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岩水利枢纽碾压混凝土大坝停浇面裂缝处理
王强,刘春梅,刘淑枝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辽宁工程局有限公司,辽宁)
【摘要】介绍了山口岩水利枢纽碾压混凝土大坝停浇面混凝土的裂缝情况,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机理,提
出了化学灌浆处理方案,并介绍了其施工工艺。
【关键词】混凝土停浇面;裂缝;原因分析;化学灌浆;山El岩水利枢纽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510(2014)02-0043-02
1 工程简介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
县境内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坝高99.1 ITI,混凝土总
计30万m ,是一座双曲碾压混凝土拱坝,大坝于
2013年5月15日全部浇筑到坝顶高程。
大坝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和处理了大坝停浇
面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现将裂缝产生的原因、分
类及处理方法做以综述如下。
2 裂缝情况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在大坝浇筑至162.5 ITI高
程停浇一个月、浇筑至180.5 ITI高程又停浇一个月,
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导致大坝停浇面出现多条裂
缝,具体如下:大坝升程至162.5 m高程在停浇面发现
38条裂缝,裂缝方向垂直坝轴线;大坝升程至180.5 m
高程时坝面发现l 4条裂缝,裂缝贯穿上下游。
2.1 裂缝分类
结合裂缝宽度和深度将裂缝分成二类:
I类裂缝。缝宽0.2 mm≤艿,缝深20 cm<h~lO0 cm;
II类裂缝(深层裂缝)。缝宽O.3 mm≤6≤0.5
mm,缝深100 cm<ho
2.2 检查方法
I类裂缝。采用通用凿槽法检查;
II类裂缝。采用检测仪检查裂缝宽度,采用钻
孑L压水(压气)法检查深度。
2.3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在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面发现裂缝后,对裂
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坝升程至162.5 ITI
高程时产生裂缝的原因有2点:① 大坝于汛期受洪
水浸泡,致使内外温差高达20 clC,超过了碾压混凝
土内外温差的允许温差;② 混凝土未达到设计龄
期,抗拉强度较低。
大坝升程至180.5 ITI高程时产生裂缝原因有2
点:① 混凝土停浇时间过长及坝体降温受基础约
束影响;②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要干缩,
导致变形。
3 处理方案及施工工艺
根据本工程的裂缝性状及坝体强度要求,深度
在0.2 ITI以内的裂缝采用开5 cm×3 cmU型槽嵌填
微膨胀环氧砂浆处理,深度1 ITI以内的浅层裂缝采
用杭州国电生产的HW、LW混合灌浆材料,深度lm
以上的深层裂缝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系列”CW灌浆
材料,恢复混凝土的本体强度及其抗渗性能。
3.1 化学灌浆材料
(1)对于深度超过lm的裂缝,采用CW贯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