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 资料大小:323KB
- 资料类型:.PDF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8-15
资料介绍
量和自然繁殖群体的措施。在鱼类自然繁殖条件不
足或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使其繁殖条件遭到破坏而
不能正常繁殖时,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是鱼类保护的
一项重要措施。其适用鱼种广,运行管理较为方便、
技术运用较为成熟且适应性较广。该法是目前补偿
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
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建立了鱼类孵化场,对
加拿大红点鲑进行了移植孵化试验。此后, 挪威、
英国、丹麦和芬兰等国先后从事鳕鱼和鲆鲽类鱼的
资源增殖工作。目前,全球有超过60个国家进行了
增殖放流,增殖放流的鱼类品种超过180种⋯ 。我
国在1956年乌苏里江饶河建立了第一个大麻哈鱼增
殖放流站, 放流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等鱼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建设时采取
了人工增殖放流的方法解决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保
护问题。目前,全国多个流域均建有人工增殖放流
站,投入运行的主要还有向家坝、索风营、光照、
龙开口、糯扎渡、瀑布沟、公伯峡、功果桥等水电
站鱼类增殖站, 每年开展规模不等的珍稀特有鱼类
放流 圳。
2 增殖放流设计主要内容
国内不少水电工程已开展了增殖放流设计,部
分增殖放流设施已建成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关的技术也日趋成熟。目前,水电站鱼类增殖放
流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确定鱼类增殖放流的种类和规模。其包括
分析确定近期和远期增殖放流的鱼类种类,鱼苗的
标准、数量和规格, 以及相应的亲鱼标准、数量和
规格等。
(2)确定增殖放流站的规模和主要设施。即,
增殖放流站的选址、占地面积、水源、交通等配套
条件, 亲鱼池、鱼苗池、蓄水池、饵料池、孵化设
施、培苗车间、供电设施、增氧设施、办公用房、
捕捞设施、道路和排灌系统等建筑物和设备。
(3)增殖放流站的日常运行管理设计。这包括
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亲鱼的收集和驯养、人
工催产和孵化、鱼苗饲养和培育、放流时间和地
点等。
(4)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这包括监测指标,
监测时间与频次、监测断面等。其中,监测指标有
水体理化指标、饵料生物、鱼类资源量等。
(5)后续科学研究。这里包括部分人工繁殖技
术尚未成熟鱼类的驯养技术研究,水库、河流对鱼
类“三场”的影响和生境适宜性研究, 放流措施、效
果与改进措施研究,鱼类遗传学基因研究和物种多
样性保护等。
3 增殖放流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水电工程的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取得了很大
的进展,但由于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的历史较短,
相关的经验缺乏, 且影响鱼类资源的因素较多, 鱼
类增殖效果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检验, 仍然有若干问
题需进一步改进。
3.1 放流规模缺乏依据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已建、在建的鱼类增殖站
中,增殖放流的规模在3万~150万尾/a不等。鱼
类增殖放流规模的确定, 主要来源于工程环境影响
报告书及批复要求。然而,在大多数工程的环境影
响报告书中未明确鱼类增殖放流规模的确定原则和
计算参数,导致不同水电工程在鱼类增殖放流规模
上的差异较大。如大渡河上的两座水电站的回水长
度分别为约44kin 和18km, 建库后两电站的库区河
面宽度差别不大, 由此影响的水域面积差距较大,
但经论证后的两电站鱼类增殖放流规模相同,均为
20万尾/a 。
部分水电工程增殖放流规模参照水利部的
sL95—94《水库渔业设施配套规范》方法计算,但该
方法确定的养鱼面积位于库区中段和坝前, 属于缓
流生境,适合于喜缓流和静水的上、中层鱼类栖息;
而受水电站建设影响较大的鱼类主要为急流性底栖
鱼类,在电站坝前和库区中段水域分布较少。因而
用该方法确定的增殖放流规模缺乏科学依据; 同时,
急流性底栖鱼类主要分布于水库库尾和支流。这种
水域天然状况下已有一定数量的鱼类分布, 鱼苗人
工放流后将增加水域的鱼类密度,过多的放流数量
将不利于鱼苗的生长,并对水生生态产生破坏。
3.2 亲鱼数量不足
鱼类增殖站的亲鱼数量,一般根据估算公式计
算,参数主要包括放流数量、雌亲鱼相对怀卵量、
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育苗全过程平均成活率
等,雄鱼按照雌鱼的数量取其1~1.5倍。按照公式
计算得出的亲鱼数量仅为理论需求量, 另外考虑后
备亲鱼数量,取理论量的25% ~30% 。对于鱼类增
殖站中不同的鱼类, 部分放流数量较少而怀卵量较
多的鱼类,如后背鲈鲤、胭脂鱼、岩原鲤、华鲮等,
用该方法计算确定的亲鱼数量较少, 雌亲鱼理论数
量不超过l0尾甚至在5尾以下。
部分种类的亲鱼主要依靠野外捕捞,饲养数量
少,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