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高校传统的校园布局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校里除教学、
科研以外的事情逐渐引入社会化机制管理和经营,传统的校
园功能分区发生了变化,校园空间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特
征。
(1)住宅与:生活区的社会化演变
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大学校、小社会”的办学模式。
高校校园中除了有教学、科研、文体等建筑外,还有大片的学
生宿舍、教工住宅和与之配套的生活服务区,这严重影响了
教学科研环境,也影响了校园的美观。解除包袱、净化功能,
成了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目标。现代校园规划中不
再有大片的教工住宅和生活区,学生宿舍也向学生公寓转
化。后勤社会化使生活服务设施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学校内部向靠近城市道路的边缘排列,表现出明显的社会
化特征。
(2)文体活动区在市场经济下的重新布局
现代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场馆及文体活动区的建设。原
来这些文体设施都只是对校内服务,因此场馆利用率很低,
在市场经济下,学校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而要面向
社会开放。故在规划中,应对其重新布局,把主要的大型场馆
放到离城市道路近的地方,一来处于学校边缘,不会对教学
和生活区产生噪声干扰,二来离城市居民近,便于对外经营
的市场化运作。:为了便于学生活动,可以在教学和生活区的
空地上安排一些小型的活动场地,如乒乓球、羽毛球、单双杆
等,场地结合绿化穿插布置,显得更加生动美观。
(3)科技开发区域的兴起
高等学校为了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纷纷走产、学、
研相结合的道路,于是校园中出现了以科技开发为内容的工
作区域。北京大学率先建立科技开发区,其它学校纷纷响应,
这不仅促进了教学和科研,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科
技进步的发展。科技开发区域在校园总体规划中的地址选
择,既要方便与内部的教学科研区相联系,又要便于和社会
联系。这样便能使这一区域成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成为
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器,成为学校与企业、城市和社会联系
的桥梁。
4 建筑组团化与校园数字化
(1)现代学科理念下的教学建筑组团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学科之间不断渗
透、交叉,从而形成新的学科方向,高校学科体系建设的理念
因此也在发生转变。打破过去各院系独立封闭的局面,建立
“学科群”已成为一种共识。群内设置共同的信息服务、管理
及教学实验设施,形成互为开放、资源共享的教学、科研环
境,有力地促进了学科之间以及同一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
合。教学功能区的建筑打破了过去院系独立分散的格局,采
用相对集中的组团式布局,以适应学科群的要求。
(2)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校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师生
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和远程交互式
教学、网络化管理及无纸化办公、数字安防、校园~卡通、数
字图书资料的查阅等等,促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现实
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高校校园的建筑与布局为了
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也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如
校园中功能分区更加清晰,各功能区的建筑更加集中,以利
于网络布线;建筑物内都设计有可供网络设备安装的空间和
安放终端设备的机房;数字图书馆则完全打破了以藏书量和
阅览室面积大小为标志传统设计。数字化校园给高校师生的
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生活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5 以人为本与自然生态
在西方人本主义的影响下,高等教育正由传统的方式向
以人的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要求在
校园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要重视主要的教学
空间,整个校园的环境都要作为“泛教学空间”而受到重视,
应强调空间尺度、步行空间、活动空间、交往空间以及人与自
然的关系。
(1)人车分流,人行优先
传统的校园路网规划只注重交通功能,缺乏人情味和有
序的车行、人行组织。而今路网不仅要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
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人车分流、人行优先。这样
既体现了人情味,又让顺畅的人行道路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
交往空间。
(2)重视交往空间,创造交流场所
校园中,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区域常常是运动场、教学建
筑及这些建筑周围的室外公共开放空间,教师则来往于办公
室、教室、图书馆之间。交往活动有助于促进师生思想、感情
的交流,因此交往空间可以是校园中师生日常经过的地方,
如道路旁、树下、门厅内,也可以是一个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