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横截面型式的演变来看,不仅钢筋混凝土洪桥的拱,面且
梁桥的主梁,一般都随着跨径的增大而从简单的板式发展到肋式,
甚至做成空心的箱形截面。根据内河航运的要求,还出现了建筑
高度受严格限制的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梁桥。为了减轻自重和节省
材料用量,还将实体的主梁充分挖空而建成桁架的形式,但是,普
通的钢筋混凝土桁架桥,终因施工复杂,在拉杆与节点处,又难以
克服的混凝土开裂,因而没有获得推广。
随着19世纪后期理论科学的迅速发展,曾经有人试图将预加
应力的概念用于混凝土,但由于当时对混凝土发生徐变、收缩等特
性缺乏认识,加之该时冶金工业尚不能生产高强度的优质钢材,因
此这种设想未能实现。
直到1928年,法国的弗莱西奈才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获得成
功。1930年以后,首先在法国和德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来建造桥
梁。从此,在钢筋混凝土梁桥中,由于预应力的引入,根本上改善
了结构的受力性能,于是,新颖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获得了很大发
展。至1962年时,已在德国的莱因河上建成了一座中跨达208米
的铰接连续梁桥(Bendorf桥)。10年后,日本高知县的浦户大桥
以230米的最大跨径(铰接连续梁桥)刷新了世界纪录。此桥的跨
径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筋混凝土梁桥跨径纪录78米的2.9
倍左右。可以设想在不远的将来,钢筋混凝土拱桥390米的纪录,
也会被日益发展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所打破。
我国从1924年起首先在桥梁改建时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桥梁,
当时因系初次尝试,仅作了短跨径的板桥和小跨径拱桥。1930年
时在粤汉路株韶段,先后完成了跨径达30米的五座拱桥,此后,又
相继在一些路线上修建了钢筋混凝土桥,但未得到很大的发展,
1949年我国解放以后,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钢筋
混凝土桥的设计、施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在铁
路和公路桥梁方面已编制了一系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桥的标准
设计(跨径达20米左右),由于此种桥梁的预制和架设甚为方便,
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进一步节约钢材,我国建桥职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