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浇筑3个仓号后出现了多种缺陷,经
过调整,其他缺陷得到有效控制,但隧洞中心线以下
混凝土表面大面积水纹和气泡经过5次调整,都未
得到有效控制,成为混凝土浇筑的顽症。
3 顽症成因分析
3.1 水纹成因分析
现场勘察,水纹全部出现在隧洞中心线以下混
凝土表面,自上向下,在封闭区域内形成。由此推断
水纹产生的原因是浇筑混凝土时,上部流态混凝土
侧压力,引起模板变位,下部混凝土已初凝,在模板
和已初凝混凝土之间形成封闭空隙,混凝土表面泌
水在振捣时向下流入封闭空隙,滞留在混凝土表面
形成水纹¨J。
3.2 气泡成因分析
气泡在隧洞中出现的部位在中心线以下混凝土
表面,且成片小气泡居多,大气泡较为少见。分析气
泡产生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混凝土内部
气体受振后竖直向上方移动,至台车钢模板后,被吸
附在模板上,钢模板密封不透气,气泡受阻无法排
出,从而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泡 。
4 顽症防治
查阅类似工程的施工资料,圆形隧洞混凝土衬
砌用钢模台车全断面一次浇筑成型的工程,均不同
程度出现过水纹和气泡2种缺陷 J。参考其他工
程施工经验,结合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现场勘察
和分析,对水纹和气泡2种顽症防治措施进行了如
下实践。
4.1 提高施工工艺
为消除水纹和气泡,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即提高清仓、人仓、平仓、振捣、脱膜等工序的施工工
* 『5—7]
乙 0
(1)清仓,将封堵岩体渗水,清除仓内积水,改
为提前封堵和引排仓内所有基岩渗水,再清理仓内
积水,并安排专人实时巡查,减少仓内外来水。
(2)脱模剂,将涂刷柴油改为专用水溶型脱模
剂。
(3)下料,将同层中问部位单料口下料改为同
层多料口下料。同时严格控制水平方向料口间距不
超过2.5 m,垂直方向下料高差不超过1.5 m。用柔
性橡胶泵管替代钢泵管,以改变混凝土人仓方向,防
止混凝土正冲岩壁发生骨料回弹堆积。
(4)铺料,分层平铺浇筑,铺料厚度由原来的
50 cm一层改为30 cm一层,左右两侧交替上升,对
称下料,平仓高差由原来不大于80 cm改为不大于
60 em,两侧最大高差由原来的不超过50 cm改为不
大于30 cm。
(5)振捣,由原来的附着式振捣器单点振捣改
为软轴振捣器与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仓内050
mm软轴振捣器插入混凝土间距不大于250 mm,且
插入下层混凝土10 cm;附着式振捣器改用中高频
振捣器(振动频率不小于5 000 r/min),间排距由3
m~2 m加密为1.5 m~2 m,分2次振捣,先单点振
捣,后同排多点同时振捣,每次振捣时问45~60 s
之间。
通过现场实践,水纹和气泡虽有所减少,但效果
不够显著。
4.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消除水纹和气泡。具体
优化如下。
(1)提高砂率,让细粒料填充粗集料之间的空
隙,减少产生气泡的自由空隙。
(2)在满足坍落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水灰比,
同时控制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不得大于规范规定
的范围,使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控制在4% 以内,水灰
比越小,产生的气泡会越少。
(3)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适量的粉煤灰能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形成的胶合料能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