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较大变化。条带中铁明矾占岩段体积的30%~
45%。受构造运动影响,铁明矾条带岩体极破碎,
缝隙、孔隙发育,岩块架空现象明显,铁明矾晶
体纤维多垂直岩块表面结晶。
1.2.2_2 裂隙充填型铁明矾
新鲜时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暴露氧化后为
白色或淡黄色,断口纤维化现象明显,结晶程度
较高。多充填于裂隙中。
右岸岩体中裂隙发育,局部出现铁明矾沿裂
隙充填构成网脉状的分布,其结晶程度高,与岩
石胶结良好。
2 可溶盐物理及化学特性
2.1 石膏物理化学特性
石膏分子式为CaSO ·2H 0,晶体呈白色或无
色,纤维状,具玻璃或珍珠光泽,风化后表面为
淡黄色,质地较软,硬度为2,呈薄层状或透镜体
状充填于岩体结构面中。
石膏的密度为2.3~2.4 g/em ,溶解度为1.15~
2.61 g/L,属中溶盐。溶液pH值为6.4~7.0,属弱
酸性。
从石膏夹层溶蚀试验成果来看.其溶蚀量为
0.788%~2.252%,小于或接近石膏溶解度,个别数
值稍大,可能与黄铁矿水解有关。对于肉眼未看
到石膏的页岩,溶蚀石膏占岩体的0.432% ~
0.868%.这与岩体中普遍含有石膏的一般理解是
一致的。只是溶蚀量有限。动水环境下溶蚀作用
有增强趋势,说明渗透水流有助于石膏溶蚀。溶
蚀后水溶液pH值由河水7.2降低至6.4~6.9。
2_2 铁明矾物理化学特性
铁明矾分子式为FeA1 (SO ) ·22H:0,晶体呈白
色、淡黄色和翠绿色,单晶呈发丝状、放射状、毡
状,质地较软,硬度为1.5,呈团块状集合体分布
于岩体的缝隙中。
铁明矾的密度为1.89~1.95 g/em ,溶解度为
798.54~887.18 g/L,属易溶盐。溶液pH值为3.5~
4.1,过饱和时pH值为2,属强酸性。
从铁明矾夹层溶蚀试验成果来看,其溶蚀量
为1 1.796%~69.524%,小于铁明矾溶解度,这主
要与夹层中铁明矾含量有关,其溶蚀量是石膏的
10 30倍.强溶于水。试块放人水中前20~30 min
溶解迅速。之后溶解速率减慢,6 h后溶液pH值
为2.6~3.0.干涸残渣为197.1~216.6 g/L,24 h之
后pH值均为2。
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 地基溶陷变形
可溶盐在地下水渗流条件下.不断溶蚀并流
失,造成岩体结构破坏或架空,降低岩体密度和
岩石(体)力学强度,甚至引起地基沉陷(溶陷)和
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可能引起坝体与基
岩接触面脱空及坝基扬压力升高,降低坝体抗滑
稳定性。
地基溶陷量的大小,既取决于地基岩体含盐
量高低,又取决于可溶盐分布范围。
3-2 坝基渗漏
随着可溶盐的溶蚀,岩体的透水性将进一步
增强,局部形成渗漏通道,增大坝基渗漏量和局
部扬压力升高。随着渗透量增大,又进一步加速
可溶盐的溶蚀进程。
3.3 地下水腐蚀性
随着可溶盐溶蚀,坝基地下水中SO42一含量增
加.对混凝土及金属结构产生腐蚀危害。
4 工程处理措施
4.1 挖除置换
在可溶盐发育集中带处,将其表部尽可能深
挖回填混凝土。对深部岩体,采用钻孑L进行压水
冲洗,尽可能将可溶盐(石膏、铁明矾等)冲洗掉,
再用抗硫酸盐水泥进行灌浆和有压封孑L。
4.2 封闭隔离
在大坝上游设置防渗铺盖,延长坝基渗径以
减少渗流坡降和渗流量。坝基设置主副帷幕,增
强坝基防渗效果.以降低渗透坡降和减少坝基渗
透流量.从而降低或减缓坝基岩体由于渗透水流
对可溶盐的溶蚀。靠近南干渠首电站与右坝肩连
接段沿水流方向设置副帷幕。防止右岸地下水由
侧面腐蚀建筑物.将坝基岩体尽量与上游和右岸
隔离起来。
4.3 灌浆处理
坝基灌浆有主副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及回填
灌浆。
通过坝基灌浆.用水泥浆液来充填岩体中孑L
隙和缝隙及已溶蚀可溶盐的空隙,降低岩体透水
性,减少坝基渗漏量,降低或减缓地下水对可溶
盐的溶蚀速率。
4-4 抗腐处理
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