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光盘等稳定性差、易损坏的载体上,因此归档的安全性就
显得至关重要了。其实,最简便、安全的归档就是通过网络
向档案部门移交并利用光盘存贮。
四是统一归档格式。在网络上传输文件时,应按照信息管
理部门与档案部门议定的统一要求的文件格式进行转换后,再
进行网络归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1.2 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是做好水利工程档
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
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
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
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
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要对档案质量进行检查。检查档案质量,并不是对档案
进行重新整理,而是找出字迹不清、破损污染、编号有误、题
名不确切、缺少目录等不能进行数字化工作或数字化后影响
利用的问题,从而在数字化之前予以解决。
要对档案价值进行鉴定。价值鉴定就是从档案信息的
长远利用价值、证据和情报价值、历史或文化价值等方面进
行评价。对于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工程档案,可以作为实施
数字化的重点。
进行档案目录数字化。目录相对于原文数量少,可以在
较短时间内将馆藏档案的目录全部实施数字化。通过共享
平台的目录信息,可以使工程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所需档案的
存放位置,根据目录索引主动查找和利用馆藏档案。
建立数字化技术规范。由于档案的保存载体各有不同,
分为纸质、实物、录音(像)、照片等等,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
术对多种载体形式与记录方式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时,档案管
理部门必须提前规划、有的放矢,采取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技
术进行转换。
2 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应用建设
2.1 档案网站的建设是档案信息应用建设的平台
凭借安全可靠的内部局域网,水利工程档案网站不仅是
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增强档案部门与工程技
术人员交流的窗口,还是对水利工程档案的形成、接收、整
理、保管、利用和鉴定等各种流程进行网络管理的支撑。
2.2 档案管理系统的合理选择是档案信息应用建
设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各种档案管理系统越来越
趋于成熟,选择一款适合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的操作系统
成为必然。合适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使水利工程档案实现
网络化管理,通过局域网,文件材料形成部门可以将电子文
件在网上进行归档,档案管理人员在网上对档案信息进行分
类、整理,授权用户可以远程访问数据,最大限度地共享水利
工程档案信息资源。
3 水利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者的素养是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
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
特别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尤其需要既懂水利工程档
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 132· 菇蔽蒜罐l谊 毽
l‰ g % % 赫 静|% 自 % a**l辐虢 4
3.1 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必须放在信息时代的首要位置,档
案人员一定要加强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的学习,掌握计
算机理论知识与运用技术,熟练使用现代各种信息工具,以
便更好、更快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3.2 获取信息的能力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主要是依靠归档办法来对档案实体
进行收集,重藏轻用,坐等上门。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这种方
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档案部门提出的信息服务的要求。因
此,档案人员不但要熟悉馆藏档案信息,而且还要充分利用网
络技术来了解网上的信息资源,来为利用者提供更多信息。
3.3 鉴定信息的能力
把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这是一个档案工
作者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利用者评价档案部门服
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信息时代的网络中,各类工程技术
文件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水利档案人员要具备遴
选、鉴定信息的能力,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捕捉与
利用要求密切相关的信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4 信息安全建设
4.1 数据质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生命
要严把数据关,做好档案基础信息的处理,从根本上保
证电子文件和数字化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2 信息安全体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系统安全。对于硬件系统,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定
期检查设备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软件系统,要及
时进行更新,安装补丁程序,避免因漏洞而受到攻击;安装正
版杀毒软件,为数据设置“安全卫士”。
信息利用安全。为访问用户设置访问权限,逻辑上控制
访问范围与操作权限,即使是档案管理人员,也必须进行一
定的访问控制。
数据备份安全。对数据采用磁盘备份、光盘刻录备份、
异地备份措施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最有效的安全手段,能够
确保档案系统在遭到攻击或瘫痪后,以最快速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