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预应力多跨连续梁先穿钢丝束施工
重庆轮胎总厂全钢丝子午线轮胎车间,全长254.85m,宽48.00m,高23.03m,建筑面积为23042.00 m2,采用部分预应力多跨连续梁结构(图4-8-1)。楼面梁为12m×2、12m×3、12m×4,屋面梁为24m×2,见图4-8-2。该结构采用C40级混凝土, Φs 5碳素钢丝,镦头锚具,每榀梁配筋2一39Φs5,张拉控制力917kN/束(屋面梁每榀梁配筋2-42Φs 5,张拉控制力987.8kN/束)。由于场地狭窄,施工难度较大,只能采用把钢丝束先穿入制孔管内(金属波纹管),绑扎钢筋骨架时置入并固定后再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再施加预应力的施工工艺。通过对钢丝下料,钢筋骨架成型,制孔金属波纹管埋设的研究,以及对张拉后建立预应力值的检测,说明该工艺是成功的。
第1章钢丝束下料工艺
在采用墩头锚具的预应力后张法施工工艺中,钢丝束下料长度的精确程度对保证预应力结构张拉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钢丝下料过长,张拉时锚杯将从管孔中拉出块体,无法锚固;钢丝下料过短,张拉时锚具则留在管孔内,仍然无法错固。钢丝束内相互长度误差如果偏大,则张拉时受力不匀容易拉断钢丝。要达到施工和设计规范的规定,对钢丝束的下料提出了相当高的精度要求。
钢丝束下料工艺的研究,即要寻找一个既要保证质量,又方便简单,便于操作和掌握的工艺方法。我们对影响钢丝束下料精度的因素,如钢丝弹性模量,孔壁摩擦系数,四波曲线长度的精确计算,钢丝张拉后在孔道内实际位置的变化,梁体总长控制,制孔金属波纹管在梁内位置的变化,钢丝墩头留量和梁体受力后压缩值的产生,钢丝本身曲直度和下料方法等因素对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处理,获得了较高的下料精度。下料的方法很多,有等载(应力)下料、钢管下料、划线法下料等。
第1节采用Φs 5作等载(应力)下料试验
每根钢丝束荷载都取14kN,试验长度为13000mm,用新购的长度为5000mm有Cmc标记的钢卷尺,每根单独测试,最后用“列兵排队下料法"复核,最大误差仅为2mm。当下料长度为49626mm(该工程4跨连续梁钢丝束设计长度)时,其误差为7.635mm(49626×2/13000),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且等载下料需要设备、工具较多,工艺复杂,耗费较大。
第2节钢管下料试验
将内径为10mm的型材管接长后,固定在既水平、侧向弯曲又很小的平台上,形成总长度为12010mm的长管下料台座。在这个台座上进行穿管下料试验。当用“列兵排队下料法,,校核时,其最大误差为3mm。当下料长度为49626mm时,误差为l2.396mm(49626×3/12010),仍然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特别是开盘后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多且密集的钢丝下料误差更大。
第3节列兵排队下料法
该方法是把弯曲不直的钢丝象士兵排队一样排列起来,形成若干根钢丝的组合体,再给上下左右四个自由度一定的约束,使其成为不仅钢丝依序排列,而且在4个方向都不芹生“矢高',的直线组合体。最后量取需要长度再下料。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工效快、所需设备不多、装拆方便、下料精度高,不仅总长度能准确控制,且每束(42根钢丝或更多)49626mm长的钢丝束长度相对误差在0~2mm范围内。
第2章骨架成型工艺选择
经过对施工现场考查和分析,针对后穿钢丝束和先穿钢丝束两种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后穿钢丝束不仅人力、物力增加很大投入,而且搭设穿钢丝束用平台,要给厂内现有成型车间、煤棚等造成直接损失16万元以上。而采用先穿丝束工艺,不仅可克服上述不足,而且工艺方法简单,保证质量,还可提高施工速度。
第1节钢丝束的准备
采用“列兵排队下料法',下料,每束钢丝最大下料误差为0~2mm。组束时保证了每根钢丝不相互交叉错位,而是根根疏通。
第2节波纹管的配料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