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墙肢沿着横向布置,以使得两个方向剪力墙的整体侧向
刚度相近,在结构周边布置的剪力墙较长,以增强结构的
抗扭转性,满足结构设计中的周期比指标控制要求。
结构中,由楼梯、电梯以及水电井组成交通核部分的
剪力墙相对集中、刚度较大,为保证结构平面刚度均匀性,
本工程中交通核位置的剪力墙通过多开洞、大开洞方式削
弱此处刚度,从而解决平面刚度集中的问题;此外,在结
构平面下方两个突出的房间位置设置了长肢剪力墙,以保
证平面刚度的纵向均匀性。
2)按大开间原则布置剪力墙。大开间有利于建筑平面
灵活布置,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减小结构自重、降低
建筑造价。此外,设置大开间后结构的水平抗侧刚度减弱,
柔度增加,其自振周期相对变大,结构的变形也适当加大,
而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和地震总弯矩,由于结构自身刚度
的减弱,会比小开间布置剪力墙方案的结果小。墙体重量
适中,墙体配筋率适宜,结构和基本构件的延性增加,抵
抗地震作用的能力提高。按照这个原则布置,剪力墙的布
置开间在5.9~7.2m范围内的有很多,这样的布置方式使
结构既安全又经济。
3)避免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不仅抗侧刚度较
小,尤其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中,为结构贡献的侧向刚度很
有限,且其在规范要求下,需要对结构抗震等级要提高一
级,构造同样有所提高,用钢量并不节省。所以本结构中
墙体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
4)避免结构的竖向不规则。结构的局部收进尺寸过大
或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都会导致竖向不规则,会在结
构某些楼层形成薄弱层,对结构抗震极其不利。该工程墙
体自下而上,连续不断,避免局部尺寸大收进,墙体厚度
逐层变薄,混凝土标号也依次降低,避免了结构抗侧刚度
和承载力的突变,也为上部剪力墙降低配筋量创造了条件。
3 薄弱部位楼板加强措施
楼板的加强,主要是为某些楼层或楼层局部位置,提
供有效的平面刚度,确保水平荷载在抗侧力构件(剪力墙)
之间能够有效的传递。
1)地下室顶板(标高一0.150m)厚度的选用。为了加
强地下室墙体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得一层的地震剪力能够
通过地下室顶板很好的扩散到周边的墙上,本工程将该层
板的厚度定为160mm,并采取了双层双向配筋。
2)交通核周边板的加强。交通核内由于楼梯及梯井的
板上洞口需求,致使结构在该位置的平面刚度被极大的削
弱。为了使楼板能够顺利的将剪力传递,让该位置剪力墙
充分发挥其抗水平力的作用,设计时对交通核周围及其内
部的楼板加厚至120ram。板配筋方面也采取了双层双向通
长钢筋的布筋方式。
3)转角窗位置楼板、墙体的加强。建筑设置了两处转
角窗,位于建筑物的角部,距离结构平面中心较远,结构
受力相对较大。由于设置转角窗,破坏了该位置墙体的连
续性、封闭性,墙体平面处稳定性较差,容易形成结构的
薄弱部位。
该工程在该位置采取了特殊的加强措施。具体如下:
在计算中,该位置转角梁的弯矩不调幅,扭矩不折减,并
按照双向挑梁计算,并加强配筋,挑梁的抗震等级提高一
级;剪力墙靠近转角窗的端部,上下通高设置了约束边缘
构件。由于转角窗两侧的墙体受限于建筑使用功能,使得
剪力墙基本上呈现“一” 字形,故将该转角梁的截面高度
取了较大值(600mm),梁内配筋上下通长,并将房间的楼
板厚度同比加厚至150mm,在转角窗位置的楼板内设置与
板同厚的暗梁(宽度600ram)。这一措施保证该位置的整体
性,使得薄弱部位不容易被破坏。
2 结构计算与分析4 基础设计
该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SATWE三
维分析程序来进行计算分析。设计参数定义中,结构周期
折减系数取0.9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取2.0,连梁刚度折
减系数取0.55。计算振型为前21阶,结构在x方向的有效
质量系数为98.73% ,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为97.56% ,
均满足要求。
在结构合理布置和计算参数合理取值条件下,计算结
果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指标
情况:周期比0.730,小于规定的0.85;X方向最大位移比
为1.14,Y方向的最大位移比为1.26,小于规定1.5;刚
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在x方向最小值为0.94,Y方
向为0.91,大于规定的0.8;X向、Y向刚重比分别为4.31
和5.01,大于1.4,满足整体稳定(大于2.7可不考虑重力
二阶效应);剪重比及轴压比计算结果都很理想。计算结果
证明了结构的合理性。
26
1)该工程基础埋深为7.52m,相邻G区地下车库的基
础埋深为6.53m,相邻H区地下车库的基础埋深为7.23m,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