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鲁班袋建筑工程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施组方案 > 钢结构施组设计
人工挖孔灌注桩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资料大小:120KB
  • 资料类型:.WORD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8-25
资料介绍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设计概况 1
2.2.工程地质情况 1
3.施工安排 1
3.1.施工进度 1
3.2.劳动力组织 1
4.主要施工方法 1
4.1.施工测量 1
4.2.人工挖孔桩成孔施工 2
4.2.1.桩基施工注意事项 2
4.2.2.桩基人工成孔施工 2
4.2.3.护壁施工 2
4.2.4.终孔检查 2
4.2.5.挖孔注意事项 2
4.2.6.质量标准 3
4.3.人工的挖孔桩钢筋笼制作安装 3
4.3.1.钢筋笼制作 3
4.3.2.钢筋笼绑扎施工方法 3
4.3.3.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 3
4.3.4.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4
4.4.人工挖孔桩桩身砼施工 4
4.4.1.原材料要求 4
4.4.2.混凝土供应 4
4.4.3.桩身混凝土浇筑 4
4.4.4.基桩检测 4
5.确保质量的技术措施: 4
6.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 5
6.1.安全技术错 5
6.2.安全管理制度 6
6.3.“三宝、四口、五临边”的管理 6
6.4.施工用电 6
6.4.施工机械 6
6.4.1.搅拌机 6
6.4.2.钢筋机械 6
6.4.3.木工机械 6
6.4.4.潜水泵 7
7.成品保护 7


1.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备注
1 桩基础设计总说明 桩基础设计总要求2 3标段
2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7 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8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 JGJ94-94
9 重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
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2.1.设计概况
本工程共设计人工挖孔桩527根,桩径800、1100,扩大头直径10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要求桩端进入强风化泥岩层不小于桩身直径d。桩身材料采用混凝土C2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桩纵筋接头采用焊接接头;保护层厚度50mm。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
2.2.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勘察报告书,本工程地质情况分布为:场地地形平坦,第1层为素填土土层,由强分化砂岩、泥岩碎块(块径5-150毫米)和粘土形成的抛填土,中等湿度,结构松散;第2层为粉质粘土层,褐色,无包含物,无光泽,无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韧性中等,呈可塑状;第3层为泥岩层,暗红色,泥质结构,厚层构造,岩体中夹绿色钙泥质圆块,孔深6.5-7.8米,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岩质软,为强风化带,7.8米以下岩芯呈柱状,节长150-280毫米,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第4层为砂岩层,灰白色,细粒结构,中厚层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分有长石、石英、云母,岩芯呈柱桩,节长150-280毫米,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
3.施工安排
3.1.施工进度
2008年3月1开工,2008年6月1完工,基桩检测随要求进行。
3.2.劳动力组织
根据工程量及总体施工进度要求,计划安排人工挖孔劳动力40人,两人一组,设施工队长一名,技术员一名;钢筋加工绑扎人员20名,混凝土浇筑25名。项目安排专业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员1名。
4.主要施工方法
4.1.施工测量
该工程拟投入的仪器主要有经纬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等。
在拟建建筑物四周布设四个水准点,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依据。四个水准点闭合差应小于±12√H 。场地整理及土方开挖时应保护好水准点。
开挖前应根据场区二级控制点,定出单体轴线控制点,作为轴线控制和放样的依据。用经纬仪测出各控制线及轴线,用钢卷尺丈量各桩心位置,为了便于轴线、桩中心和垂直度复核,于各桩四周定四根木桩控制轴线位置,书面报请监理复核,认定签字后开始护壁第一模施工,第一模施工时混凝土护壁应高出自然地面150mm。护壁第一节后,将各轴线及控制标高引至护壁上口用竹片钉出标准轴线或桩中心线,并用红油漆做上标记,便于桩标高及中心的控制。
4.2.人工挖孔桩成孔施工
4.2.1.桩基施工注意事项
每天施工前,应安排下井人员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在无异常样情况下,才能进下模成孔的开挖。
4.2.2.桩基人工成孔施工
1.施工流程
土方开挖(或抽水)→清孔壁、校核垂直度和桩径→混凝土护壁→下挖。
2.成孔施工方法
①.采用短把的镐、锹等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挖土,遇到比较硬的岩层时,可用风镐或人工凿除施工。垂直运土,用人工进行垂直运土;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开挖,每进尺1米做混凝土护壁一次,即以1米为一个施工段;当桩孔深度超过10米时用鼓风机和输风管向桩孔中送入新鲜空气,提土桶或吊笼上下保证联系通畅。
②.成孔开挖以二人为一个小组配合,每小组一天安排2~3根桩进行流水作业,保证每根桩每天进尺一至两模,施工时共成立10个小组交叉施工。
③.开挖过程中遇到孤石或其它障碍物时,采用人工及空压机和风镐配合施工。
④.成孔过程中,地面派专人修通排水沟,及时排掉桩孔内抽出的水,从桩孔内挖出的废土或石碴由专人负责及时运出场外。
⑤.桩位、垂直度、直径校核: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第一节护壁成孔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在护壁周围用竹片定出桩位中心线,桩位轴线用正交的十字线控制,作为往下施工模板对中和桩位垂直度偏差控制的依据,直径检查用尺杆找圆周的办法进行。
3.质量检查
检查分土方开挖、混凝土护壁二次进行,必须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准确。
4.2.3.护壁施工

护壁大样
1.护壁施工
混凝土护壁施工时每根桩采用上口直径为桩径,下口直径为桩径加150mm,高度为1000mm或500mm。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15-20cm以上,以便于挡土或定点等。
4.2.4.终孔检查
挖孔至设计持力层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评定,工程桩终孔检查内容包括桩孔中心线位移偏差、桩径偏差、终孔深度、孔底沉渣以及桩底持力层等情况,各项偏差应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报监理、勘察、设计院及业主等部门核验并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当抽取岩芯试压合格后,扩大头施工好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评定,报监理、勘察、设计院及业主等部门核验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4.2.5.挖孔注意事项
1.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位置正确。
2.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每根桩终孔后必须请勘察、设计、业主、监理人员检查验收,要逐根进行隐蔽检查。
3.遇塌孔,采取在塌方处砌砖外模,配适量直径6mm间距150mm钢筋,再支内模灌筑砼护壁。
4.2.6.质量标准
1.桩孔位中心线位移允许偏差:
(1)、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的边桩:≤50mm
(2)、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150mm
2.桩孔径允许偏差:+50mm
3、垂直度允许偏差:<0.5﹪
4.孔底沉渣厚度:不允许。
4.3.人工的挖孔桩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笼制安拟采用主筋焊接,孔上制作成型或孔内绑扎成型两种施工工艺,视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4.3.1.钢筋笼制作
1.材料要求: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进场钢筋应分别按规格、型号、批量堆放,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请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双方共同现场见证取样,检验结果书面通知技术负责人,报送监理单位审批认可合格后方可加工制作,钢筋现场堆放地点要求挂牌以备检查,明确标示已检查、合格、不合格字样。
2.钢筋笼制作前应按不同的桩逐根翻出实样,先按实样制作加劲箍、螺旋箍筋,主筋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该工艺在地面操作,并按每300个接头为一个验收批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制作时按编号、挂牌、逐根堆放在孔口。
4.3.2.钢筋笼绑扎施工方法
1.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①、桩成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已办理终孔验收手续。
②、钢材原材料具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③、孔内积水已抽干,用通风机具向下输送新鲜空气,且孔内空气经测试合格后。
④、下井作业前已向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
2.工艺流程:
钢筋井上下料→安装加劲箍→主筋与加劲箍焊接→绑扎螺旋筋→吊钢筋笼到孔内安装→办理隐蔽手续→桩身砼浇筑。
3.钢筋笼制作
按设计要求及实际桩长,孔上进行钢筋的配料,主筋搭接下料时,保证在35d或500m范围内搭接头的数量不超过主筋的50%,加劲箍制作时应确保桩主筋的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螺旋盘分段长度满足可绑3~5圈所需的钢筋长度;桩端水平箍筋不得少于3道。
4.3.3.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
钢筋笼在孔上制作成型后,为确保钢筋笼吊装安全,决定采用整体吊装或者采用扒杆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
1.在钢筋笼上部设加劲箍一道与主筋焊牢,作为吊桩的吊点。
2.当钢筋笼制作为一段时,采用一次性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当钢筋笼制作为分段时,将下一节钢筋笼吊放于孔口并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ArchiName筑名导航 孙悟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