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鲁班袋建筑工程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施组方案 > 房地产工程管理策划等资料
升华温泉花园销售手册
  • 资料大小:0.35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1-22
资料介绍
圆明园 遗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它的两个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在内,因此又称“圆明三园”。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即“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面积347公顷。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先是劫掠,继而放火烧毁这座旷世名园,只留下残壁断垣,衰草荒烟。 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以后,又在园的东侧辟建长春园,在园的东南辟建绮春园,作为附园。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   圆明园全部由人工起造。造园匠师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和理水的各种手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作为造景的骨架。圆明三园之景都以水为主题,因水而成趣。利用泉眼、泉流开凿的水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大水面如福海宽600多米;中等水面如后湖宽200米左右;众多的小型水面宽40-50米,作为水景近观的小品。回环萦绕的河道又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并供荡舟和交通之用。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以及岛、屿、洲、堤分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1/3。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构成了山重水复、层叠多变的百余处园林空间。这些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既是天然景色的缩影,又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风物的再现。   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游览名园胜景,凡是他所中意的景致都命画师摹绘下来作为建园的参考。因此,圆明园得以在继承北方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地汲取江南园林的精华,成为一座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内有类型多样的大量建筑物,虽然都呈院落的格局,但配置在那些山水地貌和树木花卉之中,就创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各异的大小"景区"。这样的景区总共有150多处,主要的如“圆明园四十景”、“绮春园三十六景”,都由皇帝命名题署。园内的建筑物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如宫殿、住宅、庙宇、戏院、藏书楼、陈列馆、店肆、山村、水居、船埠等,但大量的则是供游憩宴饮的园林建筑。除极少数的殿堂、庙宇之外,一般外观都很朴素雅致、少施彩绘,与园林的自然风貌十分谐调,但室内的装饰、装修、陈设极为富丽,以适应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   圆明园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地方,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紧接园的正门建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宫廷区,包括帝、后的寝宫、皇帝上朝的殿堂、大臣的朝房和政府各部门的值房,是北京皇城大内的缩影。   圆明园内的150多组建筑群都各具特色。有仿效江南山水名胜的,如福海沿岸摹拟杭州西湖十景,“坐石临流”仿自绍兴兰亭;有取古人诗画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表现神仙境界的,如“蓬岛瑶台”寓意神话中的东海三神山;有象征封建统治的,如九岛环列的后湖代表禹贡九州,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利用异树、名花、奇石作为造景主题的,如“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修竹等。这些主题突出、景观多样的景区,大多数作成“园中之园”,它们之间均以筑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联系,很自然地引导游人从一景走向另一景。园中有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独特布局形式,圆明园在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   长春园北部有一个特殊的景区俗称“西洋楼”,是由当时以画师身份供职内廷的欧洲籍天主教传教士设计监造的一组欧式宫苑。六幢主要建筑物为巴洛克风格,但在细部装饰方面也运用许多中国建筑手法。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和绿地、小品则采取勒诺特尔式的庭园布局。这是在中国宫廷里首次成片建造外国建筑和庭园。 圆明园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一座最出色的行宫别苑,乾隆皇帝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并且还通过传教士的信函、报告的介绍而蜚声欧洲,对18世纪欧洲自然风景园的发展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承德避暑山庄 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建于清代,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承德地处长城内外交通要冲,清朝开国后,皇帝每年都到木兰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巡视习武,行围狩猎。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四十七年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扩建和改造,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以后,清朝历代皇帝每逢夏季到此避暑和处理政务,这里便成为第二政治中心。清末国势式微,山庄日益衰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立管理机构,进行整顿修葺。 承德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有滦河、武烈河流过,峰峦重叠,清流萦绕,林木葱郁,盛夏凉爽宜人。避暑山庄占地560公顷。山庄内有康熙用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用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这些风景博采全国各地风景园林艺术风格,使山庄成为中国各地胜迹的缩影。山庄可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其中山岳约占全园面积4/5,平原占1/5。平原中湖泊占面积的一半,主要由热河泉汇聚而成。山庄创造了山、水、建筑浑然一体而又富于变化的园林。它的布局立意、造园手法在中国古代宫苑中占有重要地位。 避暑山庄的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区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西侧,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所在。按“前朝后寝”的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主殿“澹泊敬诚”殿,全部用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精美。正宫的全组建筑基座低矮,梁枋不施彩画,屋顶不用琉璃。庭院的大小,回廊的高低,山石的配置,树木的种植,都使人感到平易亲切,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松鹤斋在正宫之东,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古松耸峙,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处,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以回廊相连,富于南方园林建筑特色。东宫在松鹤斋之东,已毁于火,除“卷阿胜境”殿已修复外,其余仅存基址。   湖泊区是山庄风景的重点。位于宫殿区之北,为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有31景在湖区。在较大的岛屿或地段,布置了严谨四合院式的封闭空间,如“月色江声”、“如意洲”。这里是皇帝宴饮和会客的地方,需要一定的格局和安静的环境,建筑布局强调内部空间的完整。在较小的岛屿或地段,则结合地势布置楼阁,如“金山”、“烟雨楼”等。这里是眺望风景的地方,视野广阔,又是湖区观赏视线的焦点,建筑布局着重外部造型的变化。湖泊区的许多景点是模仿江南名胜修建的。因此,建筑外形的丰富多变,回廊粉墙的广泛使用,装修的简朴适度,以及山石的处理,色彩的搭配,都具有江南园林的特征;但建筑本身又是北方形式,叠石也以北方的青石为主,这些都与浑厚的自然景色和谐统一,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整个湖区为远山近岭所环抱,园内山岭屏列于西北部,园外东南部形状奇特的磬锤峰、罗汉山、僧冠峰隔武烈河与山庄相望。承德外八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安远庙隐现在群峰之中。这种借景手法,扩大了景区范围,增加景物层次,使湖泊区景观更为丰富多彩。   湖区北岸分布“莺啭乔木”等四座亭,是湖区与平原区的过渡,又是欣赏湖光山色的佳处。其北为辽阔的平原区,这里过去古木参天,碧草如茵,草丛中驯鹿成群,野兔出没,煞似草原风光。“试马埭”曾是表演摔跤、进行赛马的地方。“万树园”原为蒙古牧马场,乾隆时在此搭建蒙古包,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平原西侧山脚下坐落着“文津阁”,是按照宁波“天一阁”的布局修建的,为清代七大藏书楼之一,曾珍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各一部。   山庄西北部,自南向北山峦起伏,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等通往山区。这里原有很多园林建筑和大小寺院,均已损毁。现存的“锤峰落照”、“南山积雪”和“四面云山”三亭是后来修复的,这三座亭控制了山庄的北、西北、西三面山区。随着地势的增高,视野不断扩大,不仅可俯瞰湖区景色,而且与园外远山呼应。每当夕阳西下,从“锤峰落照”可直望落日余辉中高耸的磬锤峰;每当冬雪初霁,从“南山积雪”可远眺雪中起伏的南部群山;从“四面云山”则可在淡云薄雾中一览周围崇山峻岭。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构成情趣各异的壮丽画图。 从我国园林式“别墅”建筑风格集大成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别墅建筑主要以“离宫、别苑”的功能特点为代表,以山水为主题,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及景观形态的多样性。 一般外部讲究自然风貌和大气庄重,内部强调豪华舒适与奢侈铺陈。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外敛内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ArchiName筑名导航 孙悟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