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0.771。由于遮挡和通视问题,观测数与测量中
心观测结果略有差别。
此次复测使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自主研发的控
制网自动化观测软件,采用PDA和蓝牙通讯技术,
控制测量机器人TS30自动观测和采集数据。该仪
器的测角精度为0.5”,测距精度0.6x10~mm,具有
自动目标识别功能,除了测距精度更高外,在稳定
性、速度、测程以及智能化方面,与TCA2003比较,
都有显著改善。
4 内业计算
(1)武汉大学复测数据的计算
武汉大学复测数据的内业计算共进行了7个方
案的计算,即选取4个已知点,4组3个已知点,和
对一组的3个已知点分别采用测角网、测边网平差。
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平面控制网的已知点(基准点)
是否稳定。
具体分析如下:在三峡测量中心所取的7个基
准点中,SCJO3,SCJO8没有强制对中装置,对中误差
大,不宜作为基准点;TP17GP03与TN11SCB相距很
近,可去掉;剩下TN11SCB、洞2、卫星站和TP12SC,
4个点可作为已知点,分别以这4个点为基准点,同
时在4个点里取3个点的4种组合(多余观测数为
315)进行平差。通过比较,凡是有卫星站的组里,
后验单位权中误差都在0.92”一0.95 ,显著大于先
验单位权中误差 =0.85”,而不包括卫星站的
TN1 1SCB、洞2、TP12SC的组合里,后验单位权中误
差和先验单位权中误差相等,为0.85 ,说明这3个
点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动,用这3个点作为已知点
是合适的。用这3个点作为已知点进行平差,最弱
点(卫星站)的点位中误差为0.76 mm,小于设计要
求的1 mm精度。在各期测量中,都应以这3个点
为已知点。
按确定稳定基准点的“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
检验这3个点里,是否有不稳定的点,若有1个不稳
定的点,则还可以采用余下的2点作为已知点进行
平差。若有2个不稳定的点,则应考虑重新优化网。
(2)三峡测量中心数据的计算
对2011年5月三峡测量中心的平面控制网的
复测数据作重点检核,进行了4种方案计算。这4
种方案是分别固定7个、4个、3个和2个已知点进
行平差。经过比较,固定7个点的后验单位权中误
差为1.06”,要显著大于先验单位权中误差1.0 ,说
明其中有的已知点有较大误差。其他几个组里后验
单位权中误差都是1.01,与先验单位权中误差相
近,说明已知点选取比较合理可靠。从最弱边与最
弱点的精度来看,固定的已知点越多,精度越高,如
固定7个点、4个点、3个点和2个点时,最弱点的点
位中误差分别为0.54,0.57,0.92和1.55 mm。
(3)成果和网点变动分析
以TN11SCB、洞2、TP12SC为基准点,对2011
年1月、5月三峡测量中心的2期和2011年6月武
汉大学复测的平面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可作为这
3期的最终成果,进行叠置分析,可以确定2期间网
点坐标的变化情况。在叠置分析时,根据最弱点精
度m。为1 mm设计要求,按误差传播定律可得:凡
1>2 m =2.8 mm的点,则认为发生了显著变动。
武汉大学6月与三峡测量中心5月的平差结果
比较,有18个点的坐标差在1.1 mm以上,坐标差
大于限差2.8 mm点有3个点,分别是:3.50 mm
(TPI1SC)、3.9 mm(卫星站)和4.3 mm(SCJ09)。
说明这3个点有显著变动。三峡测量中心5月与1
月的2期平差结果比较,只有TP10SC(0.80 mm,
3.60 mm)点位有显著性变动。
5 结语
现在中国国内大多水电工程都由业主的测量中
心或委托设计部门来完成控制网建设。为检测施工
平面控制网的实际精度,基准点选取是否合理,是否
有显著变动,由第三方用同等精度或更高精度的仪
器进行全面检测是必要的。通过检测,使基准点的
选取更加合理,网型结构更加优化,平差时要先作平
差和粗差检测,再对粗差剔除后的观测值文件进行
平差。做叠置分析,最后取一个最佳方案,提供成
果。该检测方法已在金沙江向家坝升船机等工程得
到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俊兵.测量平差[M].全国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通用教材.
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1.
[2] 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计划出版社,2007.
[3]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s].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2009.
[4]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0.
[5] 王宇龙,孙栓民.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优
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