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75 m)到现在, 我国已建
成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近70座,在建30多座,其
中坝高超过100 m 的有20余座。龙滩水电站最大坝
高216.5 m, 是目前世界最大最高的RCC重力坝:
四川沙牌电站大坝坝高132 nl,是RCC三心重力拱
坝; 甘肃龙首电站RCC双曲拱坝,坝高80 m,厚
高比最小达0.17, 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RCC拱坝。
(2)200 m 级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我
国的面板堆石坝几乎遍布全国,涉及各种复杂地形、
地质和气候条件, 因其较高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
应性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建成高30 m 及
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约170座,其中高150 m
及以上的有近10座,在建、拟建的面板堆石坝各为
40座左右。水布垭电站大坝高达233 m.为目前世
界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目前我国的混凝土面
板堆石坝在数量、大坝高度、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
等均居世界前列.在设计、施工、科研、监测和恶
劣自然条件下建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筑坝技术趋于成熟,且正向着
技术更高、更难的方向发展。
(3)300 m级超高拱坝及100 in级超高碾压混
凝土拱坝技术。近几十年来.我国在高拱坝的设计
理论、计算方法、体形优化、数字模拟和数字仿真
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工作, 取得了一系
列重大成果,其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均居世界前
列, 如锦屏一级(坝高305 m)、小湾(坝高295
m)、溪洛渡(坝高285.5 m)等已建、在建拱坝,还
有待建的白鹤滩等数座300 lII级高拱坝水电工程的
建设,把我国高拱坝建设技术推到世界坝工的巅峰。
(4)坝 基础工程技术。随着水电工程规模地
不断扩大和高坝、大库、大电站的相继出现,对地
基处理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水力资源富
集的西南水电基地的建设, 遇到世界少有的复杂和
不良地质条件,对地基处理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性技
术难题,需要一一解决。当前在复杂特殊地质条件
下.我国在坝体建基面确定技术、深层抗滑稳定处
理技术、地质缺陷处理和固结灌浆技术、坝基帷幕
灌浆和坝基排水技术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走在了世界水电坝工基础工程技
术的前列。如已掌握深达150 m 以上的防渗墙基础
处理技术,灌浆基础处理技术的灌浆孔最大深度已超
过200 m,高边坡开挖、加固技术已达到700 m级。
(5)大坝抗震技术。我国的大坝抗震研究. 始
终坚持工程安全第一的原则. 围绕水电建设的中心
任务, 紧跟科技发展前沿, 自主创新了大坝抗震设
计理论和方法,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抗震成
-阻W cr mcr Vo L 39 No l
功之路,有效解决了我国强地震区水电高坝建设遇
到的一系列难题。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西部强震
区修建的一系列高坝、大库, 促进了抗震设计和科
研工作, 在工程结构抗震安全经验评价等方面.不
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突出表现在地震动输入、结
构地震响应、结构抗力、高坝抗震设计规范、工程
安全评价相关技术等。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强
烈地震,震区的全部水电站大坝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这是对我国过硬的大坝抗震技术的一次充分检验和
有力证明。
(6)高坝泄流与消能工创新技术。在我国水电
建设中,大流量、高水头、大功率泄流、消能防冲、
防空化、防空蚀等众多工程技术难题摆在水电建设
者面前,经过几十年不断地摸索实践、经验积累和
自主创新。我国在水工建筑物枢纽布置开展消能工
形式和结构的系统研究上取得了特色的创新成果.
保障了水电工程的运行安全。如根据掺气消能的机
理,率先提出了使出闸孔水流产生收缩,加强水流
沿坝面纵向分散和掺气的宽尾墩技术,再如改造创
新了底流消能工技术. 均在我国水电工程上得到了
广泛应用。
(7)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这是具有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创技术, 此技术用于混凝土
大坝建设上, 可以有效防止裂缝, 简化施工工序,
加快建设速度, 显著提高工程经济效益,被誉为国
际筑坝技术重大创新和突破。
(8)大坝截流技术。三峡工程是代表当今世界
水利水电建筑最高技术水平的创新工程,科技创新
成果拥有100多项“世界之最”,其中大江和导流明
渠的两次截流标志着我国河道截流技术已跻身世界
领先地位。两次截流,流量、落差、流速三项关键
水力学指标与世界上单项水力学指标最高的一些截
流工程相比都比较高,有效克服了大江截流中的水
动力学、土力学问题, 明渠截流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