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岸坡溢洪道、左岸引水发电兼灌溉系统及粘土
均质坝(副坝)及导流洞等建筑物组成。粘土心墙
砂砾石坝布置在主河床处,坝顶全长1 412.60 m,
坝轴线方位角为NW357~1 1 25 。溢洪道布置在右
岸岸坡,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挑坎段和出水
渠组成,全长650.70 m。发电兼灌溉引水系统布置
在左岸山体内,由进水口、引水隧洞、钢岔管及压
力钢管组成,采用1洞4机加灌溉洞支管的布置
方式。开关站布置在安装间下游地形平缓处。粘土
均质坝(副坝)布置在左岸山体垭口位置,坝长
87.1O m。导流洞布置在左岸山体中。
方案2:此方案利用右岸的掩埋基座布置混凝
土重力坝及坝后式电站,枢纽建筑物从左岸至右
岸依次布置左岸岸坡溢洪道、粘土心墙砂砾石坝、
坝后式厂房坝段、岸坡混凝土重力坝段。粘土心墙
砂砾石坝布置在主河床处,坝顶全长1 191.00 m
坝轴线方位角为NW357~11,25”;混凝土重力坝布
置在右岸岸坡位置,坝顶全长308.00 m;溢洪道布
置在左岸垭口位置,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挑
坎段和出水渠组成,全长707.56 m;厂房为坝后式
厂房,布置在右岸的重力坝下游;开关站布置在安
装间下游地形平缓处。灌溉洞布置在重力坝内。
方案3:枢纽建筑物由粘土心墙砂砾石坝、左
岸垭口溢洪道、左岸引水发电兼灌溉系统及粘土
均质坝(副坝)及导流洞等建筑物组成。粘土心墙
砂砾石坝布置在主河床处,坝顶全长1 460.00 m,
坝轴线方位角为NW357~11,25”。溢洪道布置在左
岸垭口,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挑坎段和出水
渠组成,全长769.20 m。发电兼灌溉引水系统布置
与方案一相同,开关站布置在安装问下游地形平
缓处。粘土均质坝(副坝)布置在左岸山体垭口位
置,坝长87.10 m。导流洞布置在左岸。
4 枢纽布置选择
方案1和方案2引水发电兼灌溉系统和岸坡
溢洪道分别布置在左、右两岸,泄洪与发电均无影
响。方案1导流洞相对独立,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建
筑物互不干扰,导流时水流条件好。方案2利用左
岸垭口布置溢洪道,不用建副坝,并且导流底孔、
灌溉洞布置在混凝土坝段里,不需专门设置。方案
3溢洪道布置为了避开引水发电系统,已偏离垭
口,两侧形成近百米的高边坡;溢洪道中心线长度
比方案1长约120 m。其溢洪道布置增加了枢纽
工程投资和运行风险。方案3导流洞长度比方案
1长186.6 m,且坝长最长,这增加了枢纽工程投资。
从施工条件来看方案3,溢洪道和厂房布置在同一
侧相距较近,施工期易相互干扰。从运行条件来看
方案3,泄洪与发电相互问有一定影响,同时溢洪道
切断了左岸进厂公路,需从右岸绕行,不利于电站
运行。综上分析,方案1和方案2明显优于方案3。
方案2导流底孔、灌溉洞布置在混凝土坝段
里,导流洞底孔高程较低,基本位于河床地面线以
下,导流过程中水流条件不好;方案1导流洞相对
独立,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建筑物互不干扰,导流时
水流条件好。方案2厂房混凝土浇筑与土石坝填
筑存在相互干扰,另外厂房坝段与土坝连接部位
混凝土挡墙工程量很大,工程投资较大。方案1施
工工期比方案2稍短。方案1工程投资比方案2
少2.16亿元。
方案1枢纽建筑物布置、施工条件、导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