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对鱼类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 资料大小:302KB
- 资料类型:.PDF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8-15
资料介绍
技术、泄洪消能技术、地下工程技术、高边坡工程
技术、现代施工技术、大型机组制造安装技术、水
电站运行管理技术、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技
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建成了一批大型
和世界级特大型水电站。水电以每10年翻一番的
速度发展,从2004年起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就一直
居世界第一。截至2008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达到
了1.7亿kW ,年发电量5 633亿kW ·h。
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水平尚不算高,只占技
术经济可开发量的42%,尚未达到世界部分发达
国家的开发水平。例如在1986年美国已开发
43.3%的水能资源, 日本已开发95.0%;1997年,加
拿大已开发42.9%的水能资源, 西班牙已开发
61.6%。这些数据表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
国家,都注重优先利用水能资源。中国有丰富的水
能资源,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
2 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的关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推进水电开发”,
替代“十一五”期间的“有序开发水电”政策。但同
时国家能源部门也认为,国家加快水电开发,必须
要有新思路。要加大水电建设环保工作力度,规划
时给河流保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在建设中将促进
生态建设作为水电开发的重要目标。水电开发对
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方面,其中,对鱼类的
影响是目前倍受关注和争议的一个问题。
2.1大坝对鱼类的有利影响
大坝建成后,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变慢,滞留
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
色度降低。对于没有受到污染的水体,流速减慢也
会促进沉淀从而提高河流的水质,改善鱼类生存
环境。水库的建设将改变原天然状态下的水生生
态环境,使急流浅滩的水生生态环境变为稳定的
湖库生境,一些适应深水、稳水环境的水生生物将
得到发展。
另外,通过水库人工养殖,也能提高鱼类生物
量。例如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当地的渔获总量增加
了300多倍。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通过人工繁
殖的办法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事实证明也是比
较成功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
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2 大坝对鱼类的不利影响
相对来讲,大坝对鱼类的影响弊远大于利。筑
坝对河流水生生态有很大影响,主要影响源于大
坝隔断河道,改变了河流水文条件,形成两个截然
不同的水生生态系统。
水库蓄水后,随着河流流态改变和人为干预
方式、强度的变化,水生生态结构会有较大变化。
变化可能发生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
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等不同层次
上,但任何层次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层次上的
生物种群动态和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例如湖南东
江水电站蓄水之后,库区除底栖动物外,藻类、维
管束植物、水生微生物、浮游动物的种群和数量均
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种类数增加1倍左右,生物量
增加1~6倍;大坝下游,河流流态相对稳定,浮游
生物的种类较建库前增加;适宜静水或缓流水域
生活的鱼类增多,适宜流水生活的鱼类明显减少;
而且水库下泄低温水,对藻类、原生动物、枝角类
等的多样性亦有抑制作用,并使下游近30 km的鱼
类难以繁殖。
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筑
坝蓄水之后,不仅阻断了一些鱼类洄游通道,而且
水库蓄水占领其产卵场后,会导致鱼卵沉入库底,
因水底缺氧而死亡,从而造成洄游性鱼类的减少
甚至灭绝。此外,水库工程改变河流的水文状况,
会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产生直接影响;水库改变
水沙过程或影响滩岸、水草,都会对产粘性卵的鱼
类产生影响;水库的水生生态还与水质密切相关,
当水库水质逐渐富营养化时,清水性生物逐步为
耐污性的生物所取代。水库有机物积聚过多,还会
耗尽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死亡。水电站引水发
电形成的河流脱水段,不仅影响河流的水生生物,
还可能影响脱水段的工农业用水。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的枢纽布置和运行特征,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