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吴志鸿)
- 资料大小:3.79 MB
- 资料类型:.pdf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1-27
-
资料介绍
十一、安全用电技术措施与电气防火措施及现场急救
1 、安全用电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检查验收。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
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对新进场人员应全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对于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应进行特殊工种教育并形成记录。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 TN-S 系统(三相五线制系统),采用“三级配电和二级保护”,应标明名
称、用途、分路作标记。同时保证漏电保护器参数匹配,动作灵敏可靠。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不
大于 30mA,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不大于 15mA,动作时间均不大于 0.1S。漏电保护器使用一个月以上或
搁置一段时间再用时,应作特性测试。
(3)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环境管理手册,做好安全用电、外电防护措施、易燃易爆和腐蚀介质防护措施。
(4)采用标准电箱。配电箱及其中开关电器,线缆及用电设备均应为“CCC”认证产品。箱内的电器必须
可靠完好,不得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
(5)做好重复接地和避雷接地,保证接地电阻值≤10Ω。大型设备除应做好保护接零外,还必须做重复接
地,设备金属结构架之间应保证电气连接。
(6)电动建筑机械、手持电动工具和用电安全装置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并有
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7)配电器、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具有可见分断
点,并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开关,置于电源进线端。每台设备开关箱必须专用,做到“一机一闸
一漏一箱”,施工现场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开关箱体内不放置任何杂物,并
经常保洁。
(8)专用保护零线设置符合要求,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不混接,设备外壳保证可靠接保护零线,保护零线
截面应符合最小截面要求,保护零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 2.5mm2 的绝缘多
股铜线。保护零线不得装开关或熔断器械,并使用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用绿/黄双色作负
荷线。
(9)照明专用回路设漏电保护器,灯具和插座数量不宜超过 25 个,并设 15A 及 15A 以下的熔断器保护。
室内灯具距地面不低于 2.5m,室外不低于 3m,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照明线路必须采用
绝缘导线并用瓷瓶、瓷夹固定,排列整齐。
(10)当室内照明灯具离地高度低于 2.5m、比较潮湿作业场所及手持照明灯电源电压不应大于 36V;潮湿
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 24V;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电源电压不得大
于 12V。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藕变压器。
(11)架空线路必须采用绝缘铜线和绝缘铝线,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上,架设符合
规范规定。
(12)电缆线路埋地或架空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沿地明设,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和标志,埋深不小于 0.7
米,上、下、左、右侧均匀铺设不小于 50mm 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架空电缆
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敷设高度应符合架空线路敷设高度的要求,但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
不得小于 2.0m。到高层建筑电缆必须采用垂直敷设,埋地引入,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竖井、垂直孔洞等并
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从 2 米至地下 0.2 米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固定点每楼层不少于一处。
(13)加强对中小型机械使用检查和管理,确保安全作业,在对设备进行清理、检查、维修时,必须首先
将其开关箱分闸断电,呈现可见电源分断点并关上锁。作业区必须搭设防护棚。钢筋机械、木工机械应有
漏电保护和接零保护,应使用按钮开关控制,严禁使用倒顺开关控制。手持电动工具露天应使用Ⅱ类工具,
禁用Ⅰ类工具。危险场所、狭窄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安装防溅型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
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夯土机械、平板振动器、地面磨光机、磨石机、水泵等设备应安装防溅型漏电
保护器,设备外壳接保护零线(PE),作业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电焊机露天应有防雨措施,进线处必须
设防护罩。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大于 5 米,二次侧软电缆长度应不大于 30 米,不得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
筋代替二次线的地线,接线使用铜接头或铜线鼻子。有漏电保护器开关箱,交流电焊机械应配装防二次侧
触电保护器,焊机外壳接保护零线。
(14)成列的配电屏(盘)和控制屏(台)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配电柜应装设电
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操作通道单列不小
于 1.5 米,双列不小于 2 米,维护通道不小于 0.8 米,顶棚距地面不低于 3 米,上端距顶棚不低于 0.5 米,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中 国 建 筑 第 七 工 程 局 有 限 公 司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CORP.LTD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CORP.LTD
—— 正 文 ——
第 44 页 共 58 页
配电室门向外开,并配锁。
(15)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不得无证进行电工作业,严禁非
电工拆装电气设备。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16)配电线路、机电设备,必须按照确定的位置,走向布设,禁止临时乱拉乱接,禁止将电源直接绑在
钢管等金属物上。
(17)配电箱均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记。电箱应配电工,专人负责。
(18)配电箱必须设门加锁并按规定位置架设。进、出线应从配电箱的下方穿行,电源的引出线应穿管并
设防水弯头。机电操作人员因故离开岗位时必须拉闸断电、并锁好开关箱。
(19)电气设施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每周至少一次,每次巡视检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应作记录。
(20)施工现场潜水泵安全用电技术措施:潜水电机使用前,必须用 500 伏兆欧表进行检测,其绝缘阻值
不应低于 0.5 兆欧。应设专用的配电箱,箱内应装设漏电开关,漏电开关的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额
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在移动潜水电机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能开始下部的工作。潜水泵的负荷
线必须采用 YSH 型防水橡皮护套电缆,不得承受任何外力。潜水泵的外壳应与保护零线作可靠的连接。
(21)施工现场电焊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电焊机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设专用的保护开关箱,并有
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装置。电焊机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现场不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电焊机
的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大于 5m,进线处设有防护罩。电焊机的二次侧线采用 YHS 型橡皮护套铜芯多股软
电缆,电缆的长度不大于 30m。电焊机的二次接线采用铜鼻子连接,不得随意搭接。电焊机的金属外壳与
保护零线有可靠的连接。使用焊接机械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22)夯土机械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夯土机械必须装设防溅型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夯土机械的负荷线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使用夯土
机械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有专人调整电缆。电缆线长度不大于 50m,严禁电缆缠绕、扭结和被夯土
机械跨越。多台夯土机械并列工作时,间距不小于 10m。夯土机械的操作扶手必须采取绝缘措施。
(2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用电措施:选购的电动建筑机械、手持电动工具和用电安全装置符合相应
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并且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建立和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
并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在一般的场所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应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额定漏
电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 的漏电保护器。 露天、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操作时,必须选用Ⅱ类手持电动
工具,并装设防溅型的漏电保护器。在狭窄场所、金属容器、坑洞、箱涵内使用时,应选用Ⅲ类手持电动
工具,并把漏电保护器装置设在狭窄场所外面,工作时应有人监护。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
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
好无损,使用前必须空载检查,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24)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禁
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所有的配电箱、开关箱在使用中必须按照下述操作顺序。
送电操作顺序: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停电操作顺序: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出现电
气故障和紧急情况除外)
(25)绝缘测试方法:剥去电缆两端的封套,并用兆欧表(1000V)对电缆进行绝缘测试,具体方法见下图,
测试的绝缘电阻值应达到 200MΩ 以上,如达不到,应对电缆两端 1.5m 左右段进行驱潮处理,方法是用汽
油喷灯点火后,用喷灯火焰直接对电缆进行加热驱潮,注意移动方向,必须由 1.5m处向端末移动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