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预调区围堰专项施工方案
预调区围堰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位于二河右岸(沿水流方向),二河水域净宽为280m。由于开挖边线临近河岸线,且二河水位较高,必须设置围堰才能保证预调区码头及锚地干地施工。由于驳岸前沿线往岸侧后移了10m,现围堰占用航道宽度仅为7.5m,且靠近岸线,因此不影响通航。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察,靠二河侧开挖边线平均地面标高为+11.5m,施工期二河正常高水位为+11.3m,沿线必须进行临时围堰施工,临时围堰总长450m,结构采用梯形土围堰结构。围堰距离码头驳岸前沿线15.38m,顶宽2m,外边坡为1:2.5,内坡为1:1.5。材料为粘性土,迎水面严密铺设防水布防渗漏,外坡增加袋装粘土压脚,内坡施打深井进行集中抽水,施工围堰可部分利用现有岸坡。按设计文件要求:根据水位变幅情况,围堰顶高程拟定为+13.5m,具体计算见后。
1.2编制依据
1.2.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
1.2.2《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4-2003)
1.2.3《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12-2004)
1.2.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3自然地理条件
1.3.1气象气候条件
淮安市属亚热带暖温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年际性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11℃;年平均降雨量950mm;多年月最大降雨量255mm。年平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21.6m/s,最大积雪深度20cm;冰冻天数每年以15天计。
1.3.2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徐淮平原工程地质区沭阳—淮阴黄泛冲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地势基本平坦,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
1.3.3工程地质
工程区在勘探深度内(40m)分布的地层岩性以第四系底层,根据岩性、强度、沉积系列自上而下可综合分为6层,各地层特性叙述如下:
1b层素填土:棕黄色,灰黄色,结构松散,局部为淤泥质状,含有少量植物根系以及砖块碎石。
1-3层粉土、粉砂:灰黄色,灰色,稍密状态,饱和,粉土层中大多夹有粉质粘土薄层,局部互层状出现,粉砂中夹有粉土和粉质粘土薄层,分选性较差。
1-3a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流塑状态,中等偏高压缩性,土质较差,土性欠均匀。
1-4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为主,高空隙比,高压缩性,局部夹有多层粉土薄层,土质较差,土性欠均匀。
2-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中等偏高压缩性,局部夹有粉土、粉砂薄层。
2-2a层软粉土、粉质粘土:夹有多层粉土薄层,结构性较差,中等偏高-高压缩性,土质较差。
1.4.工程量列表
名称
土方量(m3)
木 桩
(根)
深井(口)
防渗土工布(m2)
麻袋 (个)
竹排(m2)
水泵 (个)
数量
7800
1000
24
5000
3000
500
24
1.5.工程水文
上游最高通航水位:+13.45m
上游设计洪水位:+15.2m
1.6.围堰顶高程确定
式中为施工期正常高水位,为波高,为波浪轴线高出水面线高度,为安全超高
根据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 取值为0.5m
<13.5m
施工围堰堰顶高程为+13.5m,满足要求
1.6、稳定性验算
顶宽设置成2.0米,一是考虑船行波会对围堰迎水面产生冲刷及施工期内暴雨冲刷等,因此,在局部施工段根据实际情况还将采取土工织物护面的办法(如袋装土、土工布等),据此,对其进行抗倾稳定验算:
作用在迎水面上的静力压力合力为:
W=W h2/2=1.0×9.81×5.5×5.5/2=148.23KN/m
考虑动船行驶,动力系数KD取1.25
则WD=148.23×1.25=185.28KN/m
土体重量:W1=2.0×7.5×13.7=205.5KN 其重心在几何形心处
土体重量W2=11.3×7.5/2×13.7=580.5KN 其重心在几何形心处
则土体总重为W= W1+ W2 =786KN
W的重心形心如图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