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座,交通桥32座,人行桥23座,码头156处,管
理房改造2 960 m2。完成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
69.00万rn3,土方回填12.13万m3,浆砌石6.78万
m3,砼4.70万m3。完成投资额8 470万元。
通过几年来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
设,灌区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渠道测流成果推
算,防渗渠段水的利用系数达0.97以上,灌区渠系
水的利用系数从0.356提高到0.43。灌区枯水年
可节水1 500万m3以上,丰水年可节水2 300万m3
以上,灌区可恢复灌溉面积2.80万亩。
2.2 灌区现行管理模式
在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时,根据水利工
程的特点,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灌区
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科学地对五化灌区
进行管理。五化灌区工程管理局对整个灌区工程进
行统一管理,改变过去的行政区域管水调水、各行政
区域用水管理各自为政的状况,改为以水系统一调
度水量,对灌区用水全盘规划,实行统一调度、统一
管理,使灌区用水能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调配。建立
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
保证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对灌区改造资
金的投入,以前一直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受
益的农户参加投资少。五化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
改造阶段,其经费仍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自筹配套
为辅。灌区改造完成后将按市场要求运行,灌区维
修、更新改造、配套等所需资金,则采取多元化、多渠
道、多层次进行投人,灌区总干渠、各主要水源点以
国家投入为主,地方、管理单位投入为辅;支、毛、斗
渠维修费用绝大部分以地方财政、用水户筹资为主,
不足部分由国家从水利建设资金补足。
3 存在问题
五化灌区水利工程运行了半个多世纪,虽然近
几年来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投入,同时也进行了运行
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灌区建设初
期所提出的“五化”理念和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综合分析,有几个方面原因:
3.1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灌区水利
工程已运行了50多年,且当时从设计到施工的起点
比较低,许多渠道渗漏崩塌,渠系附属物毁坏严重,
2001年以前除了一些必要的清淤外,国家对农村小
型水利工程及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更新改造基本没
有投入,虽然2001-2008年国家安排了9 950万元
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设,但根据五化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规划要求,规划的总
概算为3.47亿元,实际取得计划投资9 950万元,
占总体规划的28.67%,地方配套筹措到位772.315
万元,占计划的6.67%。这些资金仅限于灌区总干
渠及1m3/S以上干支渠的配套建设,相当部分渠段
仍然存在渗漏、淤积严重的问题,如下游宾阳境内干
渠桩号125+000前后10多krn范围渠底淤深达1
m,几乎已经断流。总之,项目内的渠系工程目前灌
溉保证率低,渠尾的农田及高的耕地仍受干旱严重
威胁,设计灌溉面积仍未完全恢复。
(2) 灌区渠系配套不全,很多附属建筑物未按
设计要求修建,导致灌溉用水无法控制,出现串灌漫
灌,造成水量浪费,同时许多附属建筑物年久失修,
影响运行管理。
(3) 渠系工程多为“三边”工程,工程质量隐患
很多,渠道边坡单薄,容易失稳,筑堤土料不合要求,
渗漏严重,加上没有进行渠道硬化,经常出现塌方,
造成堵塞或淤积严重,渠道的过水能力大大减小,无
法按设计流量给下游送水。
(4) 由于建设、使用、管理等原因,干支渠堤顶
道路没有或已经被破坏,导致管理和维修困难。
3.2 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机构不健全。灌区管理机构是五化
灌区工程管理局(原称:南宁地区大龙洞水利工程管
理局),成立于1966年,灌区建成后,由于维修配套
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灌区灌溉
水的利用系数仅0.365,大明山脚下的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