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鲁班袋建筑工程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程书籍 > 水利水电书籍
生态主义理念在水利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途径
  • 资料大小:315KB
  • 资料类型:.PDF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8-15
资料介绍

 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兼顾生态系统的动态

性,尊重自然过程的自组织能力和能动性,维护自
然环境本身具有的缓冲和调节功能。而生态主义理
念在水利风景区规划中实践的前提条件是在不导致
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衰退的情况下进行,且规
划设计活动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生再生性,
规划尽可能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和
自维持能力。
通过规划实现维持人工生态系统与原生生态系
统之间的平衡与稳定,实现人为干预与自然过程的
相互适应与统一。
2.2 遵从乡土性
由于水利风景区规划的服务对象集中表现为以
水利工程为依托某一特定区域的人、自然物和社会
环境,因此水利风景区本身即具有其内在的乡土
性。生态主义理念的融人,让乡土性特征并不是对
本地景观的简单复制,而是强调历史和场地精神的
传承;强调对地域符号、特质和信息的提炼、加
工、隐喻以及对地域历史文脉的情感表达;强调在
采用乡土技法、材料和能源的同时也不摒弃先进
的、高效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现代技术的应用;强
调设计过程与本地自然环境、建成水利风景区环境
和民俗环境的适应、协调与关联, 以创造生理和心
理上的共鸣及联想。充分利用本地乡土物种的适应
性和演替的能动性,维持当地微生物群落、植物群
落和动物群落与人类聚集群落的平衡发展,保护生
态系统内部原生食物链及生态链的完整性,保持乡
土生物群落问的原始生态廊道的连通性,为自然.演
替的进程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在人为系统管理下
维持本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实现水
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3 可持续发展性
2.3.1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对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充
分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生态主义理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生态主义理念实践目
标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即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术
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可能,
防止环境污染物的二次产生,并提倡可再生资源的
回收利用与重复使用,以保护并节约自然资源,从
根源上防止设计行为的负向干预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并尊重场地原有的生态格局与功能。
使水利风景区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其再
· 26 ·
生性、自我维持性和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有效地
循环利用。通过对可再生资源和无污染的能源(太
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的高效利
用、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能够减少实施过程中
整体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
破坏。
2.3.2 可持续性生态材料与创新技术的应用
传统材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对水利风景区环
境造成影响,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系统造成破坏和
对不可再生资源造成大量消耗。与传统材料相比,
可持续性使用的生态材料生产所需的能耗较低,材
料产生的过程无污染,原料可再资源化,不过度消
耗资源和能源,使用后的分解物无健康和安全的威
胁,具有低碳、高能、耗能小、利用率高、无毒无
害、对环境的负荷低、再生和循环利用率高及良好
的环境协调性等特征。
生态材料和可持续性技术在水利风景区中应用
于植物景观与构筑物的结合、植物灌溉及养护需
求、雨水资源管理等,而可持续性技术的推陈出新
也使水利风景区规划的形式与功能发生了变革,使
水利风景区规划的生态观念、价值体系发生了变
化。推动了水利风景区的美学、功能和生态属性的
转化与融合,实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演替承载面的
延展性、舒适性和协调性。
2.4 补偿性和适应性
生态设计的补偿性强调了规划设计行为的主动
性,而其适应性则体现了设计模式在条件限制下的
被动性行为。设计过程对补偿性和适应性的兼顾使
水利风景区规划关注各个生态系统的边缘和交错地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友情链接: ArchiName筑名导航 孙悟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