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烟囱、冷却塔施工组织设计
- 资料大小:1.58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1-22
-
资料介绍
3.3.1.1 操作平台系统由中心鼓圈、辐射梁、内外环梁、平台铺板及栏杆等部分组成。其结构与滑模装置基本相同,由于用电动机代替,液压爬升千斤顶进行提升,支承点爬升能力提高,因此辐射梁数量可大为减少,相应辐射梁构件要增加。
3.3.1.2 模板系统由外模、内模和内吊脚手架等组成。外模由轨道模板和大模板组成,并配以一定数量的补偿模板;内模采用普通模板和调节模板组成。内外模板用三套,每套高度
1.5m。
3.3.1.3 垂直运输系统由随升井架、起重爬杆、吊笼及其导索、卷扬机及其钢丝绳、混凝土储料斗等部分组成。其结构与滑模装置基本相同。
3.3.1.4 提升系统主要由操作架、提升架、电动提升装置和轨道模组成。操作架和提升架通过两组滚轮导合,互为轨道,交互上升。
3.3.1.5 电气操作系统主要由卷扬机动力用电、信号控制、电梯防止冒顶和蹲底限位开关及行程控制、爬升电动机动力及施工照明等组成。
3.3.2 电动翻模装置的安装
该装置在筒壁翻模到一定高度后开始组装(视烟囱外直径和电动翻模操作平台直径来定),组装前利用已安装的2 节轨道模板及脚手排架进行组装。组装顺序为:
轨道模板安装 → 中心鼓圈支撑脚手架搭设 → 操作架、提升架、电动提升装置地面组装后安装到位 →安装中心鼓圈 → 平台辐射梁安装 → 平台连接钢圈安装 → 铺平台脚手板 → 斜拉索安装 → 井架安装 → 电气系统安装 → 支撑中心鼓圈脚手架拆除 →吊笼及导索的安装 → 扒杆安装 → 调试 → 荷载试验 → 验收使用。
3.3.2.1 轨道模板的安装
轨道模板的安装是此装置的重点,其安装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翻模装置系统。根据此烟囱的特点,轨道模板从+16.5m 开始安装,共安装3 节。轨道模板安装在筒壁外侧,通过Ø36 对拉螺丝、剪刀环、螺母与内侧模板进行固定连接,安装时以烟道孔中心线为基准均匀布置,共20 榀门架,轨道间连接要求平滑,轨道模安装垂直,应对上述要求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3.3.2.2 中心鼓圈的安装准备
中心鼓圈的安装脚手架搭设采用满堂脚手架,其立杆间距控制在80cm 左右,搭设面积为半径为4.5m 的圆,顶面用水准仪找平,满铺脚手板并绑扎牢固,脚手架能够承受中心鼓圈、辐射梁、支撑平台、施工人员的重量,并要求脚手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3.2.3 提升架、操作架的地面组装
此部分严格按照组装图在地面组装,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并检查焊缝以及配件是否满足平台组装和升模的要求。
3.3.2.4 操作架、提升架、电动提升装置组装件吊装就位
操作架、提升架系统在地面组装好并试运行至正常后,即进行组合门架的吊装,门架共20 榀,吊装时利用50t 汽车吊沿筒壁一周吊装就位(组合门架与轨道模板之间通过销块进行连接)。
3.3.2.5 辐射梁与连接角铁、连接钢圈的安装
门架与中心鼓圈安装就位后,利用吊车安装辐射梁,共20 榀,逐个与中心鼓圈用销子销好,另一端固定在操作架顶部的滚轮上。辐射梁就位后,根据施工图画出连接钢圈和连接角铁的位置,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牢固。
3.3.2.6 施工平台脚手板的铺设
平台辐射梁以及连接角铁、连接钢圈安装就位后,即可进行平台脚手板的安装。脚手板采用50mm 厚的优质白松木材,先铺设辐射梁顶面,再铺辐射梁间的空档,辐射梁顶部脚手板采用12#铅丝绑扎牢固,平台脚手板钉在辐射梁顶部脚手板上,必须满铺。
3.3.2.7 斜拉索安装
斜拉索采用 Ø30 钢丝绳与其配套杆件组成,其安装方法如下:将所有的斜拉索均布挂好,用5t 链条葫芦从外侧对称四点同时拉紧,再四点对称同时拉直至最外侧拉完,其安装要点为每一道斜拉索受力均匀,最外侧拉完后再拉次外侧,按照上述方法将所有拉索全部拉完。
3.3.2.8 井架安装
井架安装时将组装构件运到施工平台上进行现场组装,避雷针装在井架顶部,与筒壁内的避雷导线连接,安装完成后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3.3.2.9 电气系统的安装
施工平台电气系统的安装应满足电动提升原理的要求,电气连接应装在辐射梁下部或侧面,并固定牢固,电源控制箱放在零米的操作室内,施工平台的照明由碘钨灯和行灯(低压灯泡)提供,支撑平台上设置低压灯泡,所有电源线均采用绝缘可靠的橡皮电缆,并配备安全可行的漏电保护器,平台的配电箱应设置防雨罩。
3.3.2.10 吊笼及导索安装
提升装置的材料及人员上下靠吊笼实现,其安装顺序为:
卷扬机就位 → 天地轮安装 → 穿卷扬机钢丝绳 → 导索钢丝绳安装 → 吊笼抱刹装置安装。
卷扬机就位布置在烟囱东南侧与B 轴夹角成17°,距烟囱中心52m 以外,并确保卷筒中心到第一个导向轮的间距大于20 倍卷筒宽度,利用吊车就位,卷扬机位置固定在预先浇筑的基础上。导索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烟囱内地坑内的预埋件上,另一端用3t 倒链拉紧。
3.3.2.11 小扒杆的安装和平台上1t 卷扬机的就位
小扒杆利用井架三点固定,安装时利用卷扬机将其提升到安装高度,再进行固定,1t卷扬机用吊车吊至平台上,用钢丝绳将卷扬机固定牢固。
3.3.2.12 电动翻模装置提升前的检查及负荷试验
a) 检查内容
所有辐射梁的挠度、电气系统的绝缘检查、吊笼减速机显示灯指示灯是否正常、通讯联系是否畅通、避雷针接地是否良好、斜拉索钢丝绳是否均匀受力、操作平台上荷载是否均匀等。
b) 提升试验
每榀门架处站1 人,由指挥人员指挥操作人员同步提升提升架1.5m,主要观察系统平台上下是否灵活,提升丝杆与螺母是否有搅丝现象及减速机是否有异常声音。
c) 平台荷载试验
根据平台的设计应载重量进行试验,无异常情况下分别再加15%、20%的荷载进行试验。在辐射梁等结构构件的适当部位贴应变片和应力片,测量这些结构部位的应力和应变,并做好记录,并再次检查斜拉索的钢丝绳卡头是否有松动现象等。
d) 吊笼荷载试验
吊笼空载运行3 次,并撞行程开关检查是否有效,再检查钢丝绳卡头、天地轮是否可靠;然后两部吊笼各加设计荷载1.5t,进行同步提升或下落试验,再检查吊笼顶部的钢丝绳卡头、天地轮是否可靠:吊笼抱刹试验为:加荷载1.4 t 用钢丝连接,剪断铁丝其刹车行程≯25cm。
e) 小扒杆试验
小扒杆设计荷载0.5 t,若吊0.5 t 钢筋进行起吊后情况正常再分别加荷载的15%、20%钢筋起吊,观察外扒杆提升过程中扒杆的变形情况。
3.3.3 利用翻模装置系统的筒壁施工
3.3.3.1 电动翻模装置系统的施工流程
钢筋绑扎 → 整体提升外操作架 → 松导索,整体提升内操作架并固定 → 紧导索、用激光铅直仪对中 → 拆内、外下层模板,清理、刷脱模剂,堵孔并对混凝土表面养护 →支内、外模板 → 调节模板半径并固定 → 穿套管、浇混凝土 → 循环。
3.3.3.2 钢筋绑扎
特殊部位的钢筋按图纸加工成型,筒壁竖向和环向钢筋直接下料。φ18 以上的内外竖向钢筋按成6m 一段下料,φ18 以下竖向钢筋按4m 一段下料。
竖向钢筋采用直螺纹接头连接,且接头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为25%,相邻接头错开1.25m。竖向钢筋数量改变时,在钢筋接头标高处预先插入和改变后相同规格的钢筋,预埋钢筋插入接头标高以下90d,并保持钢筋间距均匀。环向钢筋下料成9m 一段,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搭接长度≥45d,接头采用绑扎且应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大于25%,钢筋绑扎圆弧平滑、间距均匀,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环向钢筋外侧挂混凝土垫块,用以控制钢筋保护层。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接头连接时,焊剂和钢筋保持干燥,上下竖筋中心偏差不超过规范要求,钢筋接头锈蚀的要进行除锈。
3.3.3.3 模板的组装与拆除
钢筋绑扎完成后即可以进行模板的安装,除承重模板外,外模用0.58×1.5 的模板,与承重模板连接处用普通模板补偿;内模用0.3×1.5 模板和调节模板组合。
壁厚通过对拉螺栓外套Ф16PVC 管来控制。轨道模同对应的内模之间用M36 的螺栓连接,安装前加Ф50PVC 硬塑料管,以保证螺栓的反复周转使用,其它的模板用M12 螺栓连接,并在内外模的对拉螺栓处加两道Ф33.5 的环行钢管做围檩,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模板的半径控制通过硬支撑进行调节,上下节模板接缝之间加1.5cm 宽PE 双面胶带,模板水平接缝处U 型卡采用螺栓代替,以防混凝土漏浆。
3.3.3.4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由试验室根据施工条件提前试配,为了保证筒身色泽及混凝土材性一致,筒身采用同一家水泥厂同标号的水泥。
钢筋及模板工程经验收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工作。混凝土由搅拌场供应,利用两只吊笼垂直运输,放至施工平台上的集料斗内,由施工人员用小板车推至混凝土浇筑点,混凝土浇筑由一点开浇,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斜坡分层后退浇筑,分层振捣。混凝土振捣布点均匀,不过振不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无汽泡逸出为宜,混凝土浇至外模上口平齐,混凝土初凝后在混凝土上表面用木条压50mm 深沟槽作施工缝处理,并清理干净。
根据工期要求,筒身施工进度每两天施工3 节,而电动提升系统全部支承于已拆模的混凝土筒壁上,要求从该节开始向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混凝土强度分别达到5Mpa9Mpa、12Mpa 后方可施工,如混凝土达不到施工要求的龄期强度,可在混凝土内加入早强型减水剂。对已拆模的混凝土表面利用养生液养护,养护前用和混凝土同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把对拉螺丝孔堵实抹平,用角向砂轮机把混凝土表面的挂浆及混凝土接头缝磨平,最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生液,养生液喷洒要均匀。
3.3.3.5 特殊部位施工
牛腿施工与该节筒壁同时进行,由于采用电动翻模法,每节牛腿高度为1.5 米,牛腿环向相隔1 米留设楔形逢用木模作成楔形状,在混凝土终凝后抽出,周转使用。
烟囱留设的门洞口及烟道口,施工时准确控制位置及标高,门洞口侧模及顶模用50mm厚木板制作,烟道口的侧模用钢模配以木模,与筒身同节施工,顶部用木模制成弧形(50mm厚板),在烟道的位置搭设有足够强度的支撑。
电动翻模施工至信号灯窗洞位置时,根据筒壁厚度加工两侧木模及上口底模,中间用剪刀撑加固,形成整体,并留出预埋件的位置。支模时先安装木模,然后支内外钢模,浇混凝土时从预留洞两侧同时始浇,以防侧模位移。
3.3.3.6 避雷线安装
避雷线埋在混凝土内,施工随筒壁施工一道进行,每根每段下料成6m,接头采用搭接焊,上端用细铁丝临时固定在竖向钢筋上。筒壁施工至避雷线向外引出标高,沿筒壁绑一圈环向避雷线,接头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大于6d,并与预埋铁板焊接。筒壁到顶后,按图纸要求把避雷针连续板与环向避雷线焊接,然后把避雷针下端和避雷线引出线连续。避雷针安装完毕要由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和持证人员进行电阻试验,并出检测报告。
3.3.3.7 烟囱沉降观测
烟囱沉降观测应在基坑开挖完成浇捣垫层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在0.00m 以上每20m~30m观测一次,一直到顶。钢内筒每提升40m 观测一次,完工后及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应每月观测一次。施工完毕后,移交有关观测资料。
3.3.4 施工过程中翻模装置的操作控制
3.3.4.1 操作平台提升
操作平台提升时尽量不要有多余的材料和设备堆放在平台上,这样可以减轻平台自重,有利于提升架提升。
平台提升时应由专人操作,操作时有专人对操作过程监护,在每个单元架有专人监护(一级监护),每四个单元架有一个管理人员做二级监护,二级监护人员用对讲机和操作员联系。提升架提升时,监护人员应把提升架上的插销卸下,待提升架提升到位后再把插销安装就位;操作架提升时监护人员把插销退出使其靠近筒壁的端部和操作架立柱平齐。
单元架提升时监护人员应加强对单元架的监护,防止单元架和其它物体相碰,特别注意提升丝杆和安全网绞在一起,安全网顶杆不得和下层爬升靴碰撞。
提升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一级监护人员立刻通知所在位置的二级监护人员,由二级监护人员用对讲机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马上按急停按钮,待查明原因确认可以继续提升后方可继续提升;操作监护员在提升时应加强对操作人员操作过程的监护,发现操作人员误操作时,应立刻按急停按钮。
平台每次提升高度1.5m,首先在第一层对拉螺栓孔穿对拉丝杆,挂爬升靴并锚固,平台提升时先把控制开关切换至“整体提升”位置,按“整体提升”按钮,启动提升单元架上的电动机使其反转,推动提升架上升至第一层爬升靴位置,把插销挂在爬升靴上方,然后把控制开关切换到“单个提升”位置,分别调整各提升架高度,使提升架插销和爬升靴连接牢固。把控制开关切换到“整体提升”位置,按“操作架同时提升”按钮,正转电动机利用提升架带动丝杆向上提升操作架,待操作架插销升至爬升靴位置时(插销应高过爬升靴挂杆约5cm)把插销伸出就位,把控制开关切换至“单个提升”位置,分别调整各操作架高度,使操作架插销挂在第二层爬升靴上,完成平台提升。
操作架提升要保持各单元架提升速度一致,在操作架立柱上用油漆做出高度标记,每10cm 一档,在提升时根据提升架和操作架上的标记检查各单元架提升是否同步。
3.3.4.2 中心及标高控制
烟囱中心由激光铅直仪检测,基础施工时,已在基础底板上定出烟囱中心(预埋铁件),在此中心点上安放激光铅直仪,并加工一个防护盒,随升平台中心设激光接收靶。测中时,铅直仪激光光斑在接收靶的方向和偏差值即为平台中心偏离的反方向和偏差值。根据此偏差值调整平台中心,平台每提升一次要测一次中,出现偏差应及时调整,防微杜渐。
筒壁标高用测距仪从烟囱外一点观测,每节牛腿测量一次。
3.3.4.3 平台水平控制
平台上的各种物件布置应均匀对称,总电缆与小扒杆对称布置。小扒杆吊运的物品应随吊随运,散开均匀布置在平台上,严禁集中堆放。严格控制平台水平度,每次平台爬升均达到同一标高。用水准仪校验平台水平度,一般一天或两天一次。
3.3.4.4 调径收分
平台每次爬升后,模板根据爬升的高度、外壁坡度、半径进行收分一次。此项工作由技术熟练的木工去做,且专人负责,他人不得乱动模板支头螺丝,确保坡度正确,平台稳定。半径控制采用在辐射梁上做好的刻度标志,根据刻度来调整半径,并且每提升一次,打圆尺一次,半径偏差不得大于25mm,壁厚偏差不得大于20mm。
3.3.4.5 电动翻模系统的改装
电动翻模至+100m 处相临操作架间距太小,不利施工,需改装平台,减少一半的操作架并把短辐射梁抽掉,短辐射梁位置的操作架拆除,长辐射梁外伸部分拆除掉。
改装顺序:操作架铺板拆除 → 安全网、栏杆整修 → 拆除内操作架及短辐射梁 →拆除外操作架 → 铺走道板 → 挂安全网。
电动翻模系统拆除时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措施。
3.3.4.6 平台拆除阶段
烟囱爬升到顶,可进行爬升平台的拆除工作。拆除程序为:爬升平台稳固 → 拆除液压系统 → 拆除模板系统 → 抽除辐射梁(以每节外钢圈为一组) → 小扒杆拆除 → 拆除吊笼、导索、工作钢丝绳 → 花鼓筒、井架整体下降→拆除花鼓筒、井架。
平台拆除前,所有施工机具应备齐,对卷扬机、小扒杆、手链葫芦、滑车、天地轮、导向轮、千斤绳、钢丝绳夹头、卸扣、安全带等必须全面检查。重要项目由安全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做荷载实验且做好记录。在拆除过程中,拆除的物件应随拆随运。各作业人员须精力集中,相互配合,不得留有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3.3.5 预防质量通病措施
3.3.5.1 操作平台漂移
a) 原因:辐射梁分布不均匀,平台组装时外操作架组装高度不一致,造成平台倾斜;另外平台荷载不均也是造成平台飘移的主要原因。
b) 防治:电动翻模系统组装时,辐射梁应方位准确,外操作架组装高度一致,施工过程中平台上设备均匀分布,避免堆集一边,一旦发生漂移,利用1t 链条葫芦住箍圈和外操作架调整。
3.3.5.2 上下层混凝土色泽不一致
a) 原因:上下层混凝土所用水泥品种不同或不是同标号水泥,配合比发生变化、外加剂变化。
b)防治:筒身施工应选用同一家水泥厂,同一标号水泥,同一品种,外加剂不改变。
3.3.5.3 钢筋保护层偏差较大
a) 原因:竖向钢筋较长,造成倾斜;模板与钢筋间没有合适的垫层块。
b) 防治:竖向钢筋较长时,可以预先在上部绑扎上道环筋,作临时固定。在模板口挂专用垫块,可以重复使用,方便有效。
3.3.5.4 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
a) 原因:混凝土浇筑时没有严格按斜坡分层的方法进行,振捣不及时,造成下层未振到;振捣混凝土时,没有使混凝土内气泡完全逸出。
b) 防治: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按斜坡分层的方法浇筑,每层厚度300mm~500mm,每层振捣及时,不过振、漏振;混凝土振捣时,快插慢拔,振至混凝土表面无泡时为宜。一旦出现蜂窝麻面,应采用和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抹平,保持颜色一致。
3.3.5.5 混凝土表面脱皮
a) 原因:模板未及时清理,模板表面粗糙,有硬固的水泥浆;拆模早,混凝土未达到拆模强度。
b) 防治:每升模一次必须对模板清理一次,且均匀涂刷脱模剂,根据现场气温情况和混凝土龄期强,确定混凝土拆模时间,不得提前拆模,如出现脱皮情况,应用和筒壁混凝土组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抹平。
3.3.6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3.6.1 烟囱周围30m 范围内划定为危险区并设置围栏,危险区内进出通道必须搭设安全防护棚,其宽度为4m,高度为4.5m,防护层上铺3mm 厚铁板,并加铺两层竹笆作缓冲层,材料及半成品堆放在危险区外。由于烟囱内设计有灰斗平台,无须在烟囱内搭设安全防护棚。
施工平台铺板选用6cm 厚优质白松板或樟子松板,并铺设牢固;平台底挂全兜式安全网;提升单元架的下方及内外侧均应设置全兜式安全网,并随筒壁升高及时调整,使其紧贴内外筒壁。
3.3.6.2 平台四周及铺板边缘设置1.2m 高的栏杆,相邻栏杆用φ12 圆钢连接,用作围栏,围上安全网。
3.3.6.3 平台上的设备、材料分开堆放。避免集中堆放在一点。
3.3.6.4 井架上设置三道限位开关,防止吊笼冒顶,限位开关安装位置确保吊笼上下到极限位置能碰到;井架上端要安装避雷针,并保证良好的接地,并由有资质的单位和持证人员测试接地电阻。
3.3.6.5 平台上应设灭火装置,放泡沫灭火器2 只、放干粉灭火器2 只、CO2 灭火器2 只,并固定在牢固处;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行灯必须采用低压电源,井架顶部应设航空指示灯。
3.3.6.6 平台上下通讯要保持时时畅通,吊笼上下利用电铃通知对方,上下联系用直流电话机,同时备两对对讲机上下联系。
3.3.6.7 吊笼垂直运输利用两台5t 双滚筒卷扬机牵引,吊笼利用双钢丝绳提升,卷扬机使用前要由机械人员检查、保养,卷扬机要有专人监护,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切断卷扬机控制闸刀。
3.3.6.8 吊笼上下时不可超载,不能人货混装,不能载超过吊笼尺寸的材料,吊笼上要装有限位。
3.3.6.9 电动翻模系统、吊笼必须经技术监督局出具使用证后方可使用。
3.3.6.10 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经体检合格后由安全部门发登高证方可上岗。
3.3.6.11 吊笼应由专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集中精力,严禁在操作时和无关人员聊天、做无关的事;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室,操作人员不得让无登高证人员乘吊笼上至施工平台。
3.3.6.12 吊笼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卷扬机及吊笼运行情况,检查钢丝绳完好程度,是否有断丝和断股现象;检查吊笼上下是否和井架有碰撞;定期做吊笼空载冲顶试验,检查限位是否灵敏。平台提升操作人员在提升时要注意各单元架行程是否一致,检查各提升架减速机是否能正常运转,检查各提升单元架在提升时是否有阻碍;平台提升到位后要检查插销是否和爬升靴连接牢固;并定期对提升丝杆及减速机进行保养。
3.3.6.13 施工人员进入烟囱危险区必须从安全防护棚内通过,非本工程施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烟囱危险区。
3.3.6.14 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上班。
3.3.6.15 施工人员在平台上不得嘻闹、打斗。
3.3.6.16 平台提升应由专人指挥,并安排人员检查各减速机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每道工序结束应将散落在平台上的零星材料和个人工具堆放整齐。
3.3.6.17 卷扬机由专人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切断电源。机械管理人员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3.3.6.18 加强班组文明施工教育和管理力度,坚持一日一清、一日一净制度,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3.3.6.19 现场设垃圾箱和废料堆,并派专人每天进行打扫、清理。
3.4 支撑平台吊装方案
为了缩短烟囱施工工期,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烟囱外筒和内筒同时向上施工,白天施工外筒,晚上施工内筒,每天完成一个流程,烟囱施工一节模板(1.5m)高度。
烟囱钢筋混凝土外筒壁采用电动翻模施工,电动翻模工艺成熟,外筒施工容易实现,而且工程质量好。内筒施工采用电动升模辐射梁上悬挂的内吊盘进行。支撑平台将内筒的荷载传递给混凝土筒壁,因而支撑平台的施工是内筒施工的先决条件,支撑平台构件数量多,制作、加工中难免存在误差,就位难;再加之烟囱施工的特殊性,吊装作业面难以形成,因而支撑平台的吊装就成为该烟囱施工的难点和重点。
3.4.1 吊装方案
构件吊装利用内筒砌筑内吊盘进行构件的倒运及就位。吊装按照吊装预制梁→吊装预制柱→现浇环梁的顺序进行操作。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