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发展方面保持其独立性,又在维持校园建筑整体
协调上与环境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2 设计内容
采用环境适应性设计理念对校园建筑和空间进
行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当从两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
是从整体的角度,对包括空间形态秩序、校园景观体
系、外部空间等进行整体组织和配置;另一方面,还
要考虑建筑群体的形态设计,校园交流空间以及交
通系统设计等内容。要根据校园所在的自然地理环
境及历史形成的布局特征,结合校园规划要求,构造
整个校园的空间系统发展形态,建立起易于识别且
有序联系的整体空间形态系统。校园的外部空间主
要包括道路、广场、公共绿地、水体以及建筑之间的
公共外部空间,在进行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时,还需要
涉及到功能布局、形态设计、景观组织、尺度控制、界
面处理等多个环节。而在进行建筑群体形态设计
时,一定要把握住统一感和连续性,对包括平面形
态、高度、外观、材料等进行建筑形式和体量上的设
计,以确定建筑和建筑相互之间的功能布局和群体
形态关系。校园的交流空间设计则包含了广场、绿
地、步行街道以及庭院等内容。对校园交通系统的
设计既要考虑到校园内各个功能分区之问的连接,
还要考虑到校园与城市之间的连接,重点对道路的
形式、构成要素、交通方式以及对人的活动的影响等
进行设计,协调好交通系统和与之相联系的建筑群
体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2 校园建筑的整体适应性设计
2.1 整体规划
在对校园进行建筑整体规划时,一个关键的思
想就是动态的规划思想。由于传统的校园建筑强调
的都是基于目标的设计,即要求所设计的校园建筑
在设计之后便成为静止的、固定不变的“产品”,与
高校学科交叉重组及学科发展的不确定性相悖;而
动态规划的思想,加快了校园组织结构、学科设置、
空间设施的更新速度,使建筑单体或建筑群设计上
可以随未来的需要而灵活变动。
另一方面,要重视多个中心的构建和相互之间
的聚合,虽然传统的校园功能分区原则将教学、生
活、交流等活动场所规划成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保证了各分区间功能明确、相互无扰,但是,这样的
规划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日益频繁的校内物质交
流活动。统计数据表明,人类适宜的步行距离是
300 m以内 J,由于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分区
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加大,必须加强各个分区之间的
聚合,促进多个中心之间的交流。而当前高校学科
群的出现(以各学院的出现为代表)又为多中心的
聚合提供了应用的现实背景。通过在教学区设置其
他生活服务设施,打破绝对功能分区的模式,适度综
合多个中心的职能,创造出在尺度上、环境上以及社
交管理上都易于人居住的区域。
2.2 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是学生活动、感知校园的纽带,布置良
好、与环境元素联系紧密的交通系统对于人们形成
一个有个性的校园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地,校
园交通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内部交通组织和外部
交通组织两个方面。根据环境适应性的要求,我国
校园交通的规划应当体现以人为主、适度穿越的原
则。由于机动车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因此,在校园
交通设计中,应当强化步行者优先的思想,将广场、
绿地、水岸、学生活动中心等环境元素沿道路展开布
局,并布置适度的穿越,将各种场所功能相混合,为
学生提供感受场所的基本条件。同时,随着校园有
车族人数的不断壮大,校园用地日趋紧张,上、下学
高峰期,国内大学的自行车交通流量甚至达到200
辆/分。为此,可以效仿国外高校,设置专门的自行
车道,将大量人流送至校园中心区 。对于机动车
交通的规划,可以在校园外围布置车行环线,联结不
同的教学单元和功能区,从而提高环境的质量。而
对于校外来车,可以考虑在校门附近和机动车道的
适当节点处设置停车场,并设置用于访客服务的临
时停车场。
2.3 空间系统
基于环境适应性的校园建筑空间系统设计,强
调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