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大道东延工程排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资料大小:0.15 MB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2-02
-
资料介绍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江滨大道东延工程位于***老城区,北临长江,西起东吴北路,东至禹山路交叉口,长度1782米。另外,原江滨大道至东吴北路需改造318米,合计道路长度2100米。
道路红线宽度为33米,断面为三块板型式,其中快车道宽14-15米,两侧绿岛宽各2.5米,两侧慢车道各宽4.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2.5米。路面结构为,快车道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水泥混凝土面砖铺砌。排水管道雨、污分流,总长6720米,全线段采用地下埋设。
二、总体部署
1、施工部署总则
本工程的承建范围为图纸所示的新建道路、雨、污水管道工程。针对上述施工内容,围绕工期控制和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四个重点来制定,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该工程的施工,协调好各工种的配合,确保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均满足业主的要求,争做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由于本工程施工作业工期较紧迫,难度大,因此要科学地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的职能,力争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安全文明生产,促使本工程符合设计要求标准,充分发挥工程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合理充分利用劳动力,采用合理划分施工区段,分段流水,各工种相互穿叉作业,施工时注重工序协调。
2、施工总目标
本公司在类似工程施工上具有很强的实力,类似本工程做过很多,均获得优良工程。在本工程施工中我公司自始至终坚持“一个思想、两个服从、七个目标”为宗旨,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七个目标”即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生产目标、文明施工目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目标、服务目标、协调目标。
1)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达到检验评定标准,合格率达到100%。质量是工程根本、百年大计,如果我们有幸中标,确保本工程质量是头等大事,我单位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2)工期目标:
本工程要求工期为: 360个日历天。根据我单位的施工能力,经认真研究合理安排施工,我们将按时或提前完成。
3)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二级以上人身与机械责任事故;无火灾、爆炸事故;无三级以上机械与施工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布的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布置和管理整个施工现场,创建一流的文明工地。
5)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目标:
按建设部提出的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新技术。
6)服务目标:自始至终把业主作为我们的上帝,重合同、守信誉,服从生产管理,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的监督,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把为业主排忧解难当成我们的职责。
7)协调目标:认真做好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主动与各有关方面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实施。
三、施工段划分
1、施工段落划分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为加快施工进度,拟以K0+900处为界将本工程分为二个施工段,各施工段各自安排施工班组进场,同时组织施工。
2、施工阶段划分
1)施工准备阶段
本阶段按业主的要求进行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施工人员进场、三通一平、现场复勘、测量放线、建筑材料的供应洽商、临建设施的修建、施工图纸的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程开工手续的办理等各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
由于本标段工程的工期紧,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的要求,在本阶段开工之时,将组织部分路段的道路清基及覆盖层开挖等工作的施工,并在现场条件具备后,立即展开路基工程的施工。
四、主要技术标准及结构设计形式
1、路线
1)道路平面: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道路满足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全线设半径为500、800、1500圆曲线三个。
2)道路纵断面:
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标高,本项目所处的位置沿线地形基本平坦。主要控制点为起点的滨江大道,该点的标高为5.929米,东吴路交叉口标高为6.565米,焦山路交叉口标高5.987,禹山路交叉口标高6.955米。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坐标系统采用镇江坐标系。
3)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Ⅰ级;
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最大纵坡:1.6%;
最小纵坡:0.2%;
平面圆曲线半径:R=500/800/1500米;
设计荷载:标准荷载BZZ-100;
抗震设防烈度:7度;
路面型式:行车道为沥青混凝土,人行道为水泥混凝土面砖铺砌。
2、路面结构
1)快车道,沥青砼面层以双轮组单轴100KN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为15年。
①上面层:4cmAC-13C沥青砼,顶面弯沉值≤28(1/100mm),压实度≥96%;
②粘层:乳化沥青粘层;
③下面层:6cmAC-20C沥青砼,压实度≥96%;
④下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细集料下封层;
⑤透层:乳化沥青透层;
⑥基层:17cm二灰结石,顶面弯沉值≤35(1/100mm),压实度≥98%;
⑦基层:17cm二灰结石,顶面弯沉值≤61(1/100mm),压实度≥97%;
⑧底基层:20cm石灰土,顶面弯沉值≤161(1/100mm),压实度≥95%。
2)慢车道结构
①上面层:3cmAC-10C沥青砼,顶面弯沉值≤45(1/100mm),压实度≥96%;
②粘层:乳化沥青粘层;
③下面层:5cmAC-16C沥青砼,压实度≥96%;
④透层:乳化沥青透层;
⑤基层:17cm二灰结石,顶面弯沉值≤61(1/100mm),压实度≥98%;
⑥底基层:20cm石灰土,顶面弯沉值≤161(1/100mm),压实度≥95%。
3)人行道路面结构
①6cm混凝土面砖20×20,要求平均抗压强度≥30Mpa;
②2cmM10水泥砂浆;
③8cmC25混凝土;
④15cm10%灰土。
3、道路路基
1)路基排水
采用管道集中收水有序排放。
2)路基处理
零填及路堑路床时,除清除耕植土、去除老路面外,路床应向下原土掺8%灰向下处理60cm,分四层压实;
填方路基,除老路面清表原土掺8%灰土向下处理40cm,其上使用8%灰土填筑到路床顶高程。
4、排水工程施工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污水管敷设于两侧慢车道下和南侧慢车道下;
1)雨水分段排放,0+000~0+318段雨水向西排入原江滨大道雨水管内,0+318~2+160段雨水向东排入规划焦东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长江。
污水分段排放,0+000~0+318段利用原江滨大道污水管,0+318~0+563段污水排入东吴北路污水管道内,0+900~1+760段污水排入规划污水管道内,1+880~2+087段污水排入规划污水管道内。
污水分段排放,0+000~0+318段利用原江滨大道污水管,0+318~0+563段污水排入东吴北路污水管道内,0+900~1+760段污水排入规划污水管道内,1+880~2+087段污水排入规划污水管道内。
2)污水管道:
采用柔性管材、弹性密封橡胶圈连接的承轴式或热熔式柔性接口、石屑垫层基础;柔性管道施工见本设计中《柔性管道施工要求》。
检查井:300≤管径≤500,采用A型井,底板采用现场浇筑;
600≤管径≤800,采用B型井,底板采用现场浇筑。
管材环形刚度S要求:
a、 覆土厚度1.0<h≤4.0米,采用8KN/m2,环刚度等级:S2级;
b、 覆土厚度4.0<h米,采用12.5KN/m2
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井盖尺寸采用D=800。检查井内设球墨铸铁爬梯。
雨水管道:
管径≤800的管道采用柔性管材、弹性密封橡胶圈连接的承轴式或热熔式柔性接口、石屑垫层基础:柔性管道施工见本设计中《柔性管道施工要求》
管道〉800的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泥土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管材环形刚度S要求:
a、 覆土厚度1.0<h≤4.0米,采用8KN/m2,环刚度等级:S2级;
b、 覆土厚度4.0<h米,采用12.5KN/m2
3)检查井:300≤管径≤500,采用A型井,底板采用现场浇筑;
600≤管径≤800,采用B型井,底板采用现场浇筑。
900≤管径,当接入支管d≤800时,采用C型井,当接入支管d≥1000时,采用矩形三通井、四通井、扇形井;
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井盖尺寸采用D=800.检查井内设球墨铸铁爬梯。
4)出水口
雨水管出水口采用八字式石砌出水口,出水口下游做护底,以防冲刷。进水口参照出水口设置。
5)雨水口
快车道边采用立式单篦或双篦雨水口(铸铁井圈),其余采用砖砌偏沟式单篦、双篦、多篦雨水口(铸铁井圈),雨水连管采用d300柔性管,并以i=1%的坡度坡向检查井,覆土为0.7~0.8米,雨水口参见国标05S518。
北侧人行道外,在临近山脚、防洪堤段,设置多(连)篦雨水口,雨水连贯设置间距不超过140米。
交叉口周边雨水口应根据道路图确定的较低点进行适当调整。
6)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
原则上采用120度混泥土带形基础(详见省标),同时参照下述原则进行施工;
(a)地基尽可能为原状土;(b)河床(池塘)处淤泥和施工中被扰动土层全部挖除,然后,在基槽底面与基础底面夯填1:1砂石,密实度不低于93%;(c)管道基础下属于填方地段时(填方采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土,并分层(厚度20cm)夯实,密实度不低于93%),采用180度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详见省标);(d)当地基土质为淤泥质土时,采用180度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e)遇软弱地基或其他复杂地基情况时,应通知设计人员。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