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鲁班袋建筑工程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施组方案 > 钢结构施组设计
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基础施工方案
  • 资料大小:510KB
  • 资料类型:.WORD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7-07
资料介绍

 第一章项目背景
1 项目概况
1.1 概况
武汉**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武汉市东北郊,上距武汉关约30 公里,桥位左岸为武汉市新洲区**镇,右岸为武汉市洪山区向家尾。它是武汉市绕城公路东北段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京珠国道主干线及沪蓉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为主跨1280m 的双塔单跨悬索桥,桥长约2330m,接线长7670m。项目全线按双向6 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主为120Km/h。
1.2 技术标准
桥梁等级:双向6 车道高速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120Km/h
主桥及引桥桥面净宽:33m
接主线路基宽度:35m
车辆荷载:汽车—超20 级,挂车—120
地震基本烈度:六度,按七度设防
设计洪水频率:1/300
桥面最大纵坡:2.6%
桥面横坡:2%
1.3 建设规模
桥型布置250m+1280m+440m 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
大桥及其接线工程北岸起点连接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的施岗互通,南岸止点连接北湖互通,建设里程为10 公里,其中主、引桥合计长约2714m。
1.4 锚碇结构特征
1.4.1 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为内径70m,外径73m,壁厚1.5m 的圆形钢筋混凝土(C30)结构。墙顶面标高为21.0m,墙底面标高为-39.0m,地下连续墙总深度为60m。
1.4.2 内衬
内衬厚度,从上向下依为:6m 深度为1.5m,6~21m 深度内厚2.0m,21~36m 深度内厚2.5m,36~45m 深度内厚3.0m。内衬为C30 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1.4.3 锚锭基础混凝土
(1)锚碇基坑开挖至-24.0m 后浇筑8m 厚的C25 钢筋混凝土底板。
(2)锚碇基础前半部设置26 个空隔仓,后半部为实体,均采用现浇C15 混凝土填芯。
(3)在填芯混凝土上面浇筑6~8.5m 厚的钢筋混凝土(C30)顶板。
2 项目建设条件
2.1 气象
桥位区位于中低纬度,属副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水源充沛等特征。春季天气易变,气温上升剧烈、雨量集中、梅雨明显;盛夏时节,天气晴朗酷热、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寒冷少雨,常有大风雪,时有冻害。
桥址区历年最大风速为29.7m/s(1976 年1 月27 日),风向为北东向。大风日以每年四月最多,九、十月最少。风向除六、七月偏南风较多外,其余季节则以偏北风居多。桥址区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冰雹、飑线。
2.2 水文、地质
2.2.1 水文
武汉地区长江枯期、汛期水位高差大,汛期持续时间长,汛期多在5~10 月,每年水位超过20m 的持续时间达半年左右,枯水期水位在10m 左右,汛期保护大堤、确保防洪安全是重中之重。
2.2.2 地形、地貌
桥址区的地貌形态属长江冲积平原的高河漫滩,地势相对平缓,利于施工场地的布设。南岸防洪堤堤顶高程在29.456m 左右。大堤内外侧地面标高一般在18~23m 之间,江底表现北深南浅,基本由北向南缓慢抬升,江底标高为8.5~15.3m,江底分布有**深槽,槽底最深处标高为-8.5m。
2.2.3 工程地质条件
桥址区自北向南基岩埋藏由浅到深,弱风化岩顶板高程由北锚碇处的14.2m 变化到南锚碇处的-30m。向南过F2 断层后,岩面又抬高至-20m 左右。
北塔处第四系覆盖层厚-4.4m~8.2m。基岩完整性较好,为细砂岩。北岸岩石岸坡稳定。
2.3.4 地震特征
根据《地震危险性评估报告》,桥位处50 年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为58.4cm/s2,50 年超越概率为2%的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ArchiName筑名导航 孙悟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