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方科技广场降水、支护、土方方案
- 资料大小:0.51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2-02
-
资料介绍
一、工程概况
室内外地坪高差0.15m,基础埋深-15.55m(垫层以下),要求支护深度15.40m,护坡面内侧距结构底板外皮距离为600mm。(其余略)
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各地基土层自上而下的分布情况摘要如下表:
1)人工堆积层
a.杂填土①:厚度1.20~2.70m,层底标高47.47~49.10m。
b.粘质粉土素填土①1:厚度0.40~2.60m,层底标高47.16~48.58m。
2)一般第四系土层
a.砂质粉土②:厚度1.80~5.10m,层底标高42.85~45.88m。
b.粉质粘土③:厚度1.00~8.20m,层底标高41.06~43.58m。
c.砂质粉土③1:厚度0.30~0.90m,层底标高43.89~43.58m。
d.重粉质粘土③2:厚度0.60~2.00m,层底标高41.95~43.85m。
e.粉质粘土④:厚度3.80~7.00m,层底标高34.25~37.78m。
f.重粉质粘土~粘土⑤:厚度0.30~3.20m,层底标高33.72~36.18m。
g.粉质粘土⑥:厚度2.60~5.00m,层底标高29.18~31.79m。
h.粘质粉土⑥1:厚度0.40~1.70m,层底标高32.42~34.59m。
2、工程水文情况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如下表所示:
序号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静止水位
埋深(m) 标高(m)
1 潜水 4.30-6.10 45.99-43.66
2 承压水 19.7-20.30 30.50-29.92
根据历年资料,本工程拟建场区位置处1959年最高水位标高为47.50m,1993年最高水位标高为47.40~47.15m。
第二章 基坑降水、支护方案设计
第一节、设计依据
一、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部分设计图纸
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三、《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7-89)
五、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六、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94)
第二节、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
一、基坑降水方案总体技术思路
场地内对基坑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水为潜水,其静止水位标高为45.99~43.66m,埋深4.30~6.10m。
水位降深至垫层以下0.5m,即-16.05m处。
根据该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场地附近地区已有的降水经验,拟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方案降低地下水位,即在基坑周围及坑内布设一定数量的管井,由管井统一将地下水抽出,达到阻截基坑外围地下水流入基坑的目的,从而满足基础施工对降水的要求。
二、降水设计计算(按完整井计算):
1. 基坑等效半径r0
r0=0.29(a+b)
式中:a为基坑长度,约为132m(含每边井点到底板外皮距离,暂定4.0m);
b为基坑宽度,约为97.6m(含每边井点到底板外皮距离)。
即:r0=66.6m,综合考虑r0取70m。
2. 影响半径R:
R=2S
式中:H为含水层厚,取11.88m ;
S为降深,取11.88m;
k为渗透系数,取10m/d。
则 R≈259m
3. 基坑涌水量Q
Q=
将以上参数代入上式得:Q≈2868.5m3/d
4. 管井单井出水量能力q:
q=
式中: '为过滤器淹没段长度,取5m;
d为过滤器外径,取400mm;
γ'为经验系数,
综合考虑,q取50 m3/d
5. 确定管井数量n:
n=1.1 ≈63
6. 确定管井井间距及调整管井数量
井间距a=
L取460m时,a=7.3m
综合考虑,a取6.0m。n取77口。
7. 确定管井深度
L>H+h1=(16.05-0.15)+0.1×132/2=22.5m
取25m
三、降水井的布置
1.管井布置
(1) 基坑外侧:沿基坑护坡桩外侧,距底板外皮4.0m处布置管井,井间距6.0m,共布置管井约77口。管井井深25m,井径600mm,井管内径300mm,井管为钢管滤水管,井管与井壁的环行间隙内填入砾石滤料,滤料直径为2~5mm。
(2) 基坑内:为解决降水盲区的土层含水对施工的影响,在基坑内沿F轴方向在7~16轴区间布置管井,管井规格同基坑外侧。井管为水泥条形滤水管。
2.观测井的布置
在基坑内外共布置6口观测井,坑外4口,坑内2口,井深24m, 井径600mm,井管内径300mm,井管用料及填入的滤料同降水管井。
四、坑壁残留滞水的处理
基坑侧壁在潜水层分布范围有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残留滞水,可采取相应位置插入引流管,引入坑底积水坑集中排走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地面防渗措施
1.严格控制基坑四周的用水点。
2.基坑四周修筑排水沟或管,防止人工或雨水流入坑内。
3.妥善处理各种管道渗漏水。
六、基坑四周地面沉降观测及其预防措施
因降水有可能造成地面附加沉降,经计算其附加沉降量不大,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地铁)影响较小。
为安全起见,基坑四周地面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以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若地面沉降量较大,对相关建筑物造成影响时,需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立即减少管井抽水量、必要时设置回灌井或增设帷幕防渗墙等。
第三节、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一、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1、护坡形式
由于本工程基坑平面尺寸大(125.23m×90.78m),基坑深(-15.55m),地下土层复杂,水位高。为确保边坡绝对安全,采用桩锚支护方案。为缩短护坡桩长度,先摘帽3m,摘帽部分采用组合柱加370砖墙护坡。下部采用φ800钢筋砼护坡桩,设置二道锚杆。护坡桩轴线距地下室底板外皮1.0m,基坑周长约446.54m。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