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黄土产生湿陷的因素。
在工程设计中,当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小时,一般采用开挖处理,但当湿陷性黄土厚度略大时,
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当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从黄土湿陷的内因着手,常用的
方法有垫层法、夯实法(强夯、重夯)、挤密法、预浸水法以及化学加固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
强夯、施加添加剂等改性手段,破坏黄土骨架的排列方式,增加密度,从而削弱乃至消除黄土的湿
陷性 ,或通过碎石桩、灰土挤密桩等地基加固手段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加固。这些手段,往往视
工程规模而定,经济造价较高,施工时间较长。并且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等手段可处理的黄土
的深度有限,一般只能消除基底下埋深10~15m地基土的湿陷性 。
黄土产生湿陷受内外两类因素的影响,因此除了上述从黄土湿陷内因着手的方法来对深厚湿陷
性黄土进行治理外,还可以从黄土产生湿陷的外因着手,即将黄土与其湿陷诱发因素隔绝,如通过
排水、封闭等措施,隔绝地表水或地下水浸入黄土地基,避免湿陷性黄土浸水,从而消除黄土产生
湿陷性的触发条件。该类方法经济造价相对较低,施工时间较短,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较少。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设计中,不应单把全部湿陷性土层受到浸水时的最大湿陷量作为地基
设计的目标 ,而应当是以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发生湿陷事故为目标,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工
程措施 。因此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条件下,当常用的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等难以达到要求的
处理深度时,当因机械等问题桩基础难以穿越整个深厚黄土层时,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层进行防排水
的处理措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3 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实例
3.1 工程地质概况山西王曲电厂灰场年排渣量60.28x10 t,其最终堆高相应容积约为600x104m ,
位于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山前冲洪积扇开阔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场地东西各发育一
条较大的南北向深切冲沟,还有3条南北向的小冲沟,灰场下游紧临村庄。场区频率为2%的24h设
计暴雨量为181.1mm,频率为0.5%的24h设计暴雨量为232.9mm。
勘测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 “ 、q )、上更新统(Q sl+p1)、中更新统(Q al+p1)冲洪积层,岩
性主要有黄土状土、黄土。地层结构及其主要特征自上而下、由新到老为:① 黄土状粉土(q );
② 黄土状粉质黏土(q “ );③ 黄土(粉质黏土)(Q al+p1);④黄土(粉质黏土)(Q, )。场地的湿陷类型
为非自重湿陷场地,湿陷等级为II(中等)级。
3.2 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1)从灰场工程地质概况可以看出,灰场位于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层,且有3条冲沟横穿而过。