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⑧ 层厚度小, 结构松散, 承载力低, 建议挖除。
将坝基置于第⑦ 层上,该层为粗粒土.强度相对较
高,其下伏的第⑥ 、⑤ 、④ 和② 层为细粒土层,厚
度变化大,承载力、压缩模量及抗剪强度均低, 可
能导致坝基变形破坏及不均匀沉陷. 需进行丁程处
理;第⑥ 、⑤ 层连续性较好,埋深较浅,抗剪强度
较低, 可沿陔层或坝基接触面形成滑动破坏, 需校
核坝基抗滑稳定性, 以确定适当的工程处理措施,
保证.J=【『!基抗滑稳定安全
2.2 坝基渗漏与渗透稳定性
坝基河床覆盖层深厚,层次结构复杂,结合覆
盖层单孔抽(注)水试验及室内渗透试验成果,第
⑦ 、③ 、① 层为强透水层,第⑤ 层为中~强透水层,
第⑥ 、④ 层为弱透水层, 第② 层为微透水层;经对
覆盖层各层的颗粒组成分析,第⑥ 、④ 、② 层为细
粒土层, 具有流土型渗透变形的条件, 第⑦ 、⑤ 、
③ 、① 层具有管涌型渗透变形的条件。坝基覆盖层
存在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需进行防渗处理,其中,
第⑦ 层可作为防渗底界。
2。3 坝基砂土震动液化稳定问题
覆盖层第⑦ 、③ 、① 层为粗粒土,第④ 、② 层为
砂壤土层,埋深分别为14.74~37.0 m 和20.75~48.95
Irt 第④ 层粘粒含量为1 3.70%~34.62% ,平均20.86% ,
第② 层粘粒含量为8.1O%~25.44% ,平均18.81% 。 C
测龄皆形成于Q,,初判均为非液化土层。
闸基第⑥ 层深灰色粉砂质壤土层厚2.60~8.78
1TI, 埋深3.15~20.7 m, 平均埋深7.4 m。 C 测龄该
层为全新世沉积物(Q ); 14组颗分试验结果, 粘
粒含量为9.0%~37.4% , 平均为17.78% ; 剪切波速
82~256 m/s, 平均169.2 n#s,实测波速基本均小于
计算的上限剪切波速;2组室内振动液化试验, 现
场液化应力比均小于地震烈度为Ⅶ 度时引起的周期
应力比。初判第⑥ 层属可能液化土层。利用标贯试
验对⑥ 层进行复判(按Ⅶ 度远震考虑), 在29组
(深度 <15m)参与统计的标贯试验中,实测贯人击
数为5~19击,平均贯人击数为l1.1击。Ⅳ ,的有
l0段. 占34.5% , 为可能液化土层。
闸基第⑤ 层厚为2.37~20.165 m, 埋深为4.65~
20.7 m.平均埋深11.1 In。 C测龄距今11 650~1l 820~
125年。剪切波速为135~432 rrds,平均为300.3 m/s。
实测波速大部分小于计算的上限剪切波速值;2组
室内振动液化试验表明, 在地震烈度为Ⅶ 度时, 1
组为可能液化土,1组为不液化土层。初判第⑤ 层
属可能液化土层。第⑤ 层标贯试验(按Ⅶ 度远震考
虑).通过对深度<15 I/1的33段标贯试验统计, 实
测贯入击数为3~34击, 平均贯入击数为18.7击,
N63 < 的有12段, 占36.4% 。9组相对密度试验表
明, 在地震烈度为Ⅶ 度时,相对密度为51%~67% ,
均小于70% .属可能液化土层。
综上所述, 当遭受设计地震烈度影响时,第⑤ 、
⑥ 层多数参数显示属可液化土层。按相对密度法、
标贯锤击数法及相对含水量法进行复判,参考室内
振动液化试验成果,结果是部分液化、部分不液化。
但考虑到第⑤ 、⑥ 层最小埋深分别为4.9 m和3.15 m,
结构极不均一,综合各冈素判别, 判定第⑤ 、⑥ 层
为液化土层。
2.4 坝下游抗冲稳定问题
河床覆盖层最厚达100余1TI, 第⑦ 层为含漂砂
卵砾石层. 厚2.83~8.25 nl,结构虽较密实,但抗冲
能力差;第⑥ 层为深灰色粉砂质壤土层,厚0~8.78 I/1,
遇水呈软塑状态; 第⑤ 层砂层厚2.37~20.16 m,特
别靠近河床部位,厚度为18.83~19.65 Ill,结构较松
散,承载、压缩模量低,抗冲能力更差。
3 处理措施
3。1 振冲碎石桩
经过方案比较, 确定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处
理.振冲碎石桩单桩长度一般为22~32 m, 最短为
】1.49 m,最长为32.61 m。总体深度控制以打穿第
⑤ 层,深入第② 层1 m为原则。桩间排距采用等边
i角形布置,布置间距部分为1.5 mX1.5 m,部分为
2.0 mx2.0 1TI 通过振冲碎石桩处理,经现场试验检
测,覆盖层坝基力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参照
《水利水电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获得复
合地基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经设计验算, 复合地
基承载力及抗剪强度可满足要求。有效解决了坝基
变形及抗滑稳定问题。
地基进行振冲碎石桩处理后, 通过桩间土标贯
试验及地震波检测, 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标
贯锤击数大于Ⅶ 度地震临界锤击数,地震波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