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中途停止。
(3)清孔:正循环钻进施工的桩孔,到达设计孑L
深位置后。停钻并将钻头提离孔底50~80 mm,空转
不进尺,持续进行清孔,采用换浆法清孔。清孔后,泥
浆返出比重应控制在1.15~1.25,含砂量不大于8% ,
孔底沉渣厚度应≤100 mm,并有记录。清孔时,应保
持钻孔内的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 m,以防止塌
孑L。
1.6 泥浆排放
对钻孔、清孔、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排出的泥浆,
根据现场情况引入到适当地点进行处理,以防止对
河流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1.7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装就位
(1)材料:制作钢筋笼所使用钢筋的种类、型号
和直径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的规定。
(2)制作:制作钢筋笼时,对钢筋的调直、除锈、
截断、弯折与焊接均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进
行。钢筋笼的主筋尽量为整根,需要对接时,宜采用
搭接焊接头,搭接的长度不小于5d,末端不设弯钩。
成品钢筋笼保证其顺直、尺寸准确,其直径、主筋间
距、箍筋间距及加强箍筋间距施工误差,均不大于
20 mm。
(3)安装:为保证钢筋笼外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符合设计要求,在其上下端及中间每隔4 m在一横
截面上设置混凝土块。钢筋笼吊装之前,先对钻孑L进
行检测。检测使用的探孔器直径和钻孔直径相符,主
要检测钻孔内有无坍塌和孑L壁有无影响钢筋安装的
障碍物,如突出尖石、树根等,以确保钢筋笼的安装。
钢筋笼吊装时对准孔位,尽量竖直轻放、慢放,遇障
碍物可慢起慢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落。无效时,立即
停止下落,查明原因后再安装。不允许高起猛落、强
行下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坍塌。钢筋笼吊放入
孑L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笼定位标
高偏差为50 mm,笼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为10 mm,
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 mm.保护层允
许偏差为20 mm。钢筋笼下端主筋的端部应稍稍向
内收敛.以防止下端钢筋笼在下放时插入孔壁或在
导管提升时卡挂导管。人孑L后牢固定位,并使钢筋笼
处于悬吊状态。
1.8 灌注混凝土施工
(1)组成混凝土的碎石、砂的级配良好,最大颗粒
尺寸的选择以适合结构物尺寸、钢筋间距及混凝土拌
和、装卸、浇注及操作为准。集料中的杂物含量符合规
范要求,必要时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杂质。
(2)拌制混凝土用水在使用前做水质化学分析,
试验按JTJ056—1984规定进行。
(3)混凝土所用水泥符合GB175—1985的规定,
所有水泥都必须经合格分供方评定后,从批准的厂
家进货。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出厂合格证,并
且经本单位中心试验室(国家认可的)检验合格。
(4)导管安放:导管是灌注混凝土的重要工具,
用3 mm厚钢板卷制焊成.其直径按桩长、桩径和每
小时需要通过的混凝土数量决定,不小于250 mm。
导管分节长度应便于拆装和搬运,并小于导管提升
设备的提升高度,连接处应经过加强。导管吊放入孔
时,导管丝扣连接应周正、严密、确保密封良好,导管
在桩孔内的位置应保持居中.防止导管跑管损坏钢
筋笼,导管口距孑L底O.3加.5 m。灌注过程中,导管埋
深宜为2-6 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而使导管内
进浆造成断桩。
(5)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工作开始时,导管
底部至孑L底部的距离宜为300 500mm。灌注前利用
球胆作为止水塞,以保证初灌混凝土的质量。配置足
量的首批混凝土,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
0.8m以上.严禁初灌量不足就灌入孔内。灌注时间
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灌注过程中严禁将
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而使导管内进浆造成断桩,严格
控制最后一次灌人量,使灌注桩的顶面高程比设计
标高增加70~100cm,确保灌注后的桩顶在凿除浮浆
后达到设计桩顶标高和混凝土质量。成孑L后应及时
灌注,否则,灌注前应重新测量沉渣是否满足要求。
(6)当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待桩上部混凝土开始
初凝,解除对钢筋笼固定措施,保证钢筋笼随着混凝
土的收缩而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
1.9 清理桩头
等桩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25%时,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