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580 X 104t,多年平均水量为
49.7 X 108m。。其中,最大年输沙量为3075 X 104t,
最大年平均含沙量为5.5kg/m。,最大日平均含沙量
为49.3kg/m。。
2 压力前池设计原则
2.1满足输排冰布置形式的要求
由于本工程压力前池位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
冬季气温较低,极端最低气温一27.4~C,因此压力
前池的排冰问题尤其突出。通过对新疆已建的多个
引水式电站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最优的输排
冰布置形式为正向排冰正向引水形式,其特点是输
排冰方向与引水方向一致,建筑物在垂向上分层布
置,上层布置排冰闸或排冰槽排冰,下层设置进水
廊道引水发电,通过分层引水方式将表层含冰量较
多水通过正向排冰闸排入泄槽,底层含冰量较小的
清水通过引水廊道进入压力钢管。这种形式排冰闸
与引水渠中心线布置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使闸前
水流平稳,闸前无回流和旋涡,排冰和来水方向一
致,可以充分利用水的表面流速,因而排冰耗水量
小,排冰效果也好。
2.2满足输排冰流速的要求
为满足电站运行水头的要求,引水式电站引水
渠道的设计纵坡通常较小,渠道内流速较缓;同时
由于冬季渠道引水量较小,通常为设计引水量的
20%左右,为满足引水渠在冬季输冰运行的要求,
渠道流速不能低于最小输冰流速1.2m/s。因此电站
前池排冰闸底板高程应与渠道末端底板高程相同
或略低,以保证在排冰闸运行时闸前不需要采取壅
高水位的方式使含冰水通过排冰闸,以免由于闸前
水位升高导致渠道流速明显降低,影响输排冰效
果,甚至有可能使渠道因流速较低而结成冰塞,影
响电站发电效益。
2.3满足多级排冰的要求
由于冬季引水渠道内的水多为冰凌混合水,除
较大的浮冰漂浮在水流表面以外,水流全断面内均
含有冰凌;分层引水排冰设施在第一道排冰闸位置
可将大部分表层浮冰排至泄槽内,但部分冰凌仍可
通过底层引水廊道进入前池内,因此需设计二次排
冰设施以保证前池的排冰效果满足冬季引水发电
的要求。
2.4满足夏季引水泥沙处理的要求
在多沙河流上,防止有害泥沙进入渠道的工程
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一级泥沙处理工程即低水
·52·
2011年第5期
头引水防沙渠首工程,但是渠首防沙工程往往不
能完全达到对水流含沙量及粒径的限制要求,必须
在电站引水渠或压力前池上修建二级泥沙处理工
程。目前吐木秀克水电站的上一级电站引水渠以及
前池泥沙淤积严重,淤积物主要由协合拉引水渠首
进入渠道的推移质和悬移质中的较粗颗粒组成。而
吐木秀克电站直接从上一级水电站尾水渠引水,因
此上一级水电站引水渠内的泥沙大部分通过发电
机组和退水渠进入吐木秀克水电站引水渠内,因此
需在前池段设二次排沙设施。目前,可进行二次泥
沙处理的工程措施有沉沙池、螺旋流排沙涡管、排
沙漏斗以及自排沙廊道等。
根据目前在新疆多泥沙河流上运行的情况来
看,螺旋流排沙涡管解决了目前排沙技术普遍存在
的挟沙能力差,耗水率高,排沙效率低,水流底部
粗沙排除困难;结构复杂、建设、运行成本高;要
求排沙落差大,地形适应性差;易堵塞,清理、维
修困难等问题。
3 前池设计方案
3.1连接段
电站在冬季输冰运行过程中需注意减少渠道
水的热量损失,尽量保持冰凌的漂浮流动平顺。据
调查,当渠中流速在0.8~1.5m/s时,冰是漂浮前
进;流速大于1.5m/s时,冰凌则翻滚前进;流速小
于0.8m/s时,易造成冰凌相互黏结淤阻渠道。因此
出于以上考虑,连接段与引水渠道尽量平顺相接,
渐变段长30m,渐变段底高程与渠道末点底高程相
同,渐变段底宽由8m渐变至12m,扩散角3.8。。
渐变段至与排冰闸间设置连接段,为保证含冰水顺
利进入排冰闸应尽量缩短渐变段至排冰闸间的距
离,利用水流的惯性力使冰凌迅速通过连接段进入
排冰闸,因此连接段底部采用1:1的坡度连接渐变
段底板高程至进水廊道底板高程。
3.2排冰闸
前池排冰是否有效,首先应保证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