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影响, 岩体较破碎, 呈破碎镶嵌结构。根据
目前的试验条件和地质情况, 为节约工程投资,试
验选在帷幕线上左岸防渗帷幕段进行, 具体在左岸
626.5 11"1高程的灌浆隧洞内进行。
1.3 试验布置
第1试验区:试验段选在左岸灌浆隧洞帷0+
014.50~帷0+025.75, 布置2排帷幕灌浆孔,共设
帷幕灌浆孔10个,帷幕灌浆检查孔3个,抬动测试
孔1个。孔距2.5 113,排距1.0 m。所有钻孔均为铅
直孔。
第Ⅱ试验区:试验段选在左岸灌浆隧洞帷0+
025.75~帷0+037.50, 布置2排帷幕灌浆孔,共设
帷幕灌浆孔12个,帷幕灌浆检查孔3个,抬动测试
孔1个。孔距2.0 m,排距0.7 m。所有钻孔均为铅
直孔。
1.4 试验参数
(1)灌浆压力。不同孔深不同次序的孔段采用
不同的灌浆压力。其中, 孔深0 ~2 111为0.5 MPa,
2~5 In为1.0 MPa,5~10 m 为1.5 MPa,10~15 m
为3.0 MPa,15 m 以上为3.0 MPa。
(2)浆液水灰比和变浆标准。根据设计要求,
纯水泥浆液进行1:1、0.8:1、0.5:1等3个比级,粉
煤灰水泥进行0.7:1、0.5:1这2个比级,粉煤灰掺
量为水泥质量的30% 、40% 和50% 。灌浆浆液由稀
至浓逐级变换, 灌浆前、浆液变换时、灌浆结束时
均应测量浆液密度, 灌浆过程中亦应每隔15~30rain
测量1次浆液密度,并做好详细记录。浆液变换标
准为:① 当某一级水灰比的注入量已达到300 L或
灌注时间达到30 min时,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
明显改变时, 浆液可加浓一级。② 当吸浆量大于
30 L/ra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越级变浓灌注。
③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 注入率均匀减小时, 或当
注入率保持不变,压力均匀上升时, 灌浆应持续进
行,不得改变水灰比。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
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 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
应处理措施。
(3)灌浆结束标准。自上而下灌浆时,灌浆段
在最大设计压力下, 注入率不大于1 L/min,继续灌
注60 min结束灌浆。
(4)封孔。灌浆孔和检查孔结束后,采用全孔
灌浆封孔法封孔,封孔水灰比为0.5:1, 封孔压力为
该孔最大灌浆压力。单元工程灌浆及检查全部结束
后,抬动变形观测孑L、物探测试孔亦应封孔。
2 质量检查
(1)检查方法。检查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
雹l "Po VoL 4J 8
进行灌浆试验质量检查, 采用钻孑L压水试验为主,
辅以检查取芯、单孔声波、全景图像、声波CT物探
检测(该项工作第三方施工单位完成)等方法。综合
灌浆试验资料和测试结果分析防渗帷幕灌浆效果。
(2)压水试验检查。① 自上而下分段压水, 试
验采用五点法,最大压力为1.0 MPa。② 评定标准:
透水率q≤3 Lu。③ 压水检查孑L段合格率: 混凝土与
基岩接触段及其下1段透水率的合格率为100% ,其
他孔段应在90% 以上,不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
设计规定值(3 Lu)的150% ,且不集中认为合格。
(3)检查孔应采取芯样, 芯样获得率不小于
90% ,并进行地质描述,芯样需妥善保存, 待试验
报告评审后确定是否保留。
(4)检查孔应进行单孔声波、全景图像、声波
CT物探检测(该项工作第三方施工单位完成),并进
行地质描述。
3 试验成果分析
3.1 单位耗灰量比较
3.1.1 第1试验区
(1)下游排。I序孔钻孔106.6 rill, 灌浆
105.4 m,注灰量61 378.6 kg。单位耗灰量主要集中
在500~800 kg/m 和800~1 000 kg/m 区间段内, 占
44% ,平均单位耗灰量582.34 kg/in。II序孔钻孔
71.0 m,灌浆70.2 m,注灰量28 647.6 kg,单位耗
灰量主要集中在300~500 kg/m 和500~800 kg/珊
区问段内, 占82% ,平均单位耗灰量408.09 kg/m。
下游排钻孔共177.6 m, 灌浆175.6 m, 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