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2一o624(2o12)11—0012—03
龙江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计综述
韩琳,徐岩,任建钦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061)
[摘要]文章对混凝土双曲拱坝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安全监测设计作了综合论
述,并根据混凝土双曲拱坝运行条件阐述了原型监测的目的和内容。按变形监测、渗流监测、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地震反应监测、监测自动化系统等,进行详细设计布置。
【关键词]混凝土双曲拱坝;安全监测;龙江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698 [文献标识码]B 。
1 工程概况
龙江水电站枢纽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左岸引
水系统及地面式厂房组成,为大(1)型I等工程。
坝顶高程875.00 1TI,最大坝高110 m,坝顶中心线
弧长(包括溢流、重力墩坝段)472.00 m。
2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
安全监测设计主要监测项目:变形监测控制
网;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地
震反应监测;监测自动化系统。
根据地质条件、科研计算成果和坝体廊道布
置,选择10号、14号和17号共3个坝段为重点监
测坝段,6号、21号两个坝段为辅助监测坝段,形
成5个观测基面;在平面上选择769 m、795 m、
815 m、835 m 和855 m 拱圈,形成5个观测截面,
构成外部监测5梁5拱、内部监测5拱5梁的监
测体系。
2.1 变形监测
2.1.1 大坝水平位移监测
1)边角交会法。根据龙江水电站枢纽大坝的
具体情况,利用平面监测控制网中的控制点作为
坝体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用前方交会法观
测。坝体表面变形测点主要布置在坝顶下游侧及
下游坝后栈桥上,共计45个测点。
2)垂线。由于受坝体剖面形状及结构的限制,
在10号、14号、17号坝段3个坝段观测基面设置
垂线,垂线均采用正、倒垂相结合的方式。3个坝段
· 12 ·
布设正垂线7条(12个测点),倒垂线3条(3个测
点),以此对坝体、坝基的水平位移及坝体挠度进
行观测。
3)谷幅测线长度、拱坝弦长变化监测。利用大
坝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在近拱坝弦线附近、
上下游坝肩上部岩体布置3条谷幅监测线,监测
大坝蓄水后上下游岸坡之间的相对变形,研究其
变化规律,分析坝肩稳定性。
2.1.2 大坝垂直位移监测
1)精密水准测量。大坝的垂直位移在坝顶及
备层廊道内分别设水准点。坝顶测点设在1~26号
坝段、基础廊道测点设在12—15号坝段、803 rll高
程廊道测点设在9—18号坝段、842 m高程廊道测
点设在6—21号坝段,每个坝段分别设1个测点,
共设置测点56个。
2)高程传递。由于两岸坝段基础廊道坡度较
大,水准通视困难:同时双金属标需进行校核,因
此通过高程传递将坝外水准引入大坝廊道内。通
过10号、14号、17号坝段的正垂线保护管,利用
铟钢带尺进行高程传递,共布设9条铟钢带尺。
3)双金属标。在10号、14号、17号坝段的基础
廊道内布设的倒垂管内埋设双金属标,双金属标
在进行基础垂直位移监测的同时,为基础廊道内
水准观测提供基准。 一
2.1.3 倾斜监测
倾斜监测利用坝顶和坝体内的横向观测廊
道,成对布设测点,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的相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