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遇,洪峰流量9 070 m3/s,调蓄后为4 666 m3/s
考虑,溢洪道导流度汛。
2.2实施性度汛方案
枢纽工程的施工期共要经历2005年、2006年
二个汛期,若遇超标准洪水发生漫坝事故,后果会
不堪想象。为保证枢纽工程的合同目标实现,施工
期的土石坝安全度汛非常重要。2005年4月底,
原度汛方案中的初步目标已实现,工程技术人员
从安全度汛的角度出发,在原度汛方案的基础上
,
围绕坝体在2005年的汛期究竟应填筑到什么高
程才安全?若度汛断面按57 1TI高程考虑,是否有
可实施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重新修改原
《(2005—2006年度)施工期防洪预案》,其中对原
度汛方案提出了调整意见:5月1日至30日, 坝
体度汛断面继续加高至53.2 m高程,在断面顶宽
度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在2005年5月底度汛断面
至少达到54.7 m高程,具备抵御50 a一遇超标洪
水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在2005年6月底度汛断面
至少达到57 131高程, 以抵御100 a一遇超标洪
水,度汛断面的下游坝体全面同步填筑,见图1。
为确定这一关键节点,5月6日、9日,由监理
先后组织各参建单位召开了坝体度汛断面加高方
案专题讨论会,会议一致认为加高、加宽断面的方
案理论上成立,但是否具有安全施工的可操作性和
断面稳定性须进一步计算和论证。从标高51. 1 m
开始继续向上填筑至标高53.2 m,若继续按设计
标准断面修坡则顶宽仅7~8 in,再继续填筑达到
标高57 m,施工强度虽然不高,但上下游工作面
高差达30 m,无法满足坝体填筑的安全施工要
求,工程技术人员讨论过程中也指出:为保证施工
安全,填筑过程中上游坡面预留超填土体暂不修
坡,作业面可按20 m宽控制。
讨论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也意识到坝体均
衡上升的重要性,同时要求6月7日前将坝体下
游断面整体填筑至27 m高程。但因坝体下游标高
27 m以下回填高塑性防渗土过程受两岸基础灌
浆工序的干扰,工效低;且技术要求用小型夯分薄
层夯实回填,施工单位须增加为4台小型夯设备,
要求平均每天填筑4层。讨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
假设遇到洪峰袭击库区的特别恶劣天气,必须考
虑溢洪道参与导流洞联合泄流时,保证上游混凝
土护坡在主汛前达到标高46 m,以防止洪水泄流
过程中对坝体上游坡面造成冲刷破坏影响。
经设计复核计算,最终确定将坝前断面填筑
到标高56.5 131,并加0.5 m超高断面,形成抵抗百
年一遇洪水的度汛断面,含上游坡面超填至度汛
断面顶宽10 m。振动碾最多时达到16台、推土机
5台,平均日填筑强度确保2万ms,实际最高强度
创造了日填筑33 800 m 的国内记录,月填筑方量
达到近90万m ,总压实填筑量278.9万m,,提前
4天于2005年6月26日实现目标。
3 管涌发生的始末
3.1 台风“达维”
每年的9月底,对全国大部分城市来讲,汛期
已基本结束,而海南省仍处于主汛期。2005年9
月26日晨4时,海南岛最强的台风“达维”在海南
岛万宁市山根镇登陆,中心最大风力12级,并以
15 km左右的时速移动,工程所在区域正好位于
台风“达维”正面袭击的范围,受流域大暴雨的影
响,水库水位迅速上涨:从26日0时到26日16
时,坝前水位由16.66 m涨至24.57 m;此后,暴雨
强度突然增大,26日16时至19时,连续4个时
段雨强达到40 mm以上,累计降水l91.1 mm,最
大雨强发生在26日17时,达50.7 mm,至9月27
日6时,共降水31 h,流域面平均累计降水量
455.1 1Tim,最大l h、3 h、6 h、12 h、24 h面平均降水
50.7 mm 、147 mn'l、250.4 Inm
、330.1 mm、430 mm,都
是有历史资料以来最大的降水量。说明本次降雨
特点是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河道流量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