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主要危害因素:配合不当;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责任心不强;脚手架未封闭;作业层脚手片未满铺、
无挡脚板;照明不足;作业场地狭窄;洞顶、边坡有危
石悬浮;雨季施工等。
针对以上事故致因,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防
范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工作面的安全设施
以及修建这些设施所需的材料数量和质量,避免出现安
全防护设施因材料准备不足而因陋就简。如脚手架这类
设施使用前必须经过专项检查验收,合格的挂牌施工。
特殊用途的脚手架、临时工作平台、栈桥必须专门设计、
批准、验收,必要时应试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开挖作业中的敲帮问顶、掌子面危石的撬挖等安
全处理工作,一定要选派有经验且责任心强的人员。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避免出现上下层立体交
叉作业,如确实无法避免时,采取设立隔离设施和监护
人的措施。
(4)在劳动力组织方面,要根据不同工作性质,考虑
人员的素质和人员数量,保证施工人员在素质和数量上
均能满足施工要求,避免由于劳动力不足造成配合不当
导致的事故。
(5)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保证作业场所的照明。建筑
材料分门别类整齐堆放,平台、脚手架等设施上的建筑
垃圾要及时清理,保持通道畅通,避免发生作业人员在
行走或作业中意外碰及落物。
4 高处坠落事故
从事故树的分析结果可知,其基本事件有25个,事
故的最小割集有29个,且大多数割集的容量都较小,说
明事故发生的途径多且概率大;最小径集24个,且每个
径集的容量也不太大,均在7个基本事件以下,说明预
防事故发生的办法相对较多,且容易实现。
根据各基本事件在事故树中的结构重要度大小,从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列出此类
事故的主要危害因素:梯子使用不当;越过栏杆;不系
安全带;穿硬底鞋登高;临时使用不牢固设施;脚手架
超负荷使用;拆除脚手架结构件;梯子未固定;脚手架
未封闭;脚手架作业层有探头板;梯子不牢固;脚手架
结构被破坏;施工便道陡滑;洞口无盖板或无围栏;作
业场所杂乱;照明不足。
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是发生在从脚手架上坠落、从梯
子上坠落、从洞口坠落、从陡坡坠落等,主要应从如下
几个方面采取防范控制措施:
(1)规范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要在保证脚手架的强
度和刚度的同时,全面完善脚手架的安全防护设施,如
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爬梯、防护层等。使用时注意
控制施工荷载,防止因垮架导致高处坠落事故。
(2)规范施工现场的梯子,所有梯子统一制作,梯子
底脚处必须加设防滑装置(如包橡胶皮等)。避免在现场
企业经营与项目管理
随意简陋搭设。相对永久的地方要用金属材料制作焊接
固定并加扶手。一般场所的竹、木材质的靠梯用绑扎的
方法固定,确实无处固定的,使用时须设监护人。同时
教育职工不得穿带跟和硬底鞋登高。
(3)对各类洞口进行规范防护,该加盖板的加盖板固
定,该设围栏的设围栏,并悬挂醒目标志;夜间增加照
明及警示灯。
(4)要重视那些山高坡陡地段的简易施工便道的修
缮,尤其要考虑到冬季、雨季时这些地方的安全,该设
台阶的要设台阶,该设休息平台的要设休息平台,该设
栏杆的部位要设栏杆。另外,对在陡坡进行作业的人员
要监督其工作时挂好安全绳。
5 起重伤害事故
从事故树的分析结果可知,其基本事件有17个,事
故的最小割集有27个,且大多数为单、双基本事件的集
合,说明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大;最小径集6个,且容量
较大,在11~12个基本事件之间,说明事故的控制难度
较大。
根据各基本事件在事故树中的结构重要度大小,从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列出此类
事故的主要危害因素:使用不安全设备;信号不规范;
起吊高度不够;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吊点不对;作业
场地狭窄、视线差;多工种交叉作业噪声大;索具不符
合要求;设备缺保险装置等。
针对以上事故致因,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防
范控制措施:
(1)起重机械的安全保险装置一定要强制性完善,避
免出现使用不安全设备的情况。
(2)规范起重作业的指挥信号,要视觉、听觉信号同
时到位(双管齐下),对在那些视线差、噪声大和场地狭
窄的作业环境,可以考虑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3)对特殊吊物的吊点、司索作业要有专门的安全作
业指导书。对一般物品的吊运,要注意区分是捆绑还是
用容器,是用单吊点还是用双吊点。吊物下方不得有人
停留,更不能有人作业。同时对索具的选择要匹配,该
报废的索具要及时更换。
(4)保证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克服由于缺乏起重
作业常识带来的事故。
6 结语
以上虽然是一个时期高发事故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