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梁施工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机具、设备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桥梁施工技术不断改
进、提高而逐步发展和丰富起来。了解施工技术的发展进程对掌握施工规律,不断总
结、改进和创造新的施工技术是十分有益的。
我国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根据史料考证,在三千年前
的周文王朝代,就有在渭河上架设浮桥和建造粗石桥的文字记载。隋、唐时期,是我国
古代桥梁的兴盛年代,其间在桥梁型式、结构构造方面有着很多创新,可谓“精心构
思,丰富多姿”。宋代之后,建桥数量大增,桥梁的跨越能力、造型和功能又有所提高,
在桥梁施工方面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水平,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
宝贵财富。
一千多年前所建的赵州桥就是其中的一个杰作。该桥采用纵向并列砌筑,将大拱圈
纵分为28圈,每圈由43块拱石组成,这样每块拱石重在1t左右,用石灰浆砌筑。为了
提高拱圈的强度和整体性,在拱石表面凿有斜纹,在拱石的纵向间安放一对腰铁(铁
箍),在主拱跨中拱背上设置5根铁拉杆,并在拱顶石砌筑时采用刹尖方法使拱石挤压
紧密。仅从赵州桥的施工技术来分析,也不难看出古代工匠是十分熟悉拱桥的受力特
性,其施工技术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原理,这也是赵州桥能完好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
因。
泉州洛阳桥(万安桥),是濒临海湾的大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该
桥全长834m,有46个桥墩,气势极为壮观。在海湾上建造大桥最大的困难是桥梁基
础,在当时尚无现代施工设备的情况下,在浪涛汹涌的海口,首创了现代称为筏形基础
的桥基。这种基础是沿桥中线满抛大石块,在稳固的石基上建造桥墩。值得称颂的不仅
是因为创造性地采用了抛石技术,还在于其巧妙地用牡蛎使筏形基础加固成整体。这一
抛石技术在建造鹰厦铁路海堤工程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应用。
万安桥的石梁共300余根,每根重20t~30t,这样重的梁在当时采用“激浪以涨舟,
悬机以弦牵”的方法架设,据分析就是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船只的高低位置,使石梁浮
运、起落,并以“悬机”牵引就位。古代工匠仅用人工、简单工具和借助自然力建造大
桥,这也是现代浮运架桥的原始雏型。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