钢筋绑扎能在下边成型的尽量在平地上绑扎成型,以加快进度。
6.2.2模板工程
梁、板、柱等模板采用组合模板,不足部分木模补齐。模板的强度和钢度均应满足施工要求,并要进行计算。要求模板接缝严密,表面平整光滑,支模要求位置准确。模板垂直支撑采用可调式螺杆钢柱支撑。柱子施工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模板采用定型模板,组织专人安装,模板接缝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保证接缝平顺。
6.3.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并满足施工招标文件中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相关要求。
6.3.3.1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模板尺寸、形状是否正确,接缝是否严密,支架连接是否牢固,模板内的杂物是否已清除。检查钢筋的数量、尺寸、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和预留孔是否齐全,位置是否准确,经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要连续,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自下而上水平地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完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的前端距先浇筑的下层的前端距离保持在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要连续,如因故必须间断时,间断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并经工程师认可。
(2)混凝土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2m时采用导管或溜槽。导管或溜槽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
(3)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新老混凝土的结合,结合处凿毛接触面,冲刷干净。
(4)浇筑混凝土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预埋件位置,如有任何位移及时校正。
(5)混凝土初凝之后,模板不得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
(6)工程的每一部分混凝土的浇筑日期、时间及浇筑条件都存有完整的记录,供工程师随时检查使用。
(7)浇筑铺装层前,必须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并用水冲刷洗净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浇筑铺装层时不得使用输送泵。
6.3.3.2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必须有专人负责,严格按规定操作,振捣应在浇筑点和新浇筑混凝土面上进行,所采用的振捣器有两种:平板式和插入式。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振捣器要快插慢拔,以免产生空洞。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时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表面振捣器移位间距,应使振捣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不能在模板内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免引起离析。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混凝土捣实后1.5小时到24小时之内不得受到振动。
6.3.3.3混凝土的养生
(1)混凝土终凝后,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养生,养生期最少保持7天。
(2)混凝土养生由专人负责,采用洒水、草帘覆盖养生的方法。
6.3.4砌筑工程
6.3.4.1施工准备
(1)砌体施工应弹好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及砌体的砌筑控制边线,经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复核。
(2)砌体施工,应立皮数杆,按设计要求施工,砖块规格和灰缝宽度在皮数杆上标明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3)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标高,可用拉线或水准仪进行抄平检查,如砌筑的第一皮砖的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毫米时,应先用细石砼找平,严禁在砌筑中掺填砖或用砂浆找平。
6.3.4.2砌筑施工
(1)拌制砂浆,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用量,水泥配料精确到±20%以内。
(2)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1.5min。
(3)砂浆随拌随用,水泥砂浆与混合水泥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小时和4小时内使用完毕。
(4)砖墙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10毫米,但不应小于8毫米,也不应大于12毫米。
(5)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必须留置临时间隔处,砌成斜槎。
(6)砌墙前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按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线缝均匀一致,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线砌墙。
(7)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度及以上者,必须双面挂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有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8)砌砖采用挤浆法,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施平、墙面砌筑操作过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和乱缝,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
6.3.4.3安装脚手架
(1)安设活动脚手架时,地面必须平整坚实,否则要夯实。实至平整,不下沉,或在架脚垫枋板,扩大支承面。
(2)脚手架间距按脚手板长度和刚度而定,脚手板不得少于两块,其端头须伸出架的支在模板约20厘米,但也不许伸过太长做成臂。
(3)不许用不稳固的工具或物体在脚手板面垫高操作,更不应在未经设计和经过加固的情况下,在一层脚手架上再叠加一层。
(4)脚手板每块上的操作人员不应超过两人,堆放砖块不应超过单行3皮,宜于一块板站人,一块板堆料。
6.3.4.3安全注意事项
(1)停放机械的地方土质要坚实平整,防止土面下沉造成机械倾倒。
(2)砂浆搅拌机的进料口上应装上铁栅,遮盖保护,严禁脚踏在撞拌和筒和铁栅上面操作。
(3)检查搅拌机有无松动或磨刮筒身现象;出料是否灵活;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必须在搅拌机达到正常运转后,方可投料;工作中机具如遇故障或停电,应拉开电闸,同时将筒内拌料清除
(4)砖均应提前在地面上用水淋至湿润,不应在砌块运到操作地点时才进行,以免造成场地湿滑。
(5)车子运输砖,砂浆等应注意稳定,不得高速跑步,前后车距离不少于2米,下坡行车,车距不少于10米。
(6)禁止用手向上抛砖运输,人工传递时,应稳递稳接,两人位置应避免用一直线上作业。
(7)在操作地点临时堆放材料,当在地面时,要放在平整竖实的地面上,不得放在湿润积水或泥土松散崩裂的地方。
6.3装修工程
6.3.1内墙面瓷砖
6.3.1.1清理干净找平层,依照室内标准水平线,找出地面标高,按贴砖的面积计算纵横的皮数,用水平尺找平,并弹出瓷砖的水平和垂直控制线,铺贴面砖时应先贴标志块,上下用托线板挂直,作为粘贴的依据,横向每隔1.5m左右做一个标志块,用拉线或靠尺校正平整度。
6.3.1.2在门洞口或阳角处,如有阴三角镶边时,则应将尺寸留出先铺贴一侧的墙面,并用托线板校正靠直,如无镶边应双面挂直。按地面水平线嵌上一根八字靠尺,并用水平尺校正,作为第一行铺贴的依据。铺贴时下口坐在八字靠尺或直靠尺上,防止面砖因自重而向下滑移,以确保横平竖直。
6.3.1.3墙面与地面的相交处有阴三角条镶边时,需将阴三角条的位置留出,方可放置八字靠尺或直靠尺上。镶贴宜从阳角处开始,并由下往上进行,要求最上一行成一直线。如墙面有孔洞,应用打眼器将面砖按孔洞尺寸与位置凿去。铺贴完后进行质量检查,接缝处用与面砖相同的水泥浆擦嵌密实,最后将面砖表面擦洗干净。镶贴时应先贴大面,后贴阴阳角、凹槽等费工多、难度大的部位。
6.3.2耐擦洗涂料
首先清理墙面,修补基体或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然后刮3遍腻子,每次均用砂纸打磨平,用干性油打底,刷第一遍涂料后复补腻子,磨平后再进行第二、三遍涂料,每次均磨平磨光,最后刷第四遍涂料,成活后要注意成品保护。
6.3.3外墙内保温板施工
6.3.3.1施工工艺:结构墙面清理→弹出保温板位置线→抹冲筋带→粘贴、安装保温板→抹门窗口护角→板边及板缝处粘贴玻纤布条→保温墙面刮腻子。
6.3.3. 2在距墙顶、地面各20cm处用1:3水泥砂浆冲筋两道,筋宽60mm,筋厚20mm,通长冲筋中间应断开100mm作为通气用,在墙中部贴灰饼。
6.3.3.3粘贴、安装保温板
(1)在冲筋带粘接面及相邻板侧面和上端满刮粘结剂。
(2)将保温板粘贴上墙,揉挤安装就位,并随时用2m托线板检查,用橡皮锤将其找正,板底留20-30mm缝隙并用木楔子临时固定。粘贴后的保温板整体墙面必须垂直平整,板缝挤出的粘结剂应随时刮平。
(3)板缝以及门窗口的板侧面,均应用粘结剂嵌填或封堵密实。板下端用木楔临时固定,板下空隙用C20细石混凝土堵实,常温下3天后再撤去木楔,用豆石砼堵平。
6.3.3.4保温墙上贴玻纤布
(1)粘贴前清除保温板面的浮灰及残留粘结剂。
(2)两板拼缝处用粘结剂粘贴50mm宽玻纤布条一层,压实、粘牢,表面再用粘结剂刮平。墙面阴角和门窗口阳角处加贴200mm宽玻纤布一(角两侧各100mm)。
(3)保温板安装完毕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门窗口护角。
6.3.4内墙天棚耐水腻子
6.3.4.1基层表面要求坚硬干净,无粉化、起砂、脱皮现象,表面附着无异物等。基层含水率<10%。
6.3.4.2保温板板缝部位粘贴一层玻纤布后再进行腻子施工。
6.3.4.3施工顺序与批刮方法:先天棚后墙体,先角部后大面,涂刮前用墨线将所有阴角弹线找直、找方正,根据弹线进行批刮,以保证阴角平直。阳角部位,先靠上八字尺或铝合金靠尺,以其为基准进行批刮,保证阳角垂直、方正。大面批刮由上而下,从右而左,刮涂时往复次数不可太多,力求均匀,勿留接缝痕迹。
6.3.4.4耐水腻子不需刮涂过厚,每次刮涂厚度以不超过1mm为宜,另一道以找平为准,一般二至三遍成活。
6.3.4.5耐水腻子施工性好,平整光滑,一般不需打磨如局部需要修补,可轻轻打磨,打磨后应将表面粉尘及时清除干净。
6.3.5外墙涂料
6.3.5.1基层处理:处理重点为大角、窗套、阳台栏板、装饰线等,大角、阳台栏板、窗套修补前采用经纬仪打出控制线,根据控制线进行修补,必须保证大角垂直。窗套、阳台横平竖直,装饰线重点控制其水平度,外墙修补一律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后加强养护,防止空鼓。
6.3.5.2弹分色线:检查外墙面各部位有无空鼓、开裂等缺陷,合格后满刮一道水泥腻子,最后根据设计要求弹出分色线。
6.3.5.3涂刷封底涂料:待腻子彻底干燥后,用中号砂浆打磨平整,扫除浮灰后涂刷封底涂料一道。
6.3.5.4涂刷丙烯酸外墙涂料:待底涂料刷干燥后(大约2h)开始涂刷饰面涂料,采用辊涂法施工,共均匀涂刷两道,每道间隔为2小时左右。
6.3.6外墙面砖
6.3.6.1外墙面砖施工与内墙相同,按规范进行粘结强度检验。
6.3.6.2进行基层处理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其他可参见镶贴面砖操作工艺有关部分。要注意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并应将其镶贴在较隐蔽的部位。
6.3.6.3在基层湿润的情况下,先刷众霸牌胶塑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10%的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水泥砂浆,厚度约12mm,分二遍操作,第一遍约5mm,第二遍约7mm,待底灰压实刮平后,将底子灰表面划毛。
6.3.6.4待底子灰凝固后便可进行分块弹线,随即将已湿润的块材抹上厚度为15mm的1:1.5水泥砂浆,内掺众霸牌胶进行干缝镶贴,用木锤轻敲,用靠尺找平找直。
6.3.7铝合金门窗安装
6.3.7.1门窗安装前,检查门窗的数量、品种、规格、开启方向、外形等,不合格者予以更换,并在合格的窗框上下边划出中线。
6.3.7.2安装固定片:在检查窗框上下边的位置及内外朝向,确认无误后再安固定片,安装时先用直径为Ф3.2钻头钻孔。然后将十字槽盘头自收螺钉(M4×20)拧入,严禁直接锤击钉入。固定片距窗角、中竖框、中横框15~200mm,固定片之前的间距不准大于600mm,不得将固定片直接固定在横框、中竖框的挡头上。
6.3.7.3在结构上弹出窗口中线,要求自上而下,全部弹出,水平标高控制以室内50线为准,以此作为窗框安装的标准。
6.3.7.4窗框安装:将窗框装入洞口,其上下框中线与洞口中线对齐,窗的上下框四角及中横框的对称位置用木楔塞紧作临时固定,大于900mm宽的洞口,下框中部加垫一组木楔,然后调整窗框在洞口墙体厚度方向的安装位置,并调整垂直度、水平度、直角度。
6.3.7.5窗框固定:采用射钉进行固定,固定时先固定上框而后固定边框,最后固定下框。
6.3.7.6窗框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内腔采用多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稀等弹性材料分层填塞,填塞不宜过紧。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