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碉楼式民居
很多客家民居都建有粘土夯建的以防御为目的
的土碉楼,有单碉、双碉、三碉、四碉等类型。碉楼上
常设有望窗和枪眼,与民居院落紧密相连配套。丁
氏庄园主体建筑东面建有4层楼的碉楼,楼上墙面
设有三角形的枪眼,也是以防御为目的,是属于客家
民居的碉楼类型。碉楼配合优质建材以及独具匠心
的层层防卫措施,使得丁氏庄园在建筑的牢固性和
防卫性方面都十分突出。
1.1.5 建筑结构主要采用抬梁式
在客家民居中,多采用抬梁式结构,丁氏庄园也
局部采用了这种结构。这种抬梁式结构是由立柱网
及立柱顶端的梁相组合成的一体化构架,建筑物顶
部重量经由数层梁架传至立柱,再由立柱传至基础。
丁氏庄园的抬梁式建筑形式与四川传统民居多为穿
斗式结构的情况迥异。
1.1.6 装饰繁复
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区,木材资源相对较丰富,
民居建筑广泛采用木材,因而木作装饰繁复是传统
客家民居装饰的主要特征。在传统客家民居中,木
作装饰以木雕为主,有浮雕、镂雕,主要应用于房屋
结构中的柱、梁、枋、门、窗等。丁氏庄园作为客家民
居建筑,其建筑装饰大部分都是根据传统、宗族习惯
进行。建筑内部木作结构大量采用木雕装饰,尤其
是庄园的游廊和窗。游廊上有雕刻精美的梁、柱、
枋,雕工精细、造型生动、色彩古雅。窗均为木雕花
格,装饰纹样繁多,有直条纹、格子纹、锦纹、万字纹
等,还有各种复合花纹。
1.2 丁氏庄园的四川传统民居特色
丁氏庄园地处四川,受当地传统文化影响,在建
筑特征上具有小青瓦屋面、悬山屋顶、穿斗木结构、
白粉墙、外挑跑马廊等四川传统民居特点。
1.2.1 小青瓦屋面
四川传统民居除了少数盖有草顶外,大多采用
小青瓦,瓦脊粗陋随意。丁氏庄园除大小院落采用
小青瓦外,其大门、外围墙也覆盖小青瓦。与四川传
统民居不同的是,丁氏庄园非常注重瓦脊处理,脊饰
的做法十分精细。瓦脊两端饰物均做成“牛角尖
子”,脊中部做成三角形,中心雕花镂空。
1.2.2 悬山屋顶
四川传统民居为了适应其潮湿多雨的气候条
件,居民屋顶的构建方式一般是较为单一的悬山式。
丁氏庄园根据气候特点,屋顶设计成大出檐的悬山
式和歇山式,与原乡客家民居短屋檐相比,更具有四
川传统民居特征。
1.2.3 穿斗木结构
穿斗木结构是四川传统民居建筑一大特征,在
四川传统民居中非常普遍。丁氏庄园在传承原乡客
家民居抬梁木构架基础上,又揉合了有四川特点的
穿斗木构架,因而在建筑构架上,多表现出客家与四
川传统双重文化特征。
1.2.4 外挑跑马廊
“青瓦出长,穿斗白粉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
马廊”,是四川传统民居外部特征。丁氏庄园除了
墙体采用白粉墙外,其楼层内外均设有跑马廊。楼
层内四面的跑马廊宽阔,可供六七人并行,楼层外的
跑马廊相对狭窄。
2 丁氏庄园的价值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
丁氏庄园内涵丰富,具有显著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和科学价值。
2.1 历史价值
不同时期的客家民居建筑具有不同的建筑形
式,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气候等有一定
程度的反映。因此,丁氏庄园作为客家民居建筑,具
有时空性、物质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
属性,是反映历史信息、描绘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载
体。
与语言、文字、信仰、饮食习惯等非物质形态方
面不同,民居建筑是一部存在于生活环境中的大型
的、直观的、生动的、全面的历史书。丁氏庄园作为
百年客家民居建筑,深深烙上了时间的印迹,反映了
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层面。它历经了百年的风风雨
雨,谱写着自己的历史,记录着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
事件,是我国明清移民运动的产物,同时,见证了我
国清末朝廷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因此,人们可以从
丁氏庄园的建筑特征,了解它当时修建的历史背景,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2 艺术价值
民居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指它的艺术性和景
观价值。历史建筑以其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厚重的
历史感,塑造出其独特个性,值得细细欣赏,这不是
当代任何一种设计所能做得到的,这种历史深沉的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