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2006-2012年水田灌溉面积统计成果中可以看到,
2o12年水田实灌面积达到232.1万hm2,占三江平原总耕
地面积62.5%,7年增加了132.2万hm2,每年增加18.9万
hm2,平均增长率为12.8%;三江平原2012年水稻总产量约
200亿kg,估计2013年水稻总产量比2012年略有增加,故
2013年三江平原水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3.2%。
3课题研究情况
2005年10月。国家水利部正式批复了《三江平原水利
综合规划任务书》,根据该任务书编写的《三江平原水利综
合规划工作大纲》中,正式确定了《三江平原排降蓄灌结合
的河网化建设模式研究>的科研课题。经过近3年时间的
努力攻关,于2008年3月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
院等单位编制完成了《三江平原排降蓄灌建设模式研究报
告》。根据《三江平原排降蓄灌建设模式研究报告》和近五
年来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重点进行了该研究课题
的效益调查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
面)工作,最终完成《三江平原生态水利模式研究》课题。
该研究成果首先直接应用于《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
划》中,并于2009年7月编制完成了《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
划总报告》和有关附件,并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多次审查后
已批复,其中的一个附件就是《三江平原排降蓄灌建设模
式研究报告》。同时,该研究成果在三江平原地区正在广泛
推广应用。
4 水田发展概况
4.1 发展战略
黑龙江省水田发展战略:在稳定西部、优化中部、发展
东部的基础上,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全省粮食生产能
力达到750亿kg和水旱田灌溉面积达到0.08亿hm:(其中
水田面积为400万hm2左右)的目标。迄今为止,纵观全
省,唯独东部三江平原和北部地区还有地、有水,具有发展
水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但是目前,黑龙江省北部高纬、高寒
地区,应该进一步选定高寒地区水稻优势品种(高产、优
质、早熟、极早熟水稻)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分期分批实施
水田灌溉面积北扩新战略。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唯独三
江平原地区具有大力发展水田的潜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陆续开
垦了大片荒原,三江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已经达到371.4万
hm2,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8%左右,已成为国家的重要
商品粮基地。
4.2水田发展情况
三江平原防洪治涝骨干工程体系的建设,为发展灌区
创造了外部环境,由于井灌区采取了灌降蓄排的模式,使
水田灌区得到了迅速发展。2005年,三江平原水田实灌面
积达到99.86万hm2,占总耕地面积26.9%;到2012年水田
· 34 ·
实灌面积达到232.0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62.5%,平均增
长率为12.8%。
三江平原采取灌降蓄排模式后,水田面积尤以农垦发
展最快。2005年底,三fl:,qz原农垦水田实灌面积68.39万
b.m2,占水田总面积的68.5%;到2012年水田实灌面积达到
142.34万hnl2,占水田总面积的61.3%,7年增加了73.95万
hm:,每年增加10.56万hm2,平均增长率为11.04%,主要增
加的就是井灌区。2005年底,三江平原农垦井灌水田实灌面
积54.46万hrn2,到2012年井灌水田实灌面积达到119.92
万hm2,7年增加了65.46万hrn2,每年井灌增加9.35万
hm2,平均增长率为11.94%。
三江平原地区水田发展始于20世纪7O年代,井灌种
稻始于2O世纪8O年代,2006-2013年稳定快速发展,是
该地区粮食生产最大贡献者。以垦区粮食总产登上4个50
亿kg台阶分析:井灌从无到有(1947—1995年)时期,平均
年发展速度O.21万hrn2,垦区粮食总产量用了48年达到
50亿kg;井灌发展徘徊(1996-2005年)时期,平均年发展
速度4.47万hm2,垦区粮食总产量用了10年达到100亿
kg;井灌再发展(2006-2009年)时期,平均年发展速度
7.37万hm2,垦区粮食总产量用了4年达到150亿kg;井灌
快速发展(2010-2011年)时期,平均年发展速度14.73万
hm ,垦区粮食总产量仅用了2年达到200亿kg。2013年垦
区粮食总产量为212.1亿kg,比上年增加1.6亿kg,增长
0.7%,产量占全省的35.3%,预计商品粮达到200亿kg。
4.3 可发展水田面积
三江平原地区多年平均河川年径流量为116.3亿m】
(不含过境水资源),灌溉保证率/>=-75%相应的年径流量为
59.91亿m3,其中:灌溉期(5—8月)地表径流量约38.34亿
m】。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置为67.O4亿rn3,其中地
下水可开采量为66.42亿rn3。因此,三江平原本地区灌溉
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O.72亿m3左右。
三江平原地区可发展的水田灌溉面积,暂按综合平均
净灌溉定额6 180 m~/hm2、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0.7、平均
毛灌溉定额8 829 m3/hm2,初步估算的结果为68.7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